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农业碳排放信息统计与监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
通过立体种养、节能节水工程、化学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再利用等多种模式 发展低碳农业
— 7—
1.3 小结
农业(碳排放)信息化 的前提 农业碳排放监控的基础
开展农业碳交易、农产 品碳标签的潜在需求 发展低碳农业 的客观要求
农业碳排 放信息统 计与监测 系统建设 的必要性
— 8—
2
• • •
系统建设概想识别碳源、碳汇源自碳源:稻田CH4、农用地N2O、动物肠道发酵 CH4、动物粪便管理CH4和N2O 碳汇: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秸秆还田、免 耕、农作物生长过程、植树造林
数据采集
数据内容:活动数据、排放因子数据、其他数 据 采集途径:统计部门数据、行业部门数据、文 献发表数据、专家咨询数据
— 12 —
2.2.2 数据核算
• 确定系统 边界 • 识别碳源 碳汇 • 数据采集
• 碳排放 量核算 • 碳吸收 量核算 • 碳中和
• 总体、结 构分析 • 时空比较 分析 • 产业分析 • 示范区比 较分析
• 应用 主体 • 应用 范围
信息统计
分析监管
— 11 —
2.2.1 数据采集 确定系统边界
大农业(农、林、牧、副、渔) 碳排放、碳吸收 统计周期:年
碳排放量核算 方法:①根据省级清单和IPCC清 单中关于农业的核算方法 ②根据作物生命周期逐步核算
碳中和(碳补 偿)核算、评价 碳吸收量核算
— 13 —
2.2.3 数据分析
1
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分析
2
3 4
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分析
农业碳排放的产业(农林牧副渔)分析 示范区与普通农区的比较分析
— 14 —
— 16 —
碳中和 零足迹
3
系统展望
— 17 —
3.1 政策展望
1 2 3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确保农业碳排放数据及时、准确获取 加强低碳农业技术的开发,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节能减碳 大力宣传低碳农业、生态农业等,鼓励农户科学经营农业
— 18 —
Thank You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1四大碳排放领域之一2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来源5015566219942005甲烷9243737919942005氧化亚氮12农业碳排放管理与信息化现状碳交易碳信用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美国碳信用额碳汇农业方案法案澳大利亚低碳农业技术免耕加秸秆还田阿根廷低碳排放农业计划农林牧一体化生产轮作并推广生物固氮技术整治退化草场等巴西农业碳交易发展滞后通过立体种养节能节水工程化学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再利用等多种模式发展低碳农业核算以科学研究为主侧重微观数据分析缺乏权威的核算系统13小结发展低碳农业的客观要求农业碳排放信息统计与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农业碳排放信息化的前提农业碳排放监控的基础开展农业碳交易农产品碳标签的潜在需求21系统建设预期目标信息统计分析监管农业碳源碳汇农业碳排放量碳吸收量碳排量碳汇量分析比较预测监测农业碳排放信息统计与检测系统农业碳交易农产品碳足迹农产品碳标签22系统建设流程数据采集数据核算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确定系统边界碳排放量核算碳吸收量核算总体结构分析时空比较分析示范区比较分析应用主体应用范围信息统计分析监管221数据采集确定系统边界大农业农林牧副渔碳排放碳吸收识别碳源碳汇碳源
2.2.4 数据应用
应用主体:政府、科研机构等
应用范围:统计地区农业碳排放相关信息, 分析地区农业碳排放特征,进行 碳中和评价,发现农业节能减碳 环节,实现农业低碳化
— 15 —
2.3 系统建设价值
明确了解农业碳排放信息 明晰农业碳中和的程度
系 统
帮助政府制定低碳农业政策 为开发低碳农业新技术提供指引 通过示范区比较,为普通农区减碳提供示范作用 为农产品碳标签、农业碳交易工作做铺垫
1、四大碳排放领域之一 2、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来源
a.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人为排放的13.5%。② b.1994年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 总量的17%;③2005年农业活动占10.97%。
农业、 林业 及土 地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划①
50.15%
c.农业活动是我国CH4和N2O的主要排放源。
系统建设预期目标 系统建设流程 系统建设价值
— 9—
2.1 系统建设预期目标
农业碳 排放信 息统计 与检测 系统
信息 统计
农业碳源、碳汇 农业碳排放量、碳 吸收量
分析 监管
碳排量、碳汇量 分析、比较 预测、监测
农业碳交易 农产品碳足迹 农产品碳标签
— 10 —
2.2 系统建设流程 数据采集 数据核算 数据分析 数据应用
农业碳排放信息统计与监测系统
汇报人:AMITOLA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背景与现状 系统建设概想 系统展望
— 2—
1
•
背景与现状
国内外背景
•
•
农业碳排放管理与信息化现状
小结
— 3—
1.1 国内外背景——国际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共识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年:《京都议定书》 低碳经济——经济发展新方向(模式) 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美国:《低碳经济法案》 低碳农业经济时代到来 世界正逐步从“高碳农业时代”→新型的有 机、生态、高效的低碳农业经济时代
甲烷
56.62% 92.43%
氧化亚氮
73.79%
注:①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分为五大领域; ②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年);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
1994
2005
1994
2005
— 6—
1.2 农业碳排放管理与信息化现状 国
— 4—
1.1 国内外背景——国内
方向:2007年胡锦涛在APEC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
目标:2009年提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
措施:2011年《“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2011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等 农业方面?
— 5—
1.1 国内外背景——农业碳排放
碳交易 碳信用 低碳农业 技术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美国) 《碳信用额(碳汇农业方案)法案》(澳大利亚)
免耕加秸秆还田(阿根廷) “低碳排放农业计划”,农林牧一体化生产、轮作,并推广生 物固氮技术、整治退化草场等(巴西)
际
农业碳交易发展滞后
国
核算以科学研究为主,侧重微观数据分析,缺乏权威的核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