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训练【必修3】5.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稳定性(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③第五章第二讲
一、选择题
1.(2018·武汉模拟)如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
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则以CO2形式进行循环。
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哪一营养级,哪一营养级即是生产者,而生产者、消费者均有所指向的那一类生物应为分解者,且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均有指向无机环境的箭头(即它们靠呼吸作用产生CO2)。
答案:A
2.雌萤火虫通过发光来招引雄萤火虫完成交尾;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壤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得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解析:萤火虫发光属于物理信息;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属于行为信息;植物根分
泌的化合物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B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弱
解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B
4.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
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解析:受到干扰后,种群数量波动范围小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
答案:C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只发生于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B.“花香引蝶”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C.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D.物理信息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解析:花的香味是从花中扩散出来的化学物质引起的,属于化学信息,上述信息的传递发生于植物和蝴蝶之间,因此A、B均错误。
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故D错误。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答案:C
6.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C.图中②/①的值可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
D.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草)固定的总能量,①为兔的摄入量,包括兔的同化量和粪便量,②为狐的摄入量,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营养级中高营养级与低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因此②/①的值不能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
所有动植物的遗体都最终被分解者分解,因此,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最少。
③为兔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④为兔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兔的同化量。
答案:B
7.如图所示是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⑤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
B.增加图中A、D、E等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可提高该生态
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图中的食物链只有3条
D.大气中C的含量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通过
控制B、D、E的活动和增加A的数量能得到缓解
解析: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都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故A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故B错误;图中的A、D、E只是代表营养级,所以不能确定图中食物链的数目,故C错误;图中参与碳循环过程的生物有生产者A,消费者D、E,分解者B,C为大气中的CO2库,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缓解的措施主要是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其次是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等,故D错误。
答案:A
8.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结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
解析:A、D项属于利用物理信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项属于利用化学信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答案:C
9.采取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该能力与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关,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可以使其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答案:C
10.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解析: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应该包括各h产生的CO2总量和未利用部分的总和,A项错误;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B项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所以流向分解者的k不能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C、D项错误。
答案:B
11.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特有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2:据报道,印度洋强震引起的海啸曾导致二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属于__________生态系统,与建立其他自然保护区一样,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分析,红树林的________稳定性较强,而_____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啸过后,沿海灾区的多种生态系统受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
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位于海岸边的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内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因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的恢复力稳定性。
海啸过后,多种生态系统受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要注意保护。
答案:(1)湿地生物多样性(2)抵抗力恢复力红树林中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3)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限的
二、非选择题
12.(2018·广东理综)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
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
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
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________,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________,但生物质炭的输入________,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
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
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解析:(1)生物质炭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增加土壤中的氧气量,使根系细胞的有氧呼吸加强,ATP的产生量增加,为根系主动运输吸收养分提供能量。
(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时,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增加,从而促进黑麦草的生长。
与只施用污泥相比,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含量,说明生物质炭的输入能降低污泥中PAHs的含量,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成分,施用污泥的目的是使其中的养分直接或间接地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
答案:(1)有氧呼吸ATP (2)能增加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升高能降低污泥中PAHs的含量物质循环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