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在中国走不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论文
《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在中国走不通》
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在中国走不通
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中国并没有像其他西方国家一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他们不断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在特殊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主义,本身存在致命的弱点,他们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又缺乏广泛而坚定的群众基础,最终没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关键字:资产阶级妥协性群众基础
正文
60年前,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但是,我们没有跟随世界的潮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都知道,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有志之士都在思考和探索着中国的道路。

尤其是资产阶级,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但最终,资产阶级也未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中国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具有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坚固的封建基础。

再加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基本断绝了与西方的联系,并没有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封建生基础依然保持完好,并且达到了顶峰。

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已经深深在人们心中扎根。

对于下层农民阶级,他们愚昧无知,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要去推翻封建制度,因为他们不知道困住他们的,其实就是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他们也会反抗,但他们只会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就像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只能走向失败。

而对于封建主来说,他们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愿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封建势力是绝对不会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明清时期,中国
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封建统治者的压制下,中国的资本主义也只能一直处于萌芽状态。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封建统治者甚至勾结帝国主义,共同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宁愿充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出卖一部分利益以求留得另一部分利益。

二、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1.如果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将损害其在华的侵略权益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资本积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中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但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以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地大物博而又封建落后的中国正是列强们梦寐以求的“乐土”。

软弱腐败的清政府在列强一次次武力打击下已无反抗的能力,成为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维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工具。

所以,为了维护其在华既得的侵略权益。

每一次只要中国人起来挑战传统的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就会单独地或者是联合起来利用武力对其进行镇压。

无论是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运动都是在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的联合绞杀下破产的。

而之后,帝国主义先后扶植袁世凯和各派军阀都是为了利用他们的势力维护自己在华的权益。

2.帝国主义列强也害怕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而富强起来
如果让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不但会害怕将失去在华既得的侵略权益,也害怕强大后的中国会同他们争夺世界市场。

因此,当辛亥革命发生后,帝国主义马上扶植袁世凯作为他们的代理人,掠夺革命成果,破坏中国革命,之后又扶植各派军阀,造成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

三、中国资产阶级想走资本主义而未能成功
1.这是由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具有明显的两面性。

“一方面,由于它是半殖民地国家中的资产阶级,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的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
性。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它是半殖民地国家中的资产阶级,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是异常软弱的,所以又保持着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

中国资产阶级缺乏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足够勇气,不敢也不能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纲领,甚至幻想与革命敌人妥协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对外宣言中,总是表示承认帝国主义在华既得利益,期望以此换取帝国主义的中立以至援助”。

辛亥革命后,在袁世凯和英帝国主义的压迫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向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妥协了,拱手让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虽然当时孙中山并非十分赞同妥协议和,但是“孙中山和一般资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有早日实现共和与统一的,也就是廉价胜利的愿望”,再加上,那时,“妥协已成为一个潮流”,“当时南京政府从中央的地方,从派系到政界,差不多都是坐南朝北,认为只有利用袁世凯推翻清政府于革命有利”(郭汉章:《南京临时大总统府三月见闻实录》)。

因此,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退让。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失败。

所以,毛泽东才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到胜利”(《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17页)。

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松散。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内部一直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革命的进程。

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同盟会,“是一个由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等许多不同阶层、集团和派别组成的革命政党,成分比较复杂,参加的成员在政治态度上并不一致,存在着明显的左、中、右的派别,并且组织也相当松散,这就隐伏着日后再政治上、组织上的分裂因素”而且,参加同盟会的人,并非都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他们加入同盟会,“有的人仅仅热衷于排满,有的人则只醉心于自残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辛亥革命后,更有许多立宪党人和官僚、政客投机革命。

而宋教仁改组后的国民党,更是“将同盟会纲领中的革命部分放弃殆尽”并且“滥收党员,把许多封建官僚,以及向来与革命为敌的立宪派分子都拉进国民党”,使“本来就由于成员复杂而十分松懈的同盟会,完全变成一个庞杂的政治团体”。

后来,孙宗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说“国民党里有中国最优秀的人,也有最卑鄙的人。

最优秀的人为了党的理想与目的而参加党,最卑鄙的人为了党是升官的踏脚石而加入我们这一边。

假如我们不能清除这些寄生虫,国民党又有什么用呢?”(《儒教与现代中国》,《宋庆龄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09页)
3.资产阶级政党缺乏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

无论是在反对封建势力,还是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中都是最主要的力量。

农民阶级由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或许不能成为领导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

但是,历史也向我们证明了,不能很好地团结农民阶级,其革命也难以取得成功。

另外,当时的工人阶级队伍虽然还没有发展壮大,但工人阶级从一开始就是革命性最彻底的一个阶级。

但是,资产阶级却没有好好借助他们的力量。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早期领导的多次革命起义都不是以发动群为基础的,没有广泛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也没有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群众基础雄厚的革命军,而那时“各地劳动群众由于不堪清政府的剥削和
压迫,自发的反抗斗争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但资产阶级起义军没有与当时的农民武装相结合。

因此,最终结果也只能是失败了。

两次护法斗争失败后,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也渐渐认识到,“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真正的革命力量,”也发觉自己“所建立的政党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但是,资产阶级毕竟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完全考虑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因此,也就不可能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

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归根结底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虽然,我们未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政治制度。

我们更不能因为中国资产阶级存在的不足和犯过的错误而抹杀他们对推动中国历史所作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尚明轩:《孙中山传》,北京出版社,1979年1版1印
郭汉章:《南京临时大总统府三月见闻实录》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宋庆龄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