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中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郑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教育的宗旨即“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而“完全之人物”的养成,除了“身体之能力”外,还应具有“精神之能力”,即“知力、感情及意志”。
其中的感情就是“美育”,美育能“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
促进个体的情感解放和精神自由应作为美育的根本价值尺度。
人的生命是一切活动展开的基点,对生命的审美则是一切美育活动的根本。
人对自身生命的审美,首先来自对情感生命的审美把握。
而中华诗词则正是这样一座情感生命的宝库。
徜徉于中华诗词之海,也正是徜徉在人类情感之海。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沉郁,无一不是进行情感生命美育的绝佳载体。
诵读“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涤去的是你旅途中的烦躁抑郁;玩味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减缓的是你思乡的情愫;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共鸣,坚定的是你的人生抉择!
任何的生命现象、生命状态、生命活动.总是感性的、形象的,人们也正是通过对生命的感性形象的审美感悟,来感知和把握生命的审美价值。
中华诗词向来注重意象的缔造,而诗词中的意象历经各代文人的传承,已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生命积淀,是我们民族生命的感性存在。
对这些意象的感知与把握也正是对自身生命的感悟与认同。
“春”“江”“花”“月”的美妙始终伴随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寒山寺的钟声将永远响彻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之中。
吟诵中华诗词,也能达到一种悦性悦情的审美自由状态。
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特认为在人所拥有的各种能力中,发声最适合表现人的内心感受,因为人所发出的声音正如人的呼吸,充满了生命力和激情。
诗词吟诵时或高昂或激愤或安闲或怡然的声音,无一不浸透着吟诵者内在的生命气息,预示着生命的积极喷发,并最终达到一种情绪的快乐、生命的愉悦。
审美的最高层次就是造就一个自由的审美世界,这个审美世界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实在性,是一种澄明、透彻的心境。
在这一境界中,超越了不自由心境的“我”,排除了杂乱无序的精神状态,是情感的、精神的、本真的心灵境界。
这也正是孔子所谓“乐”的心态,庄子所谓“游”的境界。
我们在鉴赏传统诗词时,对意象的解读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移置,正是进入了此种境界。
在此过程中,心中除了那轮明月之外,别无他物,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物我两忘进而物我同一的境界。
人的心境亦随之豁然开朗,达到通彻
透亮的境界。
生命不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存在,而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可感可触、可视可听的,具有可欣赏性的无限的美感。
中华诗词浓烈的情感、丰满形象的意象、吟诵时带来的愉悦、审美中精神的自由与超越,都是一种生命状态的铺展与呈现。
在心理疾病高发,特别是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极端事例频发的今天,中华诗词除了其传统的美育价值外,其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相信也会越发得到凸显。
(摘编自斯静亚《中华诗词的生命美育价值探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具备“身体之能力”和“精神之能力”的人,才能成为“完全之人物”。
B.生命是具有可欣赏性的美感存在,一切美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对生命的审美。
C.学习中华诗词需诵读玩味,尤其要学会吟诵,进而沉浸其中,并产生共鸣。
D.真正的审美活动必须超越不自由心境的“我”,达到澄明、透彻的心灵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美育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促进个体的情感解放和精神自由。
B.第二段运用对比、引用等手法,阐述中华诗词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载体。
C.文章列举“春”“江”“花”“月”等意象说明中华诗词是民族的生命积淀。
D.第五段借孔子“乐”的心态和庄子“游”的境界说明什么是自由的审美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美育可以使人的感情发达,精神自由是培养“身体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B.中华诗词中的优秀诗句可以让人产生共鸣,疏导自我感情,坚定人生的选择。
C.我们正是通过对中华诗词意象的把握才窥探到诗人生命情感的感悟。
D.学习中华诗词可以有效杜绝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极端事例。
【答案】1.D
2.B
3.B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D项,“真正的审美活动”错误,原文第五段是“审美的最高层次就是造就一个自由的审美世界”,选项把“审
美的最高层次”换成了“真正的审美活动”,属于偷换概念。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错误,第二段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张冠李戴,“身体之能力”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教育的宗旨……除了‘身体之能力’外,还应具有‘精神之能力’……美育能‘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
促进个体的情感解放和精神自由应作为美育的根本价值尺度”。
所以,选项中说“身体之能力”错误,应该是“精神之能力”。
C项,主客倒置,“才窥探到诗人生命情感的感悟”错误,原文是“对这些意象的感知与把握也正是对自身生命的感悟与认同”。
D项,“可以有效杜绝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极端事例”属于过度推断,原文是“中华诗词除了其传统的美育价值外,其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相信也会越发得到凸显”,并不是该选项说的学了中华诗词就可以有效杜绝这类事件。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向社会发布;优化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制剂等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加快中药新药审批等促进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举措。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0%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
老龄人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老龄人口的增长将导致对医药需求的增长。
医疗保健支出属于居民必备支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重视程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拉动对药品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享誉盛名的三大国粹之一,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拥有完善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药文化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理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
同时,中医药相较于其他医学拥有独特的优势特色,国医大师邓铁涛曾用“简、便、验、廉”四字做出总结。
(摘编自《2021年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材料二:
浙江维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团队,在创新中药制剂研发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推进了企业中药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
维康药业长期以来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积极寻求各方优势资源与支持,持续完善药品研发创新体系。
“经典名方”新药的研发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经典名方”研发已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维康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摘编自《维康药业加强中药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材料三:
“卢氏连翘甲天下”,河南卢氏县以盛产优质连翘而名扬四海,连翘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卢氏连翘的优势在于,有效生物活性成分明显高于其它产地不同基源的连翘品种,其连翘酯苷A含量为1.22%,是药典规定标准的5倍。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卢氏连翘资源,葫芦娃药业集团与卢氏县瓦窑沟乡高河村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葫芦娃药业正式成为伏牛山原始森林野生连翘定点供应单位,并为村民们提供关于连翘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时令、储藏运输等专业培训和现场指导。
葫芦娃药业明星产品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源自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和银翘散,其中一味重要成
分就是连翘。
葫芦娃药业集团野生连翘保护基地的建立,对集团保证产品品质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毛俊《葫芦娃药业携手河南卢氏县共建野生连翘保护基地》)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等传承发展中医药的目标。
B.随着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多,医药需求的扩大,有老人的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会越来越高,这将促使中医药企业扩大生产。
C.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中医药理论基础完善,临床经验丰富,那些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都是瑰宝,需要我们认真传承。
D.中医药有着四大独特优势:简、便、验、廉;中医药文化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大理念被人们广泛认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向社会公布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还是优化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都是具体举措,能够促进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B.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提高,人们日益重视健康保健,这是药品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
C.鉴于维康药业在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方面的成功,国家把“经典名方”的研发纳入了战略规划。
D.河南卢氏县连翘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所占比例极大,葫芦娃药业以之为连翘供应地,就能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轻易胜出。
6.如果你大学毕业后到某中医药企业应聘,事前读到了上述材料,请据此为企业提几条发展建议。
【答案】4.B
5.A
6.①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对中医药业的支持,利用老年人口增加带来的市场机遇,扩大生产。
①要联合科研机构,充分利用传统药方,研发新产品。
①建立中医药生产基地,保证产品的供应与质量。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有老人的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会越来越高”错误,原文只是说“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
长……老龄人口的增长将导致对医药需求的增长”,不能得出选项的推断。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B.“关键因素”于文无据。
这些都能够拉动药品需求,但不一定是关键因素。
C.“鉴于……研发方面的成功”强加因果。
由“维康药业长期以来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在创新中成长‘经典名方’研发已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可知,国家把“经典名方”的研发纳入战略规划,不是因为维康药业的成功。
D.“就能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轻易胜出”绝对化,原文只是说“对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不能看出“葫芦娃药业以之为连翘供应地,就能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轻易胜出”。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0%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老龄人口的增长将导致对医药需求的增长”等分析,主要从国家政策和老年人人口增加方面分析概括,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政策,把握住老年人口增加带来的市场机遇,扩大生产。
结合“在创新中药制剂研发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推进了企业中药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积极寻求各方优势资源与支持……新药的研发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分析,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利用好传统药方,研发新产品。
结合“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卢氏连翘资源,葫芦娃药业集团与卢氏县瓦窑沟乡高河村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葫芦娃药业正式成为伏牛山原始森林野生连翘定点供应单位,并为村民们提供关于连翘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时令、储藏运输等专业培训和现场指导”“葫芦娃药业集团野生连翘保护基地的建立,对集团保证产品品质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等分析,借助葫芦娃药业集团的做法,建立药材生产基地,保证药材的质量和产量等。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偶尔也与冬梅晚饭后看看电视剧。
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
她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
他肯定地说:“是啊。
”
她又问:“到底为什么?”
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
“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
“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
先不聊这个话题,好不好?”
“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
“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种待遇吗?”
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
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
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
那天降了一场大雪。
秉昆说:“哥,这么大的雪,改天吧。
”
秉义说:“我正是因为下这么大的雪才来的啊。
没人出门,也就没人注意咱们嘛,想看哪儿看哪儿。
”
老哥儿俩逛起光字片来。
光字片的面积比以前大了,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
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
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
老哥儿俩在光字片转啊转,不知不觉天黑了。
……
常进步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从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门来。
常进步他妈与周秉义,当年是职工与老领导关系。
周秉义做党委书记,常宇怀是他最倚重的中层干部,他们夫妇和周秉义的关系非同一般。
“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
常进步他妈拉着他的手微笑着说:“知道你调回来了,工作肯定忙,何必来看我们呢!”
周秉义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
“进步,还不快请你周叔叔进屋!”常进步他妈拉开了家门。
周秉义回到当年的军工厂家属区,他内心五味杂陈。
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
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
四月,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场虚惊。
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以为要修路。
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半信半疑的人们又问,“大刀阔斧”怎么理解呢?
测量队的人说,他们也不清楚,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
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
此后,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秉昆家聊天。
他们回忆起了秉昆父亲周志刚,周志刚虽然没享着大儿子的福,全光字片的人可托上周秉义的福了。
谁承想光字片会出一位副市长呢?他是光字片的大救星啊!男人们聚到周家,想知道对光字片“大刀阔斧”的改造究竟何时开始?将改造到什么程度?光字片的人家也能过上享受燃气灶和自来水的生活吗?
对于他们的探问,周秉昆一句也回答不了。
他已经好久没见到哥哥了。
“五一”过后,大队的建筑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光字片进发,建筑大军的载人卡车彩旗招展。
光字片的青年闻讯后,骑着自行车迎接,但建筑大军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
建筑大军一直往前开,开到了马路尽头——虎皮冈,在那里安营扎寨。
光字片的人们疑惑极了,一拨接一拨到周秉昆家问个究竟:难道你哥要在那地方为咱们光字片的人建楼?那可是连兔子都不刨窝的地方啊!咱们光字片就是再烂,毕竟属于城区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们问问你哥……
与测量队刚离开那几天相比,光字片人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满怀憧憬到感觉被耍了,男人女人们询问起周秉昆时都义愤填膺。
虎皮冈那边,昼夜机声隆隆,工程突飞猛进。
十月份,两排十幢二十层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
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
那天晚上,周秉义终于现身弟弟家……
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
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
那事成了一条新闻,却没引来多少人效仿。
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
有人说:“周家哥俩演起双簧来了!”他们都有等着看笑话的意味。
新区为周家的到来开了欢迎会,周家的门面房和两居室住房都经过了简单装修。
后来,光字片开来了卡车队,连续替一些人家免费搬家,搬往新区。
周秉义终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站在一辆小卡车上,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我从小到下乡前生
活在这里,我们老周家三个儿女,没有什么瞒得了光字片的人。
咱们光字片人家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
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
但是,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
我不是在北京当官当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调回来的。
为什么呢?我老了,快到退休年龄了。
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
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
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
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
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
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
大家已经看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
(有删改)文本二:
长篇小说《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周志刚一家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21世纪初,小说刻画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奋斗历程,将其嵌入到中国社会50年来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等历史事件和发展进程中,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而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
2019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颁奖词中说,“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确实是平调回来了?”“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这些语言表现了冬梅对丈夫从北京回来任职也有疑惑。
B.对于拆迁,光字片的男女老少从奔走相告,到相约去秉昆家聊天,后来再一拨接一拨去周秉昆家打听情况,他们从高兴到关注,再到质疑。
C.周秉义在光字片对乡亲们说“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就是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
D.周秉义是梁晓声在《人世间》中着重塑造的党的干部形象的代表,周秉义既有英雄主义情怀,也有务实为民的作风,其形象非常鲜明。
8.《人世间》塑造的周秉义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