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地方能发生初生演替的是( )
A.火灾过后的草原 B. 过量砍伐的森林 C. 弃耕的农田 D. 沙丘
2.图11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
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3.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之后应注意避免剩下的鼠群数量低于“S”型曲线的 ( ) A.即将增长的水平B.1/4K的水平 C.1/2K的水平 D.K的水平
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5.废弃农田演替的基本过程是( )
A.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
B.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C.一年生草本→灌木→蕨类植物→树林
D.苔藓→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
6.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9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 N= 39×34÷15
7.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A.灌木阶段 B. 草本植物阶段 C. 苔藓阶段 D. 森林阶段
8.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9.有人把水葫芦引入了一个热带国家,现已阻塞了航道,成了河流和湖泊中行船的主要障碍。
一株水葫芦可以在50天产生1000个后代,其原因可能是( )
A.没有天敌 B. 气候适宜 C. 生殖率高 D .以上都对
10.赤眼蜂将卵产在稻螟的卵里,蜂卵孵化的幼虫又以稻螟卵里的营养物质为食,赤眼蜂与稻螟的这种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捕食
D.寄生
11.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
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温度 B.阳光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
12.某一资源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
A.a B.b C.c D.d
13.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1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5.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D.a>b=c
17.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最多()
A.草→昆虫→青蛙→蛇→鹰 B.草→昆虫→田螺→食虫鸟→鹰
C. D.
1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无价值可言
19.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20.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
A.依次增加 B.依次减少 C.基本不变 D.没有规律
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2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
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A.100 kg B.44.5kg C.25 kg D.15kg
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成分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所以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渠道进行的
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C.设计生态瓶时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越好
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而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升高
2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26.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增多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下降
D.A液中的O2进入3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27. 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
B. 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
C. 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 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28. 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29. 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
B.激素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
C.激素在成分上都含有元素C、H、O
D.激素是由外分泌腺细胞分泌或人工合成的高效能物质
30.以下能识别抗原的一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
高二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 40分)
31.(14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的食物网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
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
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
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
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那么鹰占据的营
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为是
___________KJ和___________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