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方法许海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方法许海波
发布时间:2021-07-27T14:59:51.27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作者:许海波
[导读] 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人们的居住水平,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关键性影响
海南第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0206
摘要: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人们的居住水平,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关键性影响,是工程建筑系统的核心,能够在工程中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合理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手段与对策能够有效保障建筑工程顺畅、安全、有序开展。

建筑单位要顺应现代化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就要改良并创新工程管理理念,推进建筑领域在工程管理方面的革新。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创新方法;
引言
对建筑企业而言,管理模式创新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当前,不少建筑施工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管理手段,使得管理效果、管理水平均不理想,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诸多环节,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等特点,因此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手段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创新,才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1开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评判建筑单位发展状况的唯一标准。

当前,许多建筑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都存在质量问题,例如墙面开裂、钢筋外露等,导致建筑物在投入使用后存在大量安全风险,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高效化管理,将责任具体落实到对应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确保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符合标准。

1.2实现资源优质化配置
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中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并完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共享,从而提高对设备、材料、人员的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因此,有必要严格控制建筑成本,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合理配置,避免资源浪费,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一些施工单位对组织管理问题不重视,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工程安全知识普及以及工程操作规范普及,导致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多的不规范操作,造成众多的工程安全隐患。

例如一些新参加施工建设的人员,在以前没有接触过脚手架的安装内容,而在工地也没有从施工单位处得到如何规范进行脚手架搭建的具体讲解,导致这类工人在搭建脚手架时操作不规范,其搭建的脚手架成为工程中较大的安全隐患。

2.2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较弱
目前,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无法合理使用新型技术手段对项目进行过程实时了解与把控,难以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多个阶段与环节,主要有工程建设之前的准备工作、造价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工作等。

同时,还需在多个子项目间进行匹配及交叉作业,对施工流程及工序进行科学化配置,对技术手段及流程进行有效控制等。

如果在此过程中使用的管理方法与技术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会导致工程总体质量受到不良影响。

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时,受到了诸多阻碍,部分建设单位并未针对此种技术建立高效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导致工程中的数据难以有效传送。

此外,想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因此,信息技术手段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2.3建筑工程管理方式与意识落后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包含:对施工现场管理、对员工管理及对企业财务管理。

但在管理方式上,很多建筑企业难以保证紧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管理模式。

传统命令式管理模式存在“致命缺陷”,管理效率低,难以使建筑工程施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不利于现代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的创新方法探索
3.1对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当前我国大部分施工项目中的工程质量管理中都采取单一的管理模式。

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使得工程中难免存在管理疏漏。

因此,笔者认为,想要优化工程质量管理,首选应该对工程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令管理模式更贴合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管需求。

当前常见的质量监管形式有巡逻式管理、施工人员监督管理以及网络平台监督管理。

这三种管理方式各有优缺点。

在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可将这三种管理模式进行融合使用,以更全面地对工程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及质量问题进行评估、检测,以更好的避开风险,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进而保障工程质量。

3.2管理体制创新
良好的管理体制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创新管理体制可使得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因此,建筑企业在创新管理模式过程中,需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建筑企业应建立在市场调节机制基础上,对其管理体制进一步革新。

比如,部分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为了全面展开建筑工程管理,会专门组建管理部门,而小型建筑项目会将建筑管理责任安排于施工单位。

建筑管理体制创新除体现于整体管理规划外,还体现在相关制度建立与内部责任之间,建立法人制度及产权关系制度,明确划分相关责任,保证独立法人在施工企业中的地位,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3.3转换建筑工程管理理念,重点应用信息化手段
要促使建筑领域在工程管理方面取得进步,相关建筑单位要及时革新理念。

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应用新型管理
理念及技术手段。

当前,一些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还在使用陈旧的施工管理方法及思想,对新型技术手段及管理观念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水准得不到提升。

基于此,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实现思想上的进步,逐步了解新型科学技术能够为建筑工程带来的优化作用,将信息化技术贯彻到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帮助管理人员精准的了解建筑工程当中所有环节的数据信息以及指标完成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施工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有效加快建筑工程施工进度。

3.4提升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精细化程度
我国很多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方案较为粗糙,很多时候会出现管理疏漏、管理不当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提升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施工单位首先应该请一批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管理认识制定一份惊喜的施工组织方案设计,将工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进行充分考虑,以保证在施工现场能够井然有序、效率得当。

例如,施工管理人员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工作、分项交底工作进行充分细化的管理设计,保证施工队伍能够做到分工明确、机构健全。

尽可能减少工程中由于组织不到位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变得越来越系统化、复杂化,且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因此,建筑企业迫切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使其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建筑单位需要顺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采取创新手段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综合考虑实际施工情况,对管理手段进行改良与创新,逐步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班晓丽.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方法[J].居业,2021(04):104-105.
[2]张中.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方法[J].居舍,2020(13):168.
[3]耿磊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方法阐述[J].建材与装饰,2019(34):200-201.
[4]张雪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方法探析[J].门窗,2019(22):233.
[5]王双成,杨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