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真诚豪爽朴实优美的高原之歌——赏析罗伯特·彭斯的《我的心啊在高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首真诚豪爽朴实优美的高原之歌
我的心啊在高原——赏析罗伯特彭斯的《我的心啊在高原》
我的心啊在高原,不在这里,我的心啊在高原,追逐野鹿;追逐野鹿啊。

追逐野鹿。

我的心啊在高原。

时时处处。

再见了高原,再见了北方。

那英雄的家乡。

可敬的故里,无论我流落何方.飘零哪地我的心啊,永在这里。

再见了群山,山上冰雪覆盖;再见了河谷。

谷边草木葱葱;再见了激流。

流里飞浪喧腾;再见了森林.林中巨树盘纵。

我的心啊在高原,不在这里,我的心啊在高原。

追逐野鹿;追逐野鹿啊,追逐野鹿,我的心啊在高原。

时时处处。

党元明
(孝感学院外语系)
罗伯特.彭斯(R ober t B ur ns .1759--1796)。

苏格兰著名诗人及民歌作家。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先驱之一。

公众心目里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地之子。

他出生于苏格兰普通农民之家,从小随父下地干活。

终身贫困潦倒。

自幼喜爱诗歌。

靠自学终成大器。

彭斯15岁时在打麦场上和一位少女相遇,从此恋爱、写诗同时拉开序幕。

他常一边劳动,一边酿诗。

诗作颇丰。

少人能比.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农民天才诗人”。

27岁时。

为了养家糊口,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我的心啊在高原》和《苏格兰人>。

不料大受欢迎,赞声不绝。

以此奠定了自己诗人的地位。

由于出生社会底层,他的诗歌往往淳朴自然,亲切真诚。

热烈奔放,通俗易懂。

富含民主思想和平等精神,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毫无委曲晦涩.玄奥怪僻之弊。

彭斯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7年.却写出了000多首经世不衰的诗作,歌颂自由光明,歌颂祖国故土,歌颂友谊爱情,歌颂普通百性,给英周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同时。

他还收集改写了许多苏格兰民歌民谣.对苏格兰文学的保护和振兴起到了
84
重要作用。

彭斯和他的诗歌超越了政治和地域的界限,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推崇和喜爱。

每年。

彭斯之夜”全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们都会举行活动.怀念这位伟大的“苏格兰儿子”和。

全人类诗人”。

《我的心啊在高原>是一首根据苏格兰民歌重新填词,情纯意朴音韵和谐的抒情小诗.充满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切的故土之思。

代表着彭斯诗歌豪迈雄浑,大气豁爽,热烈奔
放的特点。

诗人以“M y
H ear t ’B i n
t he r nght 蚰d ,m y hear t i s
not
her e ”为主调,一唱三叹,留连往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祖
国——北国高原“英雄家乡.可敬故里”的深深挚爱之情。


至今日.人们依旧吟咏此诗以寄托游子思乡之情,不少人仅凭这首诗就会永远地记住彭斯这个名字。

该诗写于彭斯1787年访问爱丁堡城期问,但它产生的直接原因却是诗人同年的两次北部高原之行。

在这些旅行中。

诗人饱览古城高原。

凭吊访问了苏格兰的古战场及当地近代民族独立运动的发源地,追思往事,缅怀英烈,壮志不已,豪情激昂。

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浓浓的恋乡之情油
然而生.不禁诗意奔涌,欣然动笔。

据诗人自注,诗的第一和第四两节借鉴于旧有苏格兰民歌.而包含着更重要内容的第二和第三两节则是诗人的自作。

诗的篇幅不大。

只有四节,共十六句,叠句又反复出现,似乎内容不多,难称佳作,但实则气势磅礴。

内容丰富。

作者以
其真挚的感情。

豪放的胸怀。

质朴的语言和完美的形式,抒发了对苏格兰高原的深深热爱.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的浓浓恋情.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

全诗文情并茂,独具姿媚,是一首情感、气势、文采皆佳的优秀篇什。

诗的开篇就直入主题。

干脆明了,毫不拖沓,用简朴的语言直抒胸臆,严肃庄重,立意高远;同时“追逐野鹿”这一动态物象的出现又给诗文带来了活泼欢快的一面.同庄重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严肃与活泼,庄重与轻快浑若天成的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加了该诗的魅力和可读性。

诗的第二节点明诗人热爱高原的原因:因为那是我的家乡。

那是我的故里.因为那里英雄辈出。

那里受人敬仰,并表达了诗人“我心永在高原”的坚定决心。

在第三节,诗人笔锋一转。

没有顺势抒情。

而是描绘了一幅苏格兰高原的美丽画卷,栩栩如生,意象鲜明.破纸欲出:白雪覆盖的群山、草木葱郁的河谷、飞浪喧腾的激流、巨树盘纵的森林,这四个句子的句式结构相同,而且压韵工整,神形兼备,诗味葱笼,读起来真让人有风生袖
摇椅上永不满足的梦想
——解读《嘉莉妹妹》
高树钦赵莲月朱丽云
(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在<嘉莉妹妹>一书中,由于对摇椅这一意象的成功处理。

使书中人物的性格得以充分展示并逐渐丰满,全书的主题也得以体现和升华。

揭示了嘉莉妹妹的性格中永不满足的一面,嘉莉所追求的幸福只能是摇椅上的梦想。

关键词:摇椅:象征:梦想
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以欲望为主线,描述了主人公嘉莉妹妹由一位农村姑娘变成纽约百老汇著名演员的过程.并对其生命中的沉浮进行了细致的心理刻画。

此外,<嘉莉妹妹>一书中对摇椅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处理极其成功,通过摇椅在书中频频出现,感受嘉莉妹妹永不满足的梦想。

<嘉莉妹妹)是~部颇具争议的小说.出版之初。

遭到了许多评论家和读者的抨击。

作品不仅揭露了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道德沦丧。

而且反映的道德观念也一反传统.书中的主人公嘉莉妹妹非但没有为其堕落行为而受到惩罚.反而红极一时。

由此引发了读者对作者的人生观的质疑:“他纵容了一个失去自我、踩着别人肩膀尤其以牺牲男人为代价爬上上层社会从而达到目的的女人:一个道德沦丧的女人最后却没有受到惩罚”.“受自己本能的驱使借一切机会向上爬的利己主义者”。

<嘉莉妹妹》中的嘉莉是乡村小镇磨坊工人的女儿。

她年轻漂亮.梦想着在大城市找到代表幸福的金钱、荣誉、爱情。

她只身来到芝加哥投奔姐姐家。

姐姐敏妮家生活贫困,住房又破叉小,甚至去一趟公园都是一种奢望。

这一现实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摇身变成阔小姐的希望。

为了生计,嘉莉第二天一早就出去找工作,由于没有技术,她接受了一家鞋场的一份工作,每周收入四块半。

当冬天来I临,一场大病却使她失去了工作。

为了生存,嘉莉又开始四处寻职。

但她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

正当她绝望之极决定回农村老家之际.嘉莉巧遇了在火车上认识的衣着时髦、态度殷勤、肤浅空虚的旅行推销员杜洛埃。

与杜洛埃的邂逅改变了嘉莉的命运。

他邀请她到大饭店就餐,给她买新衣服,带她去剧院。

并承诺他们将有新车。

就这样,嘉莉便成了杜洛埃的情妇。

她堕落了,但她有钱了,但是嘉莉担心自己始终处于城市的边缘.担心自己不能真正地融人到这个城市,担心自己成为一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

失落的嘉莉在摇椅上沉思.摇椅上有嘉莉梦中的享受和幸福.体现了她对
底.满纸云烟的感觉。

充分体现出作者的火烈炽情以及驾驭语言的出众才能。

这种清晰生动的画面和。

再见了……”这种同无生命物直接说话的拟人手法的连续四次重复使用.既使元生命的物象具有了意识,寄情于物,形象生动,又加强了语气。

铿锵有力,落地有声,给人以深刻鲜明的视觉印象。

诗的第四节一字不变地重复第一节。

这种大范围的重复,首尾相应。

前后交融。

回环叠扣。

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理时空上的回旋和永恒,产生一种韵意悠长,回荡无穷的续续不绝之感。

这同诗人要表达的内容正好吻合贴切,不谋而合。

这首诗的另一隽永之处在于它短促而轻快的节奏所产生的音乐美。

诗的语言比非诗的语言更重视语言的音乐性.而彭斯在<我的心啊在高原》这首作品中能够很好地把诗文和音乐结合起来。

全诗共十六行。

每行十一个音节。

以抑扬抑格(锄phi brach)为主,节奏明快,韵脚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自然流畅。

特别是第三节中的四个句子顺势而行。

一气呵成。

节奏连贯。

没有停顿,诗人在想象中与故土相融一体,紧密亲切。

同时.“我的心啊在高原”这一主题句在全诗十六个诗行中重复了六次。

这种反复的浅吟低唱,节奏感强,音韵回荡,仿如摇篮曲般。

自然而轻柔地抵达读者的心扉。

让人久久难忘。

别具风致。

诗人对故园深深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辅以清晰壮丽的画幅效应以及和谐优美的音乐韵律凝成了这首脍炙人口抒情小诗的动人之处。

“农民天才诗人”罗伯特彭斯在<我的心啊在高原》一诗中。

以真挚的情感,豪爽的风格,简单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成功地抒发了爱国和恋乡这一人类最普遍的共有感情.道出了千千万万人们的普遍感受与共同心声,使之几百年来被人们喜诵爱读,经久传世,成为艳丽英诗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张淑菊、申玉革.面似玫瑰红音如乐曲清Ⅱ】.外国文学.2008(10)。

【2】徐艳萍、杨跃.东西方情诗的巧合Ⅱ】.西北大学学报.2004(11)。

【3】高健.英诗揽胜【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