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预习导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第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第1课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通讯的这一文体知识。
2.把握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感悟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课堂学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I)了解作者。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
抗日战争时期赴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长期在部队从事宣传和文化工作。
1951年,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刊登在《人民H报》上,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1982年,凭借长篇小说《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两年》《不断集》,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等。
(2)写作背景。
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
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魏巍随后赶赴朝鲜,在前线做了大量的采访和考察工作。
1951年回国后,前方将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魏巍,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怎样英勇、怎样顽强的,他在感动中写下这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2.知识链接。
通讯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翔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3.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
朝鲜()坚韧()淳朴()
谦逊()军隅里()山冈()
覆灭()掷下()提倒()
迸裂() 衔着()掰断()
聚歼() 不朽()脸膛()
过痛() 阻击()踹开()
乱蹬() 什物()豁痉()
憋闷() 胸脯()犁耙()
淳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覆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垂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奋不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梳理课文结构。
(1)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
(2)请给课文第二部分划分层次,并给每个事例拟一个小标题。
(先梳理出第二部分共写了几个事例,再给每一个事例拟写小标题。
)
2.理解''松骨峰战斗”部分。
(1)请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梳理松骨峰战斗这一事例,并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这次战
斗的特点。
(2)在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结合文中具体句子说一说。
(3)第5段主要描写了哪两个场面?有什么作用?
3.理解''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部分。
(1)请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梳理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这一事例。
(2)在描写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这一事例之前,作者先对马玉祥进行了外貌描写。
这处外貌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修辞手法等分析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
)
(3)为什么马玉祥在看到朝鲜老妈妈的住处接连被炸毁后主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这表明了什么?(通过这一事件能够体现出志愿军战士怎样的品质?)
(4)第11段中反复写了烟和火,这些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4.理解''防空洞中的谈话”部分。
(1)从“问”和“答”两个方面梳理在防空洞中的谈话这个事例,填写完成下面的表格。
(
人物姓名。
这是否符合通讯真实、确切的要求?为什么?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