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
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
-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它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 例如,我们看到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而我们对这些事物的感知、思考等意识活动是基于这些物质存在而产生的。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 联系的观点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物则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发展的观点
-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以科技发展为例,从蒸汽时
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个新的科技时代都是对旧时代的超越,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 矛盾的观点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例如,在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就是一对矛盾。

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而消费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价值,这种矛盾关系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认识的目的。

- 例如,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践)来探索自然规律(认识)。

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才发明了电灯,这些试验过程就是实践,在实践中他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技术,最终获得了对电灯制造技术的正确认识。

同时,这种认识又被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认识的目的),并且通过实际使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有效。

二、历史唯物主义
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
-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包
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社会意识则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

- 例如,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由于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意识。

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阶级的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与之相适应的是封建等级观念等社会意识;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产生。

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如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等)逐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例如,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而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方面,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是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时,上层建筑也必然要发生变革。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在物质财富创造方面,广大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创造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精神财富创造方面,许多伟大的文化成果都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如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

在社会变革方面,历史上的重大革命和改革都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如法国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成为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了法国社会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