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卷(模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宁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8分)
1. (2分) (2016高三上·平罗期中) 关于以下科学家的贡献,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 . 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B .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成功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C .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 第谷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2. (2分) (2016高一上·万全期中) 湖中O处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处出发向东行驶4km,又向北行驶3k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相对于小船,O处的观察员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B . 相对于湖岸上的另一观察员,小船不可能是静止的
C . 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最终位于东偏北37°方向5 km处
D . 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最终位于东偏北37°方向7 km处
3. (2分) (2016高一上·昌吉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B .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 .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D . 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
4. (2分) (2018高一上·新泰月考) 书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
B . 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C .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弹力,是由于书的形变而产生的
D . 书和桌面都发生了微小形变
5. (2分)(2016·济宁模拟) 在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对比甲乙两辆车的运动,两车在计时起点时刚好经过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 甲车任何时刻加速度大小都不为零
B . 在t=3s时,两车第一次相距最远
C . 在t=6s时,两车又一次经过同一位置
D . 甲车在t=6s时的加速度与t=9s时的加速度相同
6. (2分) (2017高一上·永州期末) 一小球在墙角处挨着竖直墙壁静止在水平地板上,下列所给出的小球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7. (2分) (2018高一上·昌吉期末) 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离竖直墙面很远处有一重物G,在跨过定滑轮的绳的牵引下做匀速运动,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所受摩擦力、支持力变小,绳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
B . 物体所受摩擦力、支持力变大,绳的拉力变小
C . 物体所受摩擦力、支持力变小,绳的拉力变大
D . 因为物体做匀速运动,所以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支持力不变,绳的拉力不变
8. (2分) (2017高一上·晋江期中) 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1;如图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2 .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1、F2的大小分别为()
A . 90 N、80 N
B . 80 N、45 N
C . 80 N、90 N
D . 90 N、90 N
9. (2分) (2016高一上·昌吉期中) 两个光滑的木板固定为如图所示的结构,其中下面的木板水平,小球A 放于其中,且与两木板都接触,则小球受力个数为()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10. (2分)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B . 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C . 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 伽利略采用了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
11. (3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期中) 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结果正确是()
A . t=1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 . t=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C . 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D .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总位移为12 m
12. (3分) (2017高一上·昆明期末) 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口向上静止的空中,则()
A .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与瓶子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B . 手对瓶子的压力与瓶子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C . 手握得越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越大
D . 手握得更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13. (3分) (2017高一下·六安开学考)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粗糙斜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放在斜面上,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另一端绕过光滑的滑轮固定在c点,滑轮2下悬挂物体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固定点c向右移动少许,而a与斜劈始终静止,则()
A . 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增大
B . 斜劈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C . 斜劈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
D . 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增大
14. (3分) (2019高三上·合肥月考) 如图,小球C置于光滑的半球形凹槽B内,B放在长木板A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在缓慢减小木板的倾角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受到的压力逐渐减小
B . A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C . C对B的压力逐渐变大
D . C受到二个力的作用
15. (3分) (2017高一上·九江期末) 力F1单独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为3m/s2 ,力F2单独作用在此物体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m/s2 ,两力同时作用在此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可能为()
A . 1m/s2
B . 5m/s2
C . 4m/s2
D . 8m/s2
16. (3分) (2017高二下·衡水期末) 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半圆柱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小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从B点沿圆弧缓慢上滑至A点,此过程中F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则()
A . 小物块受到的支持力逐渐变大
B . 小物块受到的支持力先变小后变大
C . 拉力F逐渐变小
D . 拉力F先变大后变小
二、实验题 (共2题;共10分)
17. (7分) (2016高一上·大庆期中)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________(填“交”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让纸带穿过________,并压在________下面,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并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Hz时,仍按50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8. (3分) (2017高一上·西安期中) 如图甲所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再用笔在两绳的拉力方向上分别标记a、b两点,并分别将其与O点连接,表示两力的方向.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并用上述方法记录其方向.
(1)
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
这位同学在实验中确定分力方向时,图甲所示的a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________.
(3)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力的图示,其中________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三、计算题 (共4题;共30分)
19. (5分)把竖直向下的150N的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力F1的方向水平向东,分力F2的方向和竖直方向成30°角,试作出力的示意图,求出两个分力的大小.(作图法、计算法均可)
20. (15分) (2016高一上·德州期中) 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cm,一端固定于质量m=2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弹簧拉长至14cm时,物体恰好被拉动,( g=10m/s2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1)
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
(2)
若将弹簧拉长至11cm时(物体在滑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
物体静止时,若将弹簧拉长至13cm,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21. (5分) (2016高一上·福清期中) 将一物体在高楼顶部以25m/s的初速度向上抛出,已知小球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m/s2 ,经过4s后的速度是多少?
22. (5分)一跟劲度系数为500N/m的轻质弹簧,原长15cm,当受到一个大小为2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了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二、实验题 (共2题;共10分)
17-1、
18-1、
18-2、
18-3、
三、计算题 (共4题;共30分)
19-1、
20-1、20-2、20-3、21-1、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