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沙市五中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联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沙市中学、沙市五中2016年高考仿真模拟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6年5月21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

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

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

《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C.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C.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很大程度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D.《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4—7题
郭汾阳①轶事
..
【唐】赵璘
郭暧②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暧骂公主:“倚乃父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

”公主恚啼,奔车奏之。

上曰:“汝不知,他父实嫌天子不作。

使不嫌,社稷岂汝家有也?”因泣下,但命公主还。

尚.父.拘暧,自诣朝堂待罪。

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③。

’小儿女子闺帏之言,大臣安用听?”锡赉以遗之,尚父杖暧数十而已。

郭汾阳
...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

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汾阳王闻之,谓寮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至如此。

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

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公忠焉。

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

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虞候
...杖杀。

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

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阿妳儿,非奴才而何?”
[注] ①郭汾阳:郭子仪,封汾阳王。

后文的令公亦指郭子仪,因为其出曾任中书令。

②郭暧:郭子仪的第六子,娶代宗女升平公主。

③阿家阿翁:丈夫的母亲和父亲,又通称夫妇双方的父母。

家,同“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至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
B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至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
C.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至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
D.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至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轶事一般是指人们不太知道的事情,大多在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过,是零零星星没有经过汇集的事迹。

不少轶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们丰富、加工,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B.尚父,周武王称吕望为尚父,意谓可尊尚的父辈。

后世用以尊称大臣。

本文是对郭子仪的尊称。

C.中国古代的称谓多种多样,有称字号,如项伯,苏东坡;有称谥号,如陶靖节(陶渊明),欧阳文忠(欧阳修);有称籍贯,如郭汾阳,柳柳州(柳宗元);有称官名和爵名,如江州司马(白居易),杜工部。

D.都虞侯最初出现在唐代后期,当时藩镇节帅以亲信武官为“都虞侯”“虞侯”,于军中执法;
同时在中央军,如神策军中也设有此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阳夫人乳母的儿子触犯禁令被都虞候杖杀,郭汾阳的儿子们哭着向他说这件事,第二天郭汾阳对着宾客僚属一再长吁短叹,并说南阳乳母和他的儿子都是奴才。

B.郭子仪功高而不震主,一方面是他的忠心,另一方面是他的谨慎。

他遇到问题时总能从大局考虑,不受身边人的言论左右。

C.郭子仪在对待儿子媳妇闹矛盾的问题上非常慎重,拘禁儿子后亲自到朝堂待罪,表现出对皇帝的极大尊重。

这种忠诚换来了代宗的信任和宽慰。

D.在处理郭暧与升平公主夫妻间的矛盾时,代宗的态度很明智,他引用俗语劝慰亲家,显示出帝王尊严面目后的人情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汝不知,他父实嫌天子不作。

使不嫌,社稷岂汝家有也?(5分)
⑵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8.试赏析“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这两句诗。

(5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⑵《出师表》一文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两句是:“,。


⑶《师说》中论述从师的根本是“道”,而不是论年龄的两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
距离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

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

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

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

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

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

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

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

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

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

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

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

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

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

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

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

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
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

火车票儿子都给买好了。

张叔和张婶就按儿子说的,怎么到车站去取票,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

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

到了一家宾馆。

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

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

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

亲家,都来了。

很亲热的声音。

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

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

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

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

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

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

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

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

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

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

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

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

哄孩子睡着不容易。

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

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

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

张婶流着泪点点头。

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

B.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C.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E.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

(2)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3)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
“四余作家”宗璞
陈洁
我和宗璞接触越多,越少将她当做“一”个人来理解。

想到她时,总下意识地连带想到某种关系或群体:冯友兰的女儿、冯老太君吴清芝的孙女、任继愈和张岱年的姻亲、河南唐河的冯家人……
之所以这样,或许与她的族人有关。

要理解宗璞其人,首先要理解她的家族。

南阳地区有“冯家三兄妹”:哥哥哲学家冯友兰;弟弟地质学家冯景兰,“丹霞地貌”的命名者;妹妹五四时期作家冯沅君,古典文学专家。

一个堂妹是张岱年的夫人。

其中,兄弟二人共育有五男五女,都各有成就,其中一个是任继愈的夫人。

这样一个家族长大的宗璞,在一般读者眼里,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认识她的人却往往淡忘这些身份,而说,她是个孝女——她在父亲生前照顾他身体,在父亲身后维护他声誉,完全不遗余力,奋不顾身。

这或许是一种家族传统,冯沅君就曾将200万稿费以母亲的名义,在河南大学设立“唐河冯太夫人奖学金”奖励豫籍女生。

冯友兰病中,宗璞放下一切全力照顾;到宗璞生病时,老家的子孙辈来人照顾,也是络绎不绝。

他们都是唐河冯家的一分子,瓜扯藤蔓,休戚相关。

中国旧式家庭是纵向的家族网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从这个角度说,宗璞颇有古风,她的亲情、乡情观念很重。

中国传统社会看重家族郡望,传统学术的治学则讲究道统、学统、家学、师承。

宗璞正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她出生在校园,在校园里成长,接受高等教育,在报社和学术单位工作,生活范围一直限于高等学府和学术研究机构,受着淳厚的文化学术熏陶,作品也大多反映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就连写作风格也是她本人的折射:细密从容、优雅温婉,有大家风范,但有些细节,很死磕,较真得过分。

一半因为身体不好,一半因为生性温和,宗璞说话总慢悠悠的,绵软柔和,但一旦关乎父亲和家族的声誉,她会突然变得犀利尖锐。

她曾找过何兆武老先生的“麻烦”,也曾与自己的老师杨绛对峙。

这种争斗有时让人惊讶,在一些人眼里,甚至是颠倒是非的名利之争。

其实,她是出于亲情和家庭(族)荣誉感而战斗。

宗璞一个多年好友私下里感慨说,宗璞本是聪明人,可在维护家族问题上,有点痴,做得太过;她护得那么厉害,反而让人不相信她的公允和理性。

这个简单的道理,宗璞不是不知道,一般的事,她也确实“很好说话”。

可但凡知道文化圈谁说冯友兰不是了,她忍不住挺身而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父亲过世后,宗璞又用很多时间精力整理父亲的书稿,推进学界对父亲的研究。

学界有人评价说,冯学能取得今天的发展,宗璞功不可没,但是,冯友兰的名声在社会上纷争很大,也未必不是宗璞越描越黑的结果。

冯友兰去世后,宗璞最大的心意和志向,本是写完“野葫芦引”四部曲:以抗战前后的西南联大师生为原型,计划写南、东、西、北四部长篇小说。

宗璞小时并未立志当作家,15岁发表散文,也不过兴之所至。

她在业余、事余和病余开始写作,所以是“三余作家”,现在又加一条:维护父亲形象和家族荣誉之余。

所以,她是“四余作家”。

宗璞偶尔感慨,读小说是乐事,写小说却是苦事。

现在,《南渡记》、《东藏记》和《西征记》都已出版,让人担心的是她的健康。

宗璞的身体从小就不好,年轻时贫血,不期然就会晕倒,还因为肺结核休过学。

做过多次手术后,达观的她笑称自己是“挨千刀的”。

从写《东藏记》开始,她视网膜脱落,眇一目,左眼视力仅0.3,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不能间断吸氧。

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7年成一书,写作的过程异常艰辛。

现在,她的几位好友如资中筠、文洁若,都还活跃在学术文化圈,著作不断,她却已经行动困难,写作几乎停顿。

朋友们都希望她能坚持将《北归记》写完。

事实上,正如她的“自度曲”所言:“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冯沅君曾捐赠200万稿费设立“唐河冯太夫人奖学金”奖励豫籍女生,可见冯氏家族向来有热心公益的传统。

B.宗璞的作品大多反映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写作风格细密从容、优雅温婉,折射出她本人的鲜明特点。

C.文章题目为“四余作家宗璞”,“四余”指“业余、事余和病余”,以及“维护父亲形象和家族荣誉之余”,行文中有意突出的是“病余”和最后一“余”。

D.从写《东藏记》开始,宗璞视网膜脱落,眇左目,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不能间断吸氧,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

E.要完成“野葫芦引”四部曲中的《北归记》,宗璞面临着比撰写《南渡记》《东藏记》和《西征记》更大的困难,因为她已行动不便,暂时停止写作。

(2)宗璞的“孝”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章分析。

(6分)
(3)“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你如何理解?
(6分)
(4)结合全文,探究宗璞性格形成的原因。

(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据调查,就整个华北区域来说,煤的燃烧,包括燃煤电厂、供热厂、钢铁、水泥等重工业的燃煤和尾气排放是当仁不让
....的第一排放源。

B.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域出现道德一泻千里
....、诚信缺失等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

C.近年来,地方政府违法违规征占农民土地,侵害农民权益,这种做法本身不仅与中央精神南辕
..
北辙
..,也与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悖离。

D.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人员报酬与市场业绩挂钩机制,让各
类人才脱颖而出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香港特首梁振英近日在报章登广告称特首办急需招聘五级家务员,月薪约1.5万元港币左右,若有幸成为特首办的家务员,则可出入位于下亚厘毕道的礼宾府官邸。

B.世上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无缺的,我们选择制度不能离开我们的生活实际,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C.不仅文艺评论家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还要充分发挥自身思想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

D.通过深入地分析网瘾孩子,使专家学者明白了网瘾孩子的特点:非常自卑,但又表现出自负、自傲,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心理安慰。

1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需要清净……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

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中国人讲究家国观念,欲治其国,①。

事实上,一个人的责任、担当与情感,总是按照家庭伦理、由近及远扩散开去。

很难想象,一个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人,会对这个社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能相信,一个对自己家人缺少担当的人,②。

③,才能谈得上爱社会和国家。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
泰山封禅是帝王向天地报功,展示国泰民安的重要仪式。

“刻石纪号”,著己之功绩是封禅的重要内容。

唐玄宗就曾亲自撰写《纪泰山铭》一文,勒碑于岱顶大观峰。

但八次封禅泰山的汉武帝却在泰山之巅树立一块无字碑,引发后人无数猜测。

常言道:“树碑立传,是寻常;树碑无传,则非常。

”汉武帝为什么树立无字碑?请合理推测,概括两点理由。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2016年4月25日11点,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去世,享年82岁。

梅葆玖,祖籍江苏泰州,梅兰芳幼子,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

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

在张君秋之子张学津、马连良之子马崇仁去世之后,梅葆玖的去世,使得京剧名家传人又少一位。

人们在纪念他们的同时,不免也会有些担忧,京剧的传承,在这些具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名家去世之后,究竟会往何处走?
多年以来,京剧被定义为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这使得京剧的戏剧地位,得以被很好地捍卫。

但与此同时,过于强调京剧的文化属性,而淡看其娱乐价值,也使得京剧固守辉煌历史,却不得不面对市场日益冷清的尴尬。

面对这种状况,京剧人作出了百般努力,但看似于事无补。

在整个社会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京剧信息的传播为何总要等到其代表人物去世时才能引起公众关注?京剧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扩大观众群重现京剧辉煌还有没有可能?传统戏剧必须要牺牲掉一些固守的形式来延续生命力有没有必要?
对上述问题,你怎么看?请结合你对材料的理解,阐述你的观点,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