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筒啸叫与调音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筒啸叫与调音
1.声音信号的正反馈
2.正反馈产生自激而啸叫
我简单的说个道理:麦克风出来的声音被音响放大,放大的声音又进入麦克风,再被放大,如此反复,你说它不要产生越来越大的啸叫?就是这样的道理
调音要点(以操作调音台为主)
1、歌厅调音员工作在控制室内,调音时应使用监听音箱和监听耳机,分别监听主通道和返听通道。
调音员应熟知监听音和现场音的关系,音质调整很大程度上依靠个人的听觉。
2、使用压限器和激励器以增加声音的响度和美感。
激励器的调整主要靠听觉,应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将声音调得丰满悦耳。
3、用混响美化歌声。
对非专业歌唱者应适当加重混响,以掩盖噪音和发声中的缺陷。
4、音量小时注意提升低频和高频;音量大时适当提升中频,以增强声音的明亮度。
5、调音以歌声为主。
当歌声出现之前,把伴奏渐渐压低下来,突出歌声。
对流行歌曲的音质补偿,原则上100Hz左右的低频应衰减3~5 dB,高频7kHz以上的应衰减3 dB,中低频200Hz附近提升可加大力度,2~4kHz提升3~6 dB可以明显感到歌声明亮。
对迪斯科或摇滚乐则要注意较大幅度地提升低频(40~100Hz)和高频(7~20kHz)。
6、提升低音时切不可猛旋补偿钮,以免因功率输出过大而损坏功放和扬声器。
对均衡器的低频调节同样如此要求。
7、如果发生声反馈啸叫声,应迅速将调音台
总音量推子下拉以去掉啸叫声,找出原因后再逐步推上。
8、主通道发生故障不能放送时,可将返听音箱的旋转角度临时代替主通道,使演唱得以继续进行。
供演唱用的话筒,应有备份,当话筒无声时可用备份替代。
影碟机也应有备份,当影碟机发生故障时可用备份替代。
声反馈(啸叫声)的抑制
1、话筒声反馈造成的自激啸叫声是歌厅和卡拉OK厅的常见现象,由于存在声反馈,一般扩音系
统增益都不能很大。
发生声反馈啸叫的原因是:
(1)话筒距音箱太近,话筒正向指向音箱;
(2)调音台上混响调节过大;
(3)话筒音量调节过大;
(4)没有接通压限器;
(5)厅内声学设计缺陷。
2、针对以上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为演唱者的活动舞台限定一个大致的范围,在此范围内不应发生啸叫声。
也就是说,演唱者不应太靠近主音箱,主音箱应对称于舞台两侧;演唱者的站位不应使话筒正向指向音箱。
(2)歌舞厅的舞台应进行声学处理,墙面和两侧应装吸音材料。
(3)接通压限器,其压缩比应设置为≤2:1,动作时间为10ms,释放时间为0.3s。
(4)调音台上的混响调节和音量不要开得过大。
(5)以上措施不能奏效时,可通过调节均衡器,对易产生啸叫的频率加以衰减。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将均衡器各频点位置先做好记录;然后示范演唱者打开话筒在限定的舞台范围内演唱。
这时逐渐加大音量(用调音台总推子调节),到系统刚好产生自激的位置,将均衡器上的调节钮从低频开始逐个下调,能够有效消除自激啸叫的频点,根据经验一般只有一个自激谐振频率(如250Hz),此频率附近可下拉3~5 dB,其余频点仍应保持原先记录的位置。
此方法可有效地抑制声反馈,但却不能兼顾音乐效果。
通过调节可使扩音增益有5~6 dB的稳定裕量,这是系统稳定工作所必需的。
无线话筒跑频断音
距离太远,电量不足。
信号不好,有电器干扰。
是信号接收不稳定,可以尝试把频率调高一点试一下。
一般调高频率接收效果会好一点,也可以排除看是不是有电器信号干扰。
如果不行,检查一下接收天线的接口是不是接触良好,还有就是注意话筒和接受器之间有没有阻挡物。
如果都能排除,就保修吧。
调音台
我们先从信号输入端口说起,当你把吉他或者效果器的输出端接入调音台,一般是用大二芯接口,也叫6.3插头, 确切地说是叫TRS插头,包括大二芯和大三芯两种.
.首先调节输入电平,一般在调音台的输入端,就有一个GAIN的调节旋纽,这个叫增益旋纽,一般调到信号电平到0dB,如果你不知道调到哪个位置,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不管什么输入信号,都不要让0dB以上的信号灯长时间亮着,也就是红灯亮的位置,因为那样信号已经过载失真了,这样出来的声音也很难听,也称为破音,相当于破喇叭发出来的声音,如果调到了0dB 以后,跟着把调音台的分路推子推到0dB的位置,这样你需要多大的声音,调节总输出就可以了,但也最好不要调到过载,那样你的放大设备就会因为信号太强而产生失真。
调音台作为音响系统的核心设备,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接法,在系统调试完毕时,相关旋钮已经处于工作状态,如果我们冒然乱按、乱调,势必破坏了其工作状态,轻者使效果遭到破坏,重者可能造成无声、系统设备损坏。
二忌乱调通道增益旋钮
一般调音台的每一输入通道,均有增益选择按钮(有不衰减和衰减二十分贝)和增益调整旋钮。
这两个钮的作用就是控制进入该通道音频信号的大小。
如果信号过大,势必造成输入放大器进入饱和状态,音频信号严重失真;如果信号过小,要么使声音很轻,要么降低信噪比,影响扩声效果。
切忌不能乱调通道增益旋钮。
正确的办法应该是:根据输入信号的类型大小,选择增益选择按钮。
该按钮有两种选择,如按下,则衰减20-30dB(视调音台不同而不同);不按下,则不衰减。
当我们输入的是话筒类信号时(这类信号大小一般为几毫伏),就不必按下衰减钮;当我们输入的是线路级信号时(如DVD、卡座等,这类信号大小一般为100-200毫伏),就必须按下衰减钮。
第二步再调整增益调整钮,是否处于正确位置,当PEAK指示灯很亮或常亮时,该旋钮向逆时针方向旋5-10°(一个刻度线)。
三忌不使用或乱使用参数式音调控制器
一般调音台均设有3段或4段参数式音调控制器,有6个或8个旋钮组成。
这些旋钮分为两类:一类是增益控制,标示有-10~+10,另一类是频率旋钮,根据现场需要,选择提升或衰减的频点。
这些旋钮的调整要求有一定的调音经验,在不熟悉或缺乏调音经验的情况下,切记不要乱调这些旋钮,尤其是增益钮,一般处于“0”。
但也要反对,不管什么情况下,不使用参数式音调控制器,这不
成了摆设了?
四忌不注意声像调整钮
调音台的每一个输入通道中,设置了声像调整钮PAN,并标注了L或R,这个旋钮的作用是旋到L 位置时,表示此通道的信号全部传输给了L路输出,同理,旋到R时,表示此通道的信号全部传输给了R路输出,当处于中间位置时,表示此通道信号L、R路均有输出。
按一般扩声要求,话筒等不强调声像位置时,PAN处于中间位置,作为立体声信号输入(如DVD、卡座等)且系统是两路扩声输出形式时,如果是使用了两个输入通道,则一个通道的PAN处于L,另一个通道的PAN处于R,切忌盲目乱调。
立体声输入通道则要把平衡旋钮处于中间。
1. 音量推子当增益旋钮设置好以后,你就可以使用通道的音量推子(或者音量旋钮,通常位于调音台面板的最下端)来确定该通道信号发送给总线的音量大小。
音量推子实际上是一个衰减器,用于对该通道的输出信号进行衰减。
当推子位于最下端(或音量旋钮位于最左端)时,信号被无穷衰减,这时,该通道没有信号输出。
2. 声像(PAN)旋钮在音量推子的上方,可以发现一个声像(PAN)旋钮,它是用来调整该通道信号在左右音箱之间的立体声位置。
调音台的调音技巧调音台的功能和功能分区我们都有了明确的了解,那么,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对调音台进行具体调节了。
调音技巧有许多方面,但总结起来主要是音质补偿、音量调整以及声音信号的艺术加工,这里主要讲前两者。
1. 音质补偿调音台的音质补偿是为了结合声源进行加工,不仅是技术性的也是艺术性的,而且要与听众的听觉心理结合起来。
音质补偿就是运用音质补偿器,调整各频段的中心频率来改变声音的音色。
音质补偿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低音补偿 16Hz~64Hz为最低音,现有乐器所能奏出最低音的是管风琴,它可奏出16Hz,这样低的频率人耳一般是听不到的,但是身体可以感受到;从20Hz~64Hz人耳是能听到的,但是必须使用高保真设备才能播放出来。
从63Hz~250Hz才是低音区,它是我们低音补偿的重中之重,这一频段对音乐非常重要,它是音乐的基础,低音节奏型乐器均属于这一频段,这类乐器音质调整的好坏,决定着音乐骨架是否完整。
因此,低频特性要用平线,这样可以使声音丰满而自然,当然,也可根据乐器的要求和喜好来补偿。
(2)中音补偿从250Hz~2000Hz为中低音区,这一频段在传输和录音过程中最不易受到损失,是声音的骨干力量。
2000Hz~4000Hz为中高音区,这一频段对声音的清晰度与明亮度有重要贡献,
也是我们最重要的调控对象。
如果声音混浊、音色太暗可提升这一频段,声音过硬时可以进行衰减使它柔软,声音发闷时可以提升使它明亮,但是,提升过多则声音会刺耳。
语言或歌声通常都要调整这一频段。
(3)高音补偿从4000Hz~8000Hz为高音区,对高音区可以保持平线特性,保持平线特性时声音的自然度好。
也可根据乐曲内容和声源特性来进行相应地衰减或提升,但是千万要注意的是,无论衰减或提升都要适度而不能过多,否则声音会不自然甚至出现金属声。
8000Hz以上为最高音区,这一频段对音色有重要贡献,也属于我们的调控对象,可结合声源的音色进行适当的补偿。
人耳对音色的感觉是比较灵敏的,它能直接判别声音是否逼真。
如果对音色处理不好,不但会使声音单调,枯燥乏味,而且还人会使乐器或者演唱产生严重的失真,因此不可忽视音色处理即声音补偿的重要性。
具体到歌手演唱,对于男声来说,大多数人的声音比较低沉,缺少高音,为提高演唱的清晰度,一般可对3kHz的频率万分进行补偿;对于女声来说,高音又显得过多,声音发“尖”,为使声音宏亮,不至于太刺耳,一般可对400Hz频率成分进行补偿。
由此可见,音质补偿的原则应该是平线、适度和必要。
如果声音是真实自然的话,保持平线,而一旦有必要则必须进行适度的调整。
不论对哪一频段进行补偿都需结合节目内容和听觉效果,同时还要配合音量调整,以达到总体上的平衡。
实际上,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所进行的音质补偿其实主要都是在围绕着上图的均衡(即通道均衡)来进行。
2. 音量调整音量调整有两个目的:一是控制声音信号的动态范围,二是调整各路信号的比例关系。
音量调整需要与音质补偿结合起来进行,因为音量与频率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调音之前,对于原声信号的动态电平、频率特性以及现场各路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都要了然于胸,需要多次试听、反复调试,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放音的各种条件和放音效果。
音量调整要遵循如下原则。
(1)动态范围的控制我们知道,各种声源的动态范围大小不一,交响乐队可有100分贝的动态范围,语言声却只有40分贝左右。
调音台要控制的动态范围大约在60分贝左右。
声音信号的动态可以分为强信号、中等信号、微弱信号三类。
强信号的最高电平要控制在音量表的0分贝处,中等信号要控制在-10分贝处,弱信号则要控制在-40到-20分贝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弱信号至少要高于噪声水平6分贝,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弱信号的电平来提高信噪比,信号音量越大,信噪比越高,就越能降低噪声。
要知道,噪声是录音和放音的天敌,我们调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降噪,而降噪的最好手段就是通过提升信号电平来提高信噪比。
(2)各路信号的音量平衡实际演出的时候,我们所接触到的肯定是多路输入信号,那么,就
必须注意音量平衡。
音量平衡就是调整各路声音信号的比例关系,声音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电平的高低,它与音量平衡息息相关。
例如,在歌手演唱时,如何调节好演唱话筒音量与伴奏音乐之间的比例呢?一首好听的歌曲,应该是伴奏音乐占40%,演唱声音占60%,如果演唱者音色不错,可适当减小一些伴奏音乐的分量,以突出演唱者的歌声;如果演唱者对这首歌由的旋律不很熟悉,容易唱走调,合不上拍,为了掩饰这些缺点,这时可适当加大一些伴奏音乐的分量。
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不要把话筒音量过分调大,更不能演唱音量大大高于伴奏音乐。
结果显得伴奏音太弱,大部分时间里只听到演唱者的声音,好似一个人在那里清唱,失去了现场演唱的气氛;但也不能让伴奏音太强,伴音太强,又会“淹没”演唱者的歌声,听上去好像只是一支乐队在演奏乐曲,体会不出演唱者的情趣。
3. 音量调整与音质补偿 * 音量小时注意提升低频和高频;音量大时适当提升中频,以增强声音的明亮度。
* 调音以歌声为主。
当歌声出现之前,把伴奏渐渐压低下来,以突出歌声。
低频应衰减3 dB~5dB,高频7kHz以上的应衰减3dB,中低频200Hz附近提升可加大力度,2kHz~4kHz提升
3dB~6dB可以明显感到歌声明亮。
对迪斯科或摇滚乐则要注意较大幅度地提升低频(40 Hz~100Hz)和高频(7kHz~20kHz)。
* 提升低音时切不可猛旋补偿钮,以免因功率输出过大而损坏功放和扬声器。
对均衡器的低频调节同样如此要求。
均衡器的调整
由于房间的共振特性、吸声材料对声音频率的吸声系数不同以及扬声器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不均匀某原因,会导致出现某些频率声音过强和某些频率声音不足的问题。
因此必须对房间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调节。
房间均衡有两种方法:人耳听音结果调整,难度大,不易掌握,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非常熟悉的节目源配合,并且与调整时声压级大小有关,与听音人的年龄也有关。
另一种方法是用粉红噪声源及音频频谱仪进行客观测量和调整。
1.均衡器的调整方法:
超低音:20Hz-40Hz,适当时声音强而有力。
能控制雷声、低音鼓、管风琴和贝司的声音。
过度提升会使音乐变得混浊不清。
低音:40Hz-150Hz,是声音的基础部份,其能量占整个音频能量的70%,是表现音乐风格
的重要成份。
适当时,低音张弛得宜,声音丰满柔和,不足时声音单薄,150Hz,过度提升时会使声音发闷,明亮度下降,鼻音增强。
中低音:150Hz-500Hz,是声音的结构部分,人声位于这个位置,不足时,演唱声会被音乐淹没,声音软而无力,适当提升时会感到浑厚有力,提高声音的力度和响度。
提升过度时会使低音变得生硬,300Hz处过度提升3-6dB,如再加上混响,则会严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中音:500Hz-2KHz,包含大多数乐器的低次谐波和泛音,是小军鼓和打击乐器的特征音。
适当时声音透彻明亮,不足时声音朦胧。
过度提升时会产生类似电话的声音。
中高音:2KHz-5KHz,是弦乐的特征音(拉弦乐的弓与弦的摩搡声,弹拔乐的手指触弦的声音某)。
不足时声音的穿透力下降,过强时会掩蔽语言音节的识别。
高音:7KHz-8KHz,是影响声音层次感的频率。
过度提升会使短笛、长笛声音突出,语言的齿音加重和音色发毛。
极高音:8KHz-10KHz
合适时,三角铁和立叉的金属感通透率高,沙钟的节奏清晰可辨。
过度提升会使声音不自然,易烧毁高频单元。
2.平衡悦耳的声音应是:
150Hz以下(低音)应是丰满、柔和而富有弹性;
150Hz-50Hz(中低音)应是浑厚有力百不混浊;
500Hz-5KHz(中高音)应是明亮透彻而不生硬;
5KHz以上(高音)应是纤细,园顺而不尖锐刺耳。
整个频响特性平直时:声音自然丰满而有弹性,层次清晰园顺悦耳。
频响多峰谷时:声音粗糙混浊,高音刺耳发毛,无层次感扩声易发生反馈啸叫。
3.频率的音感特征:
30~60Hz 沉闷如没有相当大的响度,人耳很难感觉。
60~100Hz 沉重 80Hz附近能产生极强的“重感”效果,响度很高也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可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作用。
100~200Hz 丰满
200~500Hz 力度易引起嗡嗡声的烦闷心理。
500~1KHz 明朗 800Hz附近如提升10dB,会明显产生一种嘈杂感,狭窄感。
1K~2KHz 透亮 2800Kz附近明亮感关系最大。
2K~4Kz 尖锐 6800Hz形成尖啸,锐利的感觉。
4K~8Kz 清脆 3400Hz易引起听觉疲劳。
8K~16Kz 纤细>7.5KHz音感清彻纤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