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
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4分)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cù,表现出,忽而笑颊灿.然.,表现出;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忽而张目chēn视,表现出;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迄.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冰心《观舞记》)
(1)将上面文段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改正过来,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并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方格内。
(2分)
颦c改为chēn视改为
(2)根据语境给文中画横线的地方选填合适的语句。
()(按顺序填上序号)(2分)
A.无边的喜乐 B.无限的哀愁 C.叱咤风云的盛怒 D.低回宛转的娇羞
2.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
(2分)
A.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B.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我会选择品析句:
3.将画线部分补充完整,使这段话形成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2分)
,,;理想不是绘就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我去描画;理想不是葱笼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
需要我去开垦。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3分)
①会宾客大宴.()
②妇抚儿乳.()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④及.日中则如盘盂()
⑤孔子不能决.也()
⑥孰为汝多知.乎()
5.按要求默写填空。
(按原文填空)(4分)
①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
②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中用来比喻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
③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天地。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④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A.,。
B.,。
6.阅读下列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分)
材料1:有一个40岁的人被医生告知患了绝症,最多再活三年时间。
因此,他为了使自己最后的生命更有意义,便拟出一个“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写一本书、学一门外语、搞一项发明、办一个工厂、游30座名山、看50个城市等等,计划列出并付诸行动。
过了两年零八个月,10项目标全部完成。
材料2:三位大学的同学,同时分配到县直机关工作。
几年后,一个不甘心总这样打水扫地,看领导眼色,调到了企业。
另外两个没动心。
又过了几年,又一个辞职下海。
剩下的一个仍未动心。
再过几年三人相聚,到企业的那个已成了大厂的厂长,辞职的已成了富翁,留在机关的则后悔莫及。
我的探究结果是:。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42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7-12题。
(16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
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
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
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自林嗣环《口
技》)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微.闻有鼠作作索索()②群响毕绝.()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④宾客意少舒.()
8.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然后写出一个成语,要求成语中含有加点的词,并
且此词在成语中的意思与在句中的词义相同或相近。
(2分)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成语:。
②“众妙毕.备”毕:,成语:。
9.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
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描写。
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其
作用是
(3分)
10.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2、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
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
(3分)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
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
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
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
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
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
岸上的人也拼
命地呐喊助威。
场面蔚为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3—16题。
(10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
我们请客。
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
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地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
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
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
”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3.“是的。
我们请客。
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
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对这句话,理解不当
..的一项是()(2分)
A.“是的。
”承认偷豆一事,表现双喜诚实的品质。
B.“我们请客。
”说明偷豆的理由是请客,并非不光彩的事情。
C.“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
”意思是偷你家的豆是看得起你,说明双喜聪明,很会说话。
D.“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埋怨六一公公说话声音太大,把虾吓跑了。
14.根据下面所给的材料,分析六一公公的形象。
(3分)
①“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
答:
②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 这是应该的。
”
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答:
③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
答:
15.“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
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2分)
16.戏,看得令人昏昏欲睡,气得少年破口大骂;豆,也只是滴着露水,带着泥土的罗汉豆。
但,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
(16分)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
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ùi ( )了。
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g 1óng(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
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
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
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
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17.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入的词语。
(2分)
qiáo cuì ( ) cōng 1óng ( )
18.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分)
19.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分)
20.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3分)
21.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22.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0分)
23.据统计,我国现在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你知道哪些剧种中有哪些传统剧目吗?请写出剧目及所属剧种。
至少写出两种剧种。
(2分)
24、语文与戏曲的关系非常紧密,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常用词都源出于戏曲,如“下海”、“排场”、“挑大梁”等,请再找出一些属于此类的词语。
至少写出两个。
(1分)
25、黄梅戏发源于黄冈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
多年来,安徽人民一直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扩大黄梅戏在全国的影响,以至不少的青少年认为黄梅戏是安徽的特色剧种,不知道它也是我们家乡黄冈的特色文化之一。
作为黄冈人,我们有责任去传承黄梅戏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其成为黄冈市璀璨的文化明珠之一。
针对目前黄梅戏在我们家乡的发展现状,请你寻找振兴家乡剧种——黄梅戏的途径。
(至少写出两点)(2分)
26.某学校准备在明年暑假举办野外生存夏令营活动,挑战的地方有荒岛、荒山、荒漠、荒原等。
探险时只许带极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学校将招聘五人组队进行该项探险活动。
(1)你对学校组织这次探险活动是支持还是反对?请说说理由。
(3分)
(2)你想成为探险队中的一员,于是报名参加竞争。
在接受面试时,招聘小组向你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你探险途中遇到困难时,你会如何面对?请写出能令招聘小姐满意的回答。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