分子生物学第05章核酸的分子操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Ⅱ 型酶分子量小, 为单亚基多体酶( 同源二聚 型酶分子量小 , 为单亚基多体酶 ( 为辅助因子,只有切割作用, 体),以Mg2+为辅助因子,只有切割作用,没有修饰 作用(有独立的与之相匹配的甲基化酶) 作用(有独立的与之相匹配的甲基化酶)。Ⅱ型酶的 识别序列一般为4~6个bp,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内或相 个 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内或相 识别序列一般为 邻处( 型 邻处(Ⅱs型,shifted cleavage),见表 -2。切割位 ) 见表5- 。 点在识别位点相邻处的例子如HgaⅠ,其识别序列和 Ⅰ 点在识别位点相邻处的例子如 切割位点记为GACGC(5/10),表示切割位点为 ( 切割位点记为 ) 5' G A C G C N N N N N↓ 3' ' ' 3' C T G C G N N N N N N N N N N↑ 5' ' '
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Rd株:HindⅢ ) 株 Ⅲ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Ry13株:EcoRⅠ ) 株 Ⅰ 淀粉液化芽孢杆菌( Ⅰ 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株:BamHⅠ ) 株
琼脂糖
150 bp 100 bp 65 bp 45 bp 20 bp 15 bp
聚丙烯酰胺
DNA大小与迁移距离的关系
在一定范 围内,DNA分 围内, 分 子迁移的距离 与其核苷酸对 (bp)的对数 ) 成反比。 成反比。
DNA分子的状态与 迁移速度的关系
在 无 EB 下 电 泳 , cccDNA 泳 动 速 度 最 快 , linear DNA次之 , ocDNA最慢 。 随着 浓度的增加 , 更多的 次之, 最慢。 浓度的增加, 次之 最慢 随着EB浓度的增加 EB结合到 结合到DNA上, cccDNA分子的负超螺旋逐渐解开, 分子的负超螺旋逐渐解开, 结合到 上 分子的负超螺旋逐渐解开 其分子半径增加,迁移速率减小。 其分子半径增加,迁移速率减小。达到游离染料的临界 浓度时, 不再有超螺旋, 浓度时 , 不再有超螺旋 , cccDNA分子的迁移速率达最 分子的迁移速率达最 小值。 继续增加EB, 便形成正超螺旋, 小值 。 继续增加 , 便形成正超螺旋 , DNA分子变得 分子变得 更加致密, 迁移速率迅速增加。 对绝大多数cccDNA分 更加致密 , 迁移速率迅速增加 。 对绝大多数 分 子而言,游离EB的临界浓度介于 的临界浓度介于0.1~ 子而言,游离 的临界浓度介于 ~0.5µg/ml。由于电 。 荷的中和,以及EB赋予 赋予DNA较大的刚性, 随着 浓度 较大的刚性, 荷的中和 , 以及 赋予 较大的刚性 随着EB浓度 的增加, 的增加 , linearDNA和 ocDNA的迁移速率也有不同程度 和 的迁移速率也有不同程度 的减小。 的减小。
各种类型限制性内切酶的性质比较
性 质
蛋白质结构和 功能 识别部位 切割部位 限制作用所需 的辅助因子
Ⅱ 型基组成的 双功能酶
Ⅰ 型
由3个亚基组成的 个亚基组成的 复合功能酶
短小序列(大多为 短小序列(大多为4~6 5~7bp的不对称序 不对称序列,例如 的不对称序 不对称序列, bp),常为回文结构 ),常为回文结构 ), 列 (AACN6GTGC)* 同于或接近于 识别部位 Mg2+ 距识别位点3’端 距识别位点 端 24~26bp处 处 ATP、Mg2+、S、 腺苷甲硫氨酸 非特异性, 非特异性,距识别 部位大于1000bp 部位大于 ATP、Mg2+、S-腺 、 腺 苷甲硫氨酸
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
20世纪 年代初有两个实验室在研究噬菌体的 世纪50年代初有两个实验室在研究噬菌体的 世纪 宿主范围时相继发现,当一个噬菌体从其天然宿主, 宿主范围时相继发现,当一个噬菌体从其天然宿主, 的品系A,转到另一个品系B时 如E. coli的品系 ,转到另一个品系 时,往往不能 的品系 生长。但如果进行大量的感染, 生长。但如果进行大量的感染,则有个别噬菌体能 生存下来。研究表明, 生存下来。研究表明,噬菌体在非天然宿主品系中 不能生存,是因为噬菌体的DNA被降解了,而细菌 被降解了, 不能生存,是因为噬菌体的 被降解了 自身的DNA却不被降解。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人们 却不被降解。为了解释这种现象, 自身的 却不被降解 提出了限制-修饰酶假说。 提出了限制-修饰酶假说。
BamHⅠ G↓GATCC Ⅰ BglⅡ A↓GATCT Ⅱ BclⅠ T↓GATCA Ⅰ Sau3AⅠ ↓GATC Ⅰ
同尾酶切割后连接的结果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 所需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和时间: ℃保温适当长的时间, ① 反应温度和时间:37℃保温适当长的时间,保 温时间一般从半小时到数小时, 温时间一般从半小时到数小时, 可通过预备实验 确定或按文献资料进行。 确定或按文献资料进行。 反应体积:一般为几十µl。 ② 反应体积:一般为几十 。 底物DNA:用无 ③ 底物 :用无DNase的RNase除去可能污染 的 除去可能污染 的RNA;用乙醇多次沉淀可除去各种杂质(如酚、 ;用乙醇多次沉淀可除去各种杂质(如酚、 SDS、 EDTA等 ) , 最后吹干乙醇并溶于适当的 、 等 缓冲液中。 缓冲液中。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第一个大写字母(斜体) 第一个大写字母(斜体)为产酶微生物属名的第 一个字母,第二、三两个小写字母(斜体) 一个字母,第二、三两个小写字母(斜体)为种名的 前两个字母,第四个大写或小写字母(正体)为变种 前两个字母,第四个大写或小写字母(正体) 或株系名的第一个字母,最后的罗马数字为序号( 或株系名的第一个字母,最后的罗马数字为序号(从 同一种微生物中分离出了几种限制性内切酶时按发现 和分离的先后顺序编号) 和分离的先后顺序编号)。
限制-修饰假说图示
有A甲基 甲基 化酶和A 化酶和 限制酶 有B甲基 甲基 化酶和B 化酶和 限制酶
完全甲基化和不完全甲基化
一条链上甲基化而另一条链上没有甲基化的称 为不完全甲基化( 如刚经过半保留复制的DNA分 为不完全甲基化 ( 如刚经过半保留复制的 分 两条链都甲基化的称为完全甲基化。 子),两条链都甲基化的称为完全甲基化。DNA甲 甲 基化酶可以对非甲基化的及不完全甲基化的识别序 列进行甲基化。 列进行甲基化。 1968年从大肠杆菌中发现了Ⅰ型限制性内切酶, 年从大肠杆菌中发现了Ⅰ型限制性内切酶, 年从大肠杆菌中发现了 1970年分离出了Ⅱ型限制性内切酶,从而证实了上 年分离出了Ⅱ型限制性内切酶, 年分离出了 述假说。 述假说。
表5-2 部分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切割位点 - 部分Ⅱ
酶
EcoRⅠ Ⅰ Hae Ⅲ Mbo Ⅰ Pst Ⅰ
盐浓度
高 中 高 中
温度
37 ℃ 37 ℃ 37 ℃ 21~37 ℃
识别序列及 切割位点
G↓AATTC (5’ 突出粘性末端) 突出粘性末端) GG↓CC 平端) (平端) ↓GATC 突出粘性末端) (5’ 突出粘性末端) CTGCA↓G 突出粘性末端) (3’ 突出粘性末端)
溴化乙锭结构式
表5-3 凝胶浓度与 - 凝胶浓度与DNA分子的有效分离范围 分子的有效分离范围
凝胶种类 凝胶浓度 (%) )
0.3 0.6 0.9 1.2 1.5 2.0 3.5 5.0 8.0 12.0 20.0
分离线性DNA的 的 分离线性 二甲苯青 溴酚蓝 有效范围
5 ~ 60 kb 1 ~ 20 kb 0.5 ~ 7 kb 0.4 ~ 6 kb 0.2 ~ 4 kb 0.1 ~ 3 kb 100 ~ 2000 bp 80 ~ 500 bp 60 ~ 400 bp 40 ~ 200 bp 6 ~ 200 bp 460 bp 260 bp 160 bp 70 bp 45 bp 1000 bp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 所需反应条件
反应系统:缓冲液应过滤除菌或高压灭菌, ④ 反应系统:缓冲液应过滤除菌或高压灭菌,根 据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选择高、 低盐浓度。 据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选择高、中、低盐浓度。 当用两种以上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时,应先用需 当用两种以上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时, 低盐浓度的酶,再用需高盐浓度的酶。 低盐浓度的酶,再用需高盐浓度的酶。所加酶量 要适当。 单位酶的定义 在限定的温度( 单位酶的定义: 要适当 。 1单位酶的定义 : 在限定的温度 ( 一般 为37℃)和缓冲液条件下,在20µl反应液中,1小 ℃ 和缓冲液条件下, 反应液中, 小 反应液中 时消化1µg DNA所需的酶量。 所需的酶量。 时消化 所需的酶量
限制-修饰假说
限制-修饰假说认为,细菌细胞中含有两种酶, 限制 -修饰假说认为 , 细菌细胞中含有两种酶 , 一种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种是 甲基化酶, 一种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种是DNA甲基化酶,这 甲基化酶 两种酶成对出现,二者对 分子有相同的识别序列。 两种酶成对出现,二者对DNA分子有相同的识别序列。 分子有相同的识别序列 DNA甲基化酶在识别序列处特定的核苷酸上甲基化。 DNA甲基化酶在识别序列处特定的核苷酸上甲基化。 甲基化酶在识别序列处特定的核苷酸上甲基化 限制性内切酶只能切割非甲基化的DNA,而不能切割 , 限制性内切酶只能切割非甲基化的 不完全甲基化和完全甲基化的DNA。因此,非甲基化 。因此, 不完全甲基化和完全甲基化的 的外来DNA会被限制性内切酶降解。 会被限制性内切酶降解。 的外来 会被限制性内切酶降解
工具酶的来源
这四大类酶大都是从细菌和噬菌体中纯化出来的, 这四大类酶大都是从细菌和噬菌体中纯化出来的, 在细胞中它们原本就参与DNA复制、RNA转录、降解 复制、 转录、 在细胞中它们原本就参与 复制 转录 外来核酸分子、修复突变的DNA分子和不同 分子和不同DNA分子 外来核酸分子、修复突变的 分子和不同 分子 间重组等一系列重要的生命反应过程。在重组DNA技 间重组等一系列重要的生命反应过程。在重组 技 术中,它们被用来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体外)工作。 术中,它们被用来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体外)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 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这类酶促反应是无法用其它 方法来替代完成的, 方法来替代完成的,这种不可替代性使这些工具酶在 重组DNA技术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技术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重组 技术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核酸的凝胶电泳
为了检测酶切后DNA片段的大小 , 必须进行凝 片段的大小, 为了检测酶切后 片段的大小 胶电泳分离。 胶电泳分离 。 往电泳体系中加溴化乙锭或电泳结束 后用溴化乙锭染色, 就可以在紫外光下看到DNA带 , 后用溴化乙锭染色 , 就可以在紫外光下看到 带 灵敏度可达5ng。RNA电泳也可用溴化乙锭染色,但 。 电泳也可用溴化乙锭染色, 灵敏度可达 电泳也可用溴化乙锭染色 灵敏度低得多。 灵敏度低得多。 DNA凝胶电泳常以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 凝胶电泳常以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 胶为介质, 前者用于较大片段的分离, 胶为介质 , 前者用于较大片段的分离 , 后者用于较 小片段的分离和序列测定。 小片段的分离和序列测定。
同裂酶和同尾酶
具有相同识别序列的酶称为同裂酶 ( isoschizomers) , 切割位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 ) 同。如MboⅠ和Sau3A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均 Ⅰ Ⅰ 为 ↓ GATC , XmaⅠ 的 识 别 序 列 和 切 割 位 点 为 Ⅰ C↓CCGGG, 而具有与其相同识别序列的 , 而具有与其相同识别序列的SmaⅠ Ⅰ 的切割位点为CCC↓GGG。 的切割位点为 。 识别序列不同, 识别序列不同 , 但切出的粘性末端相同的酶 称为同尾酶( 称为同尾酶(isocaudamers)。例如 )
切割产生的末端
---G AATTC-----CTTAA G-----GG ---CC -----CTAG CC--GG--GATC-----
---CTGCA G-----G ACGTC---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位点的多寡
如果DNA上的核苷酸顺序是随机的, 则对于 上的核苷酸顺序是随机的, 如果 上的核苷酸顺序是随机的 4个bp为识别序列的 型酶来说,平均4 256) 为识别序列的Ⅱ 以4个bp为识别序列的Ⅱ型酶来说,平均44(256) 个核苷酸就有一个靶序列; 而对于以6个 为识 个核苷酸就有一个靶序列 ; 而对于以 个 bp为识 别序列的酶则平均4 别序列的酶则平均 6(4096)个核苷酸就有一个 ) 靶序列。 靶序列。
5 核酸的分子操作
5.1 限制性内切酶 5.2 操作和标记核酸的酶 5.3 分子杂交
工具酶的种类
核酸酶:用于切割或降解核酸分子。 ① 核酸酶:用于切割或降解核酸分子。 连接酶:用于把核酸分子连接到一起。 ② 连接酶:用于把核酸分子连接到一起。 聚合酶:用于核酸分子的扩增和拷贝。 ③ 聚合酶:用于核酸分子的扩增和拷贝。 修饰酶: ④ 修饰酶:用于给核酸分子添上或减去某些 化学基团或核苷酸。 化学基团或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