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怎样才具有法律效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怎样才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产生的法律约束力。

要使合同
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合同当事人应当具备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如果当事人是无民事
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合同内容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或者经过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该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合同当事人表示于外部的意志与其内心真实
意思相一致。

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生效的重要条件。

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往往不发生效力。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是指合同的内容和目的合法,不违背社会公德,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或者禁止性规定相抵触。

以下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以下合同可撤销: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
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生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合同订立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已经成立。

合同生效后,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合同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全面、适当地完成合同债务的行为。

合同
履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全部债务,包括履行
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

2.适当履行原则: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履行债务,符合合同
的目的和性质,确保合同债权得到实现。

合同变更是指合同成立后,在合同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之前,当事人通过协
议改变合同内容的行为。

合同变更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1.合同变更应当是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2.合同变更的内容应当是合同的有效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
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第三人利益。

3.合同变更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在具备解除条件时,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依照
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合同解除的方式有:
1.协议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2.法定解除:根据法律规定,在具备一定条件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
同。

法定解除的条件包括:
–一方违约,对方有权解除合同;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一定原因不复存在。

合同终止
的情形包括:
1.履行完毕:合同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完毕,合同自然终止。

2.解除合同: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解除合同,合同关系
终止。

3.债务相互抵销:当事人之间的债务相互抵销,合同关系终止。

4.债务人依法免除债务:债务人依法免除债务,合同关系终止。

5.合同解除:合同解除后,合同关系终止。

合同的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约责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违约责任应当符合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

2.违约责任应当具有可预见性,即当事人应当预见到违约可能产生的后
果。

3.违约责任应当与违约行为相适应,即违约责任的大小应当与违约行为
的程度相当。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合同要具有法律效力,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违约责任都应当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以保障合同关系的稳定和公平。

了解和遵循这些原则和规定,有助于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合同争议的解决
合同争议的解决是保障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主要包括:
1.和解:合同当事人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自行解决争议。

2.调解:在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协助下,合同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解
决争议的协议。

3.仲裁:合同当事人依照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
构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

4.诉讼:合同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在解决合同争议时,应当遵循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合同的稳定和信用。

合同的监督和管理
合同的监督和管理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合同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同的监督和管理旨在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解决合同争议,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合同的监督主要包括:
1.检查合同的合法性,确保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确保合同当事人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债务。

3.处理合同争议,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的管理主要包括:
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2.提供合同法律法规咨询和服务,帮助合同当事人预防和解决合同问题。

3.开展合同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合同信用环境的健康发展。

合同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法律文件,其法律效力的确保对于维护当事人权益、促进交易安全、稳定市场经济秩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到违约责任,每一个环节都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对于合同争议的解决和合同的监督与管理,也是保障合同权益、维护合同信用的重要措施。

当事人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行事,以促进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