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
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捡漏儿
许福元
女友豆豆边往三轮排子车上啪啪扔纸箱子,边嘟着嘴假装生气,对男友亮亮说:“你是不是脑残呀?你卖自家的纸箱子还不够,还要收集别家的。
也不够一壶醋钱,还不够我刷流量的呢。
你要收破烂呀!”
亮亮嘻嘻笑了:“我这是节约再生资源。
收破烂咋啦?破烂里能捡漏儿!收破烂了!有破烂的卖喽!”
亮亮蹬着三轮车吆喝,豆豆坐在他身后排子车纸板上,用温热的小手掌轻拍他后背。
“收破烂的,这儿有几个纸箱子要不要?”说这话的是一个像退休职工又像离休干部,很干净很清爽的老人,拄杖立在一层单元门外,腿边三个纸箱子。
亮亮捏闸跳下车,问:“多少钱?”
“给三十吧。
”老人用拐棍敲了敲纸箱子,听声音很瓷实。
“刚才有个收破烂的开个三蹦子,我让他等一会儿。
等我小孙子从电梯上搬下来时,他又开车突突冒黑烟走了。
我这孙子呢,回去打游戏机去了。
现在的孩子,不气你就不错了。
这纸箱子里就是些旧书旧报纸。
你收走,我到凉亭坐会儿。
”
亮亮把三个纸箱子搬上车,第三个纸箱子还挺沉。
亮亮一边继续蹬车一边对豆豆说:“你还真跟小主似的,也不帮个忙,连车都不下。
”
“你还真能卖萌,好像你是大款似的,连房贷首付都交不起。
也不讲个价,这三个破纸箱子,最多值十五块钱。
”豆豆又呲儿他:“拐辅路,走辅路。
”
车子一颠一歪,豆豆随着纸箱子就溜了下来。
摔疼了刚要发作,见纸箱子里掉出一板东西,金光一闪。
豆豆眼光一亮,喊出了声:“钱!”
是钱,还不止是一板。
崭新的人民币,一百元一张。
腰封很好,整齐硬实。
一板一百张,一板一万。
俩人看四周静悄悄,开始紧张地数钱,一板,两板,三板,四板,五板……好啊,整整五十板,五十万,五十万呐!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这个大馅饼该怎么吃?
亮亮挠着头问:“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豆豆话语里带着甜丝丝的味道,“贷款买房交首付当婚房。
”
“那不合适吧?这钱来得……”亮亮用手摸脖子。
“是你偷的吗?”豆豆挺直脖子问。
“不是。
”“是你抢的吗?”“也不是。
”
“那不就得了么。
”豆豆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你当了好几年志愿者,这也是上天对你的回报,你应该却之不恭。
”
亮亮一时无言以对。
想了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要是人家买房的钱呢?”
“你这人可真是,你看这个老头的穿戴,像买两限房的工薪阶层吗?”
“这钱要是老人的养老钱呢?”
“嘁。
”豆豆反问,“你看这老头的气质,像乡下老农存钱的土办法吗?”
亮亮听了点点头。
突然一激灵:“这个楼是银行的楼,这个老头要是个贪官……”
豆豆一下子用小手捂住他的嘴,前后看了看,然后用手抚摸自己的胸口说:“吓死我了。
”
喘息一会儿,才定定地说:“《水浒》上有一句话,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
对。
亮亮表示赞同,也动了心。
可又一转念,很庄重地说:“这钱的来路弄不清楚,咱不能要。
钱是老头的,还给老头;钱是贪官的,交给法律。
”亮亮一指:“前边就是派出所……”
豆豆有点气:“你去,我不去。
”
亮亮也气了,眉毛都立了起来:“我去,你也去。
”
豆豆顽皮地一笑:“你去咱俩就吹。
”
“吹就吹。
”亮亮蹬车在前边飞。
“等等我!”豆豆在后面飞似地追,“你想甩我,没门!”
派出所新来的小警员觉得事态严重,报告了所长;所长觉得事件重要,报告了县局;县局觉得案情重大,派一名干练的警察协助调查。
那个卖三个纸箱子的老头被“请”进派出所问询室,有笔录,有全程录像。
纸箱子打开,齐刷刷露出五十板人民币,金光闪闪。
老头见了,眼光那么一亮。
所长审慎地问:“钱,五十万,是您的吗?”
“是。
”老头笑说:“这点钱不叫钱。
”
“你口气不小哇。
”小警员冲口而出。
老头用拐杖点点钞票:“是钱不假,钱是假钱。
这是当年银行为训练职工手点钞票而特别印制的规范假钱,每张钞票都有浅浅印记。
当年全行业点钞比赛,我得过全市第一名。
你网上一搜就知道了。
我没想卖,让我这小坏孙子搬错了。
”
噢,哇!原来如此。
老头很感慨,又用拐杖敲敲那一排钞票:“潘家园的一个古董商看上了,愿出面值百分之三的价格收走。
我没卖,想留个念想。
现在好了,我送给你们这小两口,算你们捡个漏儿。
”
亮亮说:“谢谢您老人家。
这个漏儿,我们不能捡。
”
“为什么?”
“人生不是捡漏儿!”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亮亮卖纸箱子、收纸箱子,女友豆豆骂他“傻”,还说“也不够一壶醋钱,还不够我刷流量的呢”,其实她只是嘴上嫌弃,心里还是心疼亮亮的。
B. 小说善设伏笔,如“第三个纸箱子还挺沉”为纸箱里有五十板百元钞票埋下伏笔,“这个楼是银行的楼”为老人卖掉的纸箱里有大量钞票埋下伏笔。
C. 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心理,如“贷款买房交首付当婚房”“不义之财,取之何碍”等,真实地反映了豆豆当时有把钱据为己有的念头。
D. 小说围绕“捡漏儿”谋篇布局,叙事有详有略,如将公安部门把事件逐级上报的情节一笔带过,而对老头被“请”进派出所问话的情节则描写详细。
2.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亮亮的形象特点。
3. 小说以“人生不是捡漏儿!”结尾有怎样的妙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水的天空落了雨
非鱼
过了十五,喜顺爷早早地站在崖头上,喊着睡懒觉的儿孙侄娃们:“该积肥耙地了,地不哄人哩,眼看着明儿都雨水了。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牛娃从小就会背,也是喜顺爷教的。
观头村在老君塬下,一汪泉水从山间流出,滋养了一村老小,一座塬种麦子玉米稻子红薯,还种苹果大枣,山高处、山沟里是野生的槐树杨树黄栌槲树,夹杂着山茱萸鬼见愁连翘杜仲,整个村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和顺丰饶。
喜顺爷年岁大,经见世事多,慢慢就活成了这个世外桃源的魂。
他准时地掐着节气,催着还在年里懒洋洋的人打起精神。
牛娃刚过十四,长得细皮嫩肉的,一点儿也没有牛犊健硕的样子。
但牛娃学习好,喜顺爷看见牛娃就
摸摸他的头:“这娃将来是坐朝廷的料儿。
”牛娃爹听了心里高兴,更舍不得让牛娃干一点儿活儿,光让他学习。
听见喜顺爷喊,牛娃娘说:“明儿可都雨水了。
”
牛娃爹躺在炕上叹气:“往年这会儿该进山割蒿了。
”
牛娃娘出了窑,抹一抹眼角,去下窑烧锅做饭。
牛娃爹一害病,只能在炕上躺着,这日子过得寡淡没味,只有牛娃才让她看见点儿亮光。
后半晌,牛娃从外头回来,钻进牲口窑鼓捣半天,出来跟娘说,明儿早起要吃煎馍。
娘说还不到月尽,牛娃说想吃了,明儿雨水,也是节气。
关于月尽吃煎馍的习俗,观头村由来已久,反正那时候所有的节气都和“吃”有关,有句俗语说的是吃嘴婆娘盼节气。
只有节气到了,才能理直气壮地吃,光明正大地吃。
牛娃娘想想也是,谁也没说非得月尽才能吃煎馍,下雨天各家的吃嘴婆娘也摊煎馍,娃想吃就吃吧,日子得提着劲儿过啊。
第二天一早,牛娃娘早早起来摊了煎馍,在大篦子上摞起来。
鸡叫三遍,牛娃起来了。
他抓起煎馍就吃,牛娃娘说:“还早,再睡会儿。
”
牛娃说:“不睡了,我跟天柱叔说好了,今天跟他们进山。
”
牛娃娘吓一跳:“老天爷,你进山干啥?”
牛娃又抓了一个煎馍:“割蒿。
”
牛娃娘的煎馍煳锅底了,她咋也劝说不下牛娃,又不敢让另一个窑里的男人听见,只能一声接一声地叹气。
吃了五个大煎馍,又包了几个,牛娃拿了绳镰去找天柱叔,他娘在窑里摊着煎馍抹着泪。
村里人一年四季有空就上山割蒿,进山割蒿都会喊叫几个人一起,互相有个照应,山里经常有蛇和野物。
牛娃进了山,他娘在家提心吊胆一整天。
半后晌,她就站村口望着,一直到天麻麻黑才看见挑着担子的天柱他们,一闪一闪进了村。
“天柱,牛娃哩?”
“在后头。
”
挑着担子的男人们陆陆续续进了村,牛娃娘见人就问,都说在后头。
可天都黑透了,依然没见牛娃的影子。
她又跑去天柱家,天柱在喝汤。
他说一天都和牛娃在一起,牛娃割了一捆干蒿,拾了一小捆硬柴,都说他拿不动,也不会挑担子,让他只背一样,可他不干,都要拿,大伙儿就帮他把硬柴和干蒿捆一起,弄
扎实了,让他背着下山。
一路走一路喊着,听着他答应了,脚底下才走快些,到沟口还听见他应声呢。
牛娃娘听完,放了心,赶紧去沟口接。
天柱放了碗,也慌忙跟了去。
沟口的风很硬,往沟里走,到处都是一片黑,各种声音在风中纠缠,最后形成一种古怪的响动,似风吼似兽叫。
要不是天柱跟着,牛娃娘自己说啥也不敢走。
想着牛娃还在沟里,她更是揪心。
两个人一路走,一路喊,沟里响着回声,但听不见牛娃应声。
又往沟里走了四五里路的样子,耳边突然响起几声像人大笑似的鸟叫。
以往偶尔听到这种声音,村里人都觉得不吉利。
天柱说:“嫂子,不敢再往里走了,回村叫人吧。
”
吃饭早的人家已经睡下,听见天柱喊叫,又从被窝爬起来,几十个男人、女人很快聚在场院。
喜顺爷也来了,他喊天柱,拿上明火,男人进山,女人都在场院等着。
也许是明火的作用,也许是人多,再进山,那些声音似乎也消失了。
进了沟口没多远,就有人发现了牛娃的蒿捆子。
再找,在一个干草窝里找到了牛娃,他居然睡着了。
把牛娃和他的蒿捆子弄回场院,牛娃娘抱着牛娃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
牛娃倒没事人一样,说:“路上有条蛇,我不敢走。
蛇走了,蒿捆子放下,我又背不起来了,喊天柱叔,他们听不见。
想着歇会儿,就睡着了。
没事,没事,这不好好的!”
牛娃娘扬起手,想打他,又舍不得,最后轻轻落在儿子瘦削的背上。
牛娃说:“辛苦喜顺爷、叔婶子们了。
”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天柱摆摆手,又笑说,“小鸡娃身子,顶不了事。
”
喜顺爷呵斥他:“你懂个屁,这是老牛家顶门杠哩。
”
这时,天空飘下了零星的雨丝,凉凉的,润润的。
今年春上的第一场雨落了,看来又是个丰年。
(选自《百花园》)
4.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写喜顺爷喊大家劳作,既表现了喜顺爷是观头村的魂,又引出雨水节气,并为下文写牛娃上山割蒿一事做了铺垫。
B. 小说对牛娃娘虽着墨不多,但也通过对她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表现了她勤劳、疼爱孩子及面对生活苦难时的软弱。
C. 小说写牛娃进山割蒿天柱叔及其他村民对他的关照及牛娃很晚未归大伙拿明火进山寻找的情节都体现了观头村民风的淳朴善良。
D. 回到场院后由牛娃叙述了事情经过,交代了他天黑未归的缘由,补充了故事内容,塑造了牛娃形象,也丰富了小说叙述视角。
5. 小说中牛娃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文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乏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
那些伟大的或优秀的诗人们,常常表现出对人民的关心和热爱。
但是,像杜甫那样,从身受感同而引发的对人民苦难的深切了解和关心,却并不多见。
杜甫的身受感同,是时代造成的。
就杜甫的经历而言,是他的不幸;就其文学成就看,则不失为大幸。
②关于杜甫的仁爱之心,论者常引用“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典故来概括,这固然不错。
但杜甫的忧民情感,常常是源自自身感受而推己及人的,这和“物伤其类”的悲悯大不一样。
“溺饥”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禹和稷在不溺不饥的处境中,想到了人溺人饥的痛苦,从而肩负起拯民于溺饥的重仼。
禹稷这种担当道义的精神和博施济众的胸怀无疑深刻地影响着他。
杜甫一生坎坷,他一方面为自己的溺饥生涯忧患重重,另一方面又为广大的民众忧愤深广。
杜甫经常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刻,不由自主地想到普天下穷苦百姓,想到灾难深重的民族和祖国。
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不加雕饰的、不带功利的忧患情怀,使杜诗富有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诗人的形象在人民心中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③杜甫的悲吟,出自他对人生的深切苦恼和对现实生活中的民众苦难的深切苦恼。
他的推己及人根源于自身的悲剧性境遇。
这样,当他为他人而悲吟时,不是带着优越感,而是身受感同的推己及人。
从接受心理看,这种抒情方式更能引起共鸣,打动人心。
从抒情主体看,更为亲切真实,让读者同情。
白居易推崇杜甫此类作品,并多有效仿。
其《新制布裘》云:“桂布白似雪,吴锦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
④白诗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影响是明显的,但其艺术感染力却远不如杜诗。
究其原因,不外有二。
一是仿作,仿作只能出赝品,而艺术贵在创新。
二是同情悲悯的角度不同。
的确,白居易关心民生疾苦,在历史上也算得是一位社会良知。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也表明他的“人饥己饥,人寒己寒”的情怀。
但毕竟自己不饥不寒,在境遇上已与天下寒士隔了一层,在审美效应上则又和读者隔了一层,因而其艺术感染力就大大降低了。
而白居易这种带有优越感和良心发现的抒情方式在文学史上占绝大多数,所以,杜甫的身受感同的推己及人就格外突出,加之其独创性,因而千百年来感人至深。
(节选自刘明华《论杜甫的“民胞物与”情怀》)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历史上,能够深切了解和关心人民苦难,能够如杜甫一般有“物伤其类”的悲悯的诗人是不多见的。
B.杜甫与禹稷一样,既为自己的溺饥生涯充满忧患,又为广大民众忧愤深广。
C.杜甫自身的悲剧性境遇,造就了他推己及人的精神。
杜甫对人生的深切苦恼和对现实生活中的民众苦难的深切苦恼,造就了他独特的悲吟。
D.白居易虽然也关心民生疾苦,但毕竟自己不饥不寒,所以其作品的审美效应就和读者隔了一层,艺术感染力也就很低了。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结尾处以矛盾的对立统一来评价杜甫的经历和成就,体现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文章第③段从读者和作者两个角度分析了身受感同的推己及人所能产生的效果。
C.文章第④段通过白居易诗与杜甫诗的比较,主要是为了论证白诗虽受杜诗影响较大,却没有杜诗的独创性的观点。
D.本文以中国文学史为宏阔背景,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探讨了杜甫超越于绝大多数古代诗人的一个侧面。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典故虽可以较准确地概括杜甫的仁爱之心,但没能深入挖掘到他忧患情怀的根源。
B.如果没有禹稷那种担当道义的精神和博施济众的胸怀,可能就不会有杜甫这样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诗人形象。
C.从《新制布裘》的艺术感染力远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明显事实可见创新很重要。
D.如果白居易也是个寒士,如果他不处在“稳暖”的境遇,那么他的诗歌就会像杜诗一样成为最能引起共鸣和打动人心的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
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
试礼部第一。
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
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
”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
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
迁宗学谕①,轮对,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
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
”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
”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
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
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②涉于诞。
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
变也。
故圣人设为宗庙,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
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③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
”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④交进机会之说。
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经筵⑤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
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
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
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注】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
②伯有之事:是指公元前544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内乱。
③子泄:人名。
④边阃,指边关。
⑤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B. 阴阳/仁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C.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D.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作“表字”。
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
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
B. 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
C. 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D. 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
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
受到禁行伪学的影响而落第,仍然师从朱熹,后又考取进士。
B. 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
他人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告诉皇帝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
C. 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
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D. 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
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死后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
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石湖①
文徵明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②。
注①石湖,苏州一带最有味道的风景区,旁有茶磨岭,越来溪流入湖中。
暮春雨后,作者陪友人游览石湖,即兴而作此诗。
②《夜乌栖》:即《乌夜栖》,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远近结合。
先写远望湖面深处,雾气与水波融成迷茫的一片,再写湖边各色花儿开得正盛,花丛中群鸟竞啼。
B.颔联写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山坡之上,无人管问的野草欣欣然地自由生长;越来桥下,河水同样流得自在活泼。
C.颈联写春天的世界充满生机,令诗人迷恋,直到晚风轻轻从湖面飘起,带来凉意,白日西下,往事涌上心头。
对此诗人感慨万千。
D.诗人笔下的石湖风光,和谐清淡,娴静温柔,只有“湖上花深鸟乱啼”一句稍显热闹,但并未具体描摹其色彩与声音,没有打破全诗的和谐。
15.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寄予了哪些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默写
(10)《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
”(11)《李凭箜筷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
(12)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问题。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广州汉溪长隆地铁站安检时被要求卸妆。
对此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称,视频中乘客妆容较为惊悚,脸上带有“血迹”,要求卸妆是为避免引起其他乘客恐慌。
该网友解释称这是长隆旅游区在搞万圣节的活动,画惊悚妆出门是为参加活动,大家应该理解。
对这一解释,质疑与理解者兼而有之。
请任选一立场,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达得体,70字以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右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疫情期间,大家都被封闭在家里,这时写一封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讲述自己的故事,传达疫情中的真切感受,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
请从下列人员中选择一个对象,给他们写一封信,来表达你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对他们想说的话。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①医护人员②警察③快递小哥④城市环卫工人⑤好朋友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为老人卖掉的纸箱里有大量钞票埋下伏笔”错误,“这个楼是银行的楼”是在发现纸钞之后,“这个楼是银行的楼”为老人曾是银行职工埋伏笔。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先在文章中找到与表现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
特别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段。
答题时一般是先概括性格特点,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女友豆豆呲儿他“好像你是大款似的,连房贷首付都交不起。
也不讲个价,这三个破纸箱子,最多值十五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