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12课的课堂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第12课的课堂笔记
1. 字词理解。
- 示儿:给儿子看。
- 元知:本来知道。
-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 但悲:只是悲伤。
-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代指全国。
- 同:统一。
-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2. 诗句翻译。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3. 诗歌主题与情感。
- 主题: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通过写临终前的遗憾和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 情感:既有对生死的豁达(“元知万事空”),更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期盼(“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 写作手法。
- 直抒胸臆。
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毫不隐晦地说出自己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至死不能看到统一的悲痛。
1. 字词理解。
- 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杭州。
- 邸:旅店。
- 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 直:简直。
- 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开封。
2. 诗句翻译。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3. 诗歌主题与情感。
-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临安城的繁华和统治阶级的荒淫享乐,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偏安一隅的腐朽本质。
- 情感:诗人对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 写作手法。
- 情景交融。
前两句描写临安城的景色,后两句通过“暖风”“游人醉”等词将景色与统治者的腐朽生活联系起来,表达情感。
- 讽刺。
诗中的“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强烈的讽刺,批判南宋统治者忘记了北宋的亡国之痛,在临安苟且偷安。
1. 字词理解。
- 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这里指1839年。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九州:中国的别称。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2. 诗句翻译。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 诗歌主题与情感。
-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渴望社会变革,期待优秀人才涌现,使国家振兴的强烈愿望。
- 情感:既有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悲哀,又有对变革和人才的强烈期盼。
4. 写作手法。
- 比喻、象征。
“九州生气恃风雷”中,“风雷”象征着社会变革的力量;“万马齐喑”比喻当时沉闷的社会局面。
- 直抒胸臆。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直接表达诗人希望变革、渴望人才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