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外开放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 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
邓小平指出:“总结 历史经验,中国长期 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 关自守。” “长期闭关自守,把 中国搞得贫穷落后, 愚昧无知。”
在对外开放历程上,中国曾经经历了:
主动开放(明中叶以前,公元15世纪以前) 主动封闭(明中叶-1840年) 被动开放(1840年─1949年) 被动封闭(1949年─1971年) 主动开放(1971年以后)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 要条件
第一、实行对外开放为我们解决现代化建设
中资金严重短缺和资源相对不足的困难提供了 必要条件。(大量游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有利 可图的投资场所;借贷、独资、合资、合作经 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二、实行对外开放为我们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先进设备提供了条件。(德、日经验;后 发制人;交流、合作、封锁、突破 以色列 预警机)
全面铺开阶段(1992年以后):
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沿江、沿边、内陆开放。至 1995年12月形成包括1194个市县、222个开放口岸, 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方位的对外 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是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就是向世界市场开放,由于世界市场是一个宽领
域、多渠道的市场体系,所以我国的对外开放也是一种宽领 域、多渠道的开放格局。其中包括:通过对外贸易,对世界 商品市场开放;通过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对世界资本市场 开放;通过对外劳务输出、承包工程和向外招标工程等,对 世界劳务市场开放;通过国际技术交流和转让,对世界技术 市场开放。 开放的领域包括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 开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利用外国贷款;补偿贸易;来料 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吸 收外商直接投资,建立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 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合作开发:如海上和陆 上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国际租赁:有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 赁;境外发行债券和股票;对外投资建厂;项目融资;跨国 经营;国际旅游经营等等。
四、改革的对象、原则和方法
改革的对象:简单地说,就是要改革一切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改革的原则: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 以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 改革的方法:要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 要在各方面的协调中进行;理论理应走在实 践的前头,先有一个蓝图,然后再着手改革。
一、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的两种 基本方式
1、社会革命 2、体制改革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 必然结果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低级形态走向高级 形态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运动的结果,也是 经常改革的社会。 邓小平首先倡议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江泽民:不进行改革就会窒息社会主义内在的活力 和生机,就会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1、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 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 引进技术等等主要从那里来。(重点) 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这也 是一个方面。国家关系即使不能够正常 化,但是可以交往,如做生意呀,搞技 术合作呀,甚至于合资经营呀,技术改 造呀,一百五十六个项目的技术改造, 他们可以出力嘛。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 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这些国家都有自 己的特点和长处,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以 做。” —— 邓小平
总之,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就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 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 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 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 国策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必要条件 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 外开放新格局 四、我国的经济特区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六、不断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明中叶以前,中国是一个主动对外开放的国家,从公元3
世纪到公元15世纪,历经汉、唐、元、明初的对外开放, 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之一。 在15世纪中叶以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在西方工 业革命以后逐渐落后,终于在近代受到侵略宰割,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世界总体局势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欢迎中国开放 的。但资本主义要求的开放是没有主权的开放、殖民地 式的开放。因此,从1840年到1949年的开放,并没有给中 国带来进步,带来光明的前途,反而带来了贫困、落后。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取得国家主权以后,帝国 主义又对我们进行了封锁、禁运,这又使我国处于被动的 封闭之中。 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更是以反 “洋奴哲学”、“卖国主义”为名,全盘否定对外开放, 把我国同世界隔绝开来,把国民经济推到了崩溃边缘。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不是修修补补和点滴改良。 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
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 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 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是从解放生产力,扫 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 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对外开放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 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
在生产社会化、世界市场、 资本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各个 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相互 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加强, 出现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任何 国家要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什么是全球化?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 外开放
重点问题: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正确认识和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
一、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的两种基本方式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四、改革的对象、原则和方法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 关系
全球化的突出表现
全球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它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它既 突出地表现在经济、政治领域,也反映在文明、文化领域;它既是物质 层次的,也是精神层次的;它既是人类社会系统中各单元要素的同构, 也是同构中各单元要素质的确证。 第一,环境、资源和人口问题全球化。特别是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已经 突破国界,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 《京都议定书》 第二,经济生活全球化、一体化。生产和分工越来越国际化;资本和市 场越来越国际化;跨国公司、跨国集团规模、资金、技术和实力越来越 大,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沃尔玛在世界 第三,科技开发和应用国际化。一是新发明和新技术向生产生活领域的 转化越来越快,并且一旦实现转化,就立刻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应用,成 为国际化的科学技术。二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与协作性越来越强,越 来越社会化和国际化。 基因图谱 各种事实表明,全球互动已经越来越明显。亚洲金融危机、日本货币贬 值、美国纽约股市价格波动、人民币升值问题…… 邓小平:“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为我们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
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提供了条件。(资金+技术= 设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缺乏符合现代化大生 产要求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是我们同发达国家 的差距之一。) 第四、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了解世界信息,掌握世 界跳动脉搏的重要条件。(信息时代) 第五、实行对外开放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建设的必要条件。(计划——市场;参照和 借鉴、吸收和避免,对话和交流;国际惯例和通行 规则;与世界市场接轨)
2、对外开放是分步骤、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起步阶段(1979—1983):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窗口)
逐步扩大阶段(1984—1991):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2月在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海南建省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88.4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1990.4
2004年我国对外经济各项指标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 11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5.7%。 其中,出口总额5934亿美元,增长35.4%;进口总额 5614亿美元,增长 36.0%。进出口相抵,顺差 320亿 美元,比上一年增加65亿美元。 全年累计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43664 个,比上 年增长6.3%。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 1535亿美 元,比上年增长 33.4%;实际使用金额 606亿美元, 增长13.3%。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对外承包 工程和1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6. 0%;对外劳务合 作完成营业额38亿美元,增长13.4%。
对于什么是全球化,迄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一般认为,全球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在全球范围 内发生的相互融合的现象,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 化等多方面内容。 经济学家多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指大公司 的跨国经营、金融的国际化和相互依赖的加深。 政治学家指的是国际干预的不断扩大,建立世界新格局 的全球战略。 文化学家多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占领文化 市场的世界现象。 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更多关注的是全球性问题。 全球化表明了人们正在经历的时空变化,即“时空浓 缩”。
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 的辨证关系
三者互相联系、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不可分
割。 1、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 自己的发展。 2、改革是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 力,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一个稳 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也离不 开改革和发展。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和动力源自
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除弊趋利、吐故纳 新。 我们的社会主义还是不完全够格的社会主义, 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经济体 制、管理体制、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等方面 与我们的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在生产力发 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与西方 发达国家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社会主义 仍然需要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人民币对主要外币年平均汇价(中间价)
年份 1981 1982 1985 1986 1990 1991 1992 1994 1995 2001
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 放格局
“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 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 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 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 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 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 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 质提高。” ——江泽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 阶段。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 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 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 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2、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 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 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 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就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 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 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