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培养目标
2.培养方案
3.课程设置
4.实践教学
5.综合实践
6.考核评价
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够从事幼儿教育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幼儿教育专业人才。
2.培养方案
本专业采用“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综合实践等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幼儿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园管理学、幼儿园美术与音乐、幼儿园健康与安全等。
课程内容涵盖了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4.实践教学
本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幼儿园实、社会实践、教育实验等。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的实际运作情况,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5.综合实践
本专业综合实践包括综合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等。
通过综合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6.考核评价
本专业采用多元化、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综合评价等。
通过考核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能力水平,确保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育专业人才。
一、专业基本信息
31.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2.专业代码:0809
33.学制年限:四年制
34.就业方向和职业资格:毕业生可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嵌入式系统等领域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管理等工作,并可获得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相关资格证书。
二、人才培养目标
41.职业素养: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精神、终身研究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42.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等系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三、课程安排
51.课程设置和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选修课包括人工智能、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
52.教学安排:采用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实施
81.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91.教学管理:采用班主任制度、导师制度等管理措施,定期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学科竞赛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4.师资要求:本专业教师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软件和工具。
11.场地设备要求:要求教学场地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实验设备等必要设备,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五、考核与评价
121.考核与评价内容: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课程设计考核等,评价内容包括研究态度、课堂表现、实践能力等方面。
122.考核与评价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验操作、课程设计、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和评价。
123.考核与评价方法:采用百分制、等级制等考核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水平。
三、课程安排
1.课程设置和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1)公共课
序号课程名称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和参考学时
1 德育依据德育等公共课课程标准开设
2 语文
3 数学
4 英语
5 体育与健康
6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7 思政教育
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为学生在校研究专业课程和毕业后在专业的各个领域继续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这部分课程包括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文学、幼师礼仪等专业基础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
1 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的概念与意义,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等内容 40
2 幼儿心理学心理健康概述,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等内容 40
3 幼儿文学幼儿诗歌,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文学创作等内容 40
4 幼师礼仪餐桌礼仪,电话礼仪,社交礼仪等内容
5 幼儿活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设计、艺术教育活动设计等内容 580
6 保育员(四级)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心理发展等内容。
技能鉴定 80
3)专业课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
1 幼儿手工教学平面纸工,立体纸工,布艺,泥工等内容
2 幼儿音乐教学歌唱艺术的发声原理,呼吸方法,共鸣技术,咬字吐字的要领等内容 280
3 幼儿美术教学素描,水粉画,儿童画,简笔画等内容
4 幼儿钢琴教学弹奏方法,弹奏姿势,钢琴曲,儿歌的弹奏等内容 280
5 幼儿舞蹈教学古典舞基训,民族舞蹈研究,幼儿舞蹈创编等内容 280
4)跟岗、顶岗实
实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实的岗位应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此外,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和法律法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实的任务主要是感受企业文化,熟悉企业工作环境、组织与管理,了解企业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
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进行工作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了解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学校需要加强对实的管理,与实企业共同制订学生实协议和实计划,落实企业导师和学校管理指导教师,制订并实施相关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
实形式可以采取毕业前集中实或工学交替等多种方式。
实成绩应根据企业导师评价、学校管理指导教师评价、学生实日记和实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
实成绩不合格的学生需延长实时间直至获取成绩达到毕业所需标准为止。
跟岗实时间为第三学年第一学期,顶岗实时间为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2.教学安排
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安排建议见表2.该表中包含公共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包括幼儿手工教学、幼儿音乐教学、幼儿美术教学、幼儿钢琴教学、幼儿舞蹈教学等。
学校应按照表2中的学时分配,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
此外,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中级技能等级,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政教育。
班会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方面,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活动。
同时,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中级技能等级的要求。
公共课
文化基础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
素养。
此外,该课程也为专业知识的研究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研究。
因此,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公共课按照部颁《技工院校公共课设置方案》开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应以实践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以配合就业与继续进修的需求,并兼顾培养学生创造思考、问题解决、适应变迁及自我发展能力。
此外,必须使学生具有就业或继续进修所需基本知能。
专业基础课可以穿插在专业课之间开设,也可以根据专业课实施的需要分解融入到具体的专业课中。
专业课
专业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
专业课教学
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研究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此外,专业课教学应以实践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以配合就业与继续进修的需求,并兼顾培养学生创造思考、问题解决、适应变迁及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使学生具有就业或继续进修所需基本知能。
专业课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以及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实单位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专业教学标准的安排,共同制定实计划和实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并保证学生实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重视校内教学实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
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应以人为本,科学规范,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要求。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健全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反馈,不断改进。
通过教学管
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师资要求
教师应具备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教学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过程,并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探索第三方评价。
校内校外评价应该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和学业考核也应该结合。
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也应该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也应该相结合。
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特点,考核和评价应该包括考核和评价内容、考核和评价方式、考核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
在考核和评价内容方面,应该针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包括学生完成工作分模块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
在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现场操作、笔试、口试、作品展示和综合作业等。
在考核和评价方法方面,应该根据不同培养层次的课程特点,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研究分模块和课程结束时应采用过程性考核,而一个培养层次的课程全部完成时,应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终结性考核。
具体方法如下:
1.研究分模块过程性考核:每个研究分模块可采用自评、
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专家评价等方式进行考核。
2.课程终结性考核:完成各研究分模块后,学生根据分模
块任务书,独立完成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方案独立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考核成绩作为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
3.课程成绩计算:课程成绩应该是研究分模块成绩的60%
和课程终结性考核的40%的加权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