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合集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测量与评价(合集5篇)
第一篇:体育测量与评价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目的:为了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
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特点:中国为儿童和青少年制定的体育锻炼标准的制度。

1975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

根据不同性别和年龄分组,每组有不同的锻炼项目和标准。

在规定时限内达到标准者,被授予国家统一颁发的证章、证书。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制定。

特点: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2功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名称的外延涉及到它的激励和教育功能、反馈功能和引导锻炼功能。

教育激励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

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将使学生和社会能够对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去积极追求身体的健康状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还规定,对达到合格以上
等级的学生颁发证章,以激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内在积极性。

反馈调整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并规定了各校应将每年测试的数据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的功能,并定期向社会公告。

该系统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在线查询和在线评估服务,向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身体健康诊断,使学生能够在准确地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锻炼;该系统还可为各级政府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提供翔实的统计和分析数据,使之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

引导锻炼
引导和锻炼功能: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加了一些简便易行,锻炼效果较好的项目,并提高了部分锻炼项目指标的权重,对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学生还可以查询到针对性较强的运动处方,用于自身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第二篇: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题
来源:滕津汝的日志
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题
名词:
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形成期评价:即过程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训练过程的一种评价形式。

进步度评价:即个体评价,以被评对象以前的水平为评价标准,判断个体或群体前后进步幅度的评价。

定量负荷试验:令受试者承受一定的定量负荷后,根据恢复期的脉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不同变化,评定受试者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试验。

骨龄:在X线光片上,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骨骼愈合的年龄,称为骨骼年龄,简称骨龄。

完美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匀称,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后缘及外踝前方在一条直线上,胸部稍向前倾,腹部平坦后收,脊柱弯曲度正常。

上臂紧张围:屈肘握拳,肱二头肌用力作最大收缩时,带尺沿最隆起部位绕行一周的围长。

体质的综合评价:是指对构成体质成分的各类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并对其价值作出全面的综合判断。

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机能能力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应。

测量的有效性:又称效度,是指所选择的测量手段在测量欲测属性时的准确性程度。

PWC170机能实验:指通过测试受试者在定量负荷心率为170次/分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率,然后根据功率大小评价心血管机能水平。

等价可靠性:指在不同测量时间,对受试者实施难度相同而方法或题目不同的同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理想体质是人体良好的质量,它是在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努力塑造所达到的较全面的良好状态。

动态平衡:是指人体在运动条件下维持身体的某种动作或姿势平衡的能力。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知识点
关节的柔韧性既与关节本身的结构有关,也与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伸展性有关。

1分钟仰卧起坐主要反映腰腹肌力和腰腹耐力的大小。

力量素质的测量形式包括相对力量测量和绝对力量测量。

手反应时的测定测量受试者手部对视觉刺激的反应速度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和灵敏性等几个方面。

一般耐力测量包括1500米跑、1000米跑、12分钟跑。

基础心率是指清晨、清醒、静卧、空腹、安静、室温20摄氏度左
右下的心率。

完美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匀称,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后缘及外踝前方在一条直线上,胸部稍向前倾,腹部平坦后收,脊柱弯曲度正常。

上臂与前臂在同一水平面,但偏离肩线。

前臂偏向体后,肘关节肱骨内上髁明显突起为过伸体型213命名为“内胚性外胚叶型在测量中由一些主观或客观偶然因素引起,又不易控制的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由于测试者的过失所造成的误差为过失误差。

可靠性是有效性高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测量的有效性受它的可靠性的制约测量量表实数列的三种特性是:顺序,距离,原点。

效标有效性指所选择的测量与效标之间的关联一致性程度。

评价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鉴定功能、调节控制功能、激励功能。

在体育实践中,体育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三种基本形式。

测量的基本要素是待测事物属性,法则,数字符号。

按重复测量次数,体育测验可分为频数等于1的测验和频数大于1的测验。

评价量表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实测数据或具体成绩赋予价值意义的一种参照规则。

髂嵴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即下肢长H。

臀纹线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即下肢长C。

髂前上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即下肢长A。

身体成分组成包括体脂和瘦体重。

有机体在情绪体验时外部所发生的明显变化称表情动作,它包括面部表情、姿势表情和语言表情。

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通常分为定量计时,定时计量,极限式测量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史经历了人类学测量时期,肌力测量时期,循环机能测量时期,运动能力综合性测量时期,标准化测量时期评价量表的类型主要有标准分量表、百分位数量表和累进量表三种。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要研究其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

体育测量的客观性系数的变化范围一般在0-1之间,越接近于1,客观性越高,反之越低。

骨龄超过实际年龄一年以上为发育早熟型。

平衡机能的测评包括单足及单足前脚掌支撑测验;鹤立测验;横
向踩木测验;纵向踩木测验;闭眼单脚站立测验;侧跨跳平衡测验等。

动作速度测量有坐姿快速踏足和两手快速敲击实验。

动力性力量耐力测量形式有俯卧撑,引体向上,立卧撑,双臂屈伸等。

爆发力测量包括纵跳、立定跳远和推实心球测验等。

对肱骨径的测量属于体格测量。

体型的分类中,内胚层型是指肥胖型。

体育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在位移速度测验时,要求受试者穿运动鞋,不可穿钉子鞋。

俯卧背神属于绝对柔韧性测量项目之一。

体重在一天内主要受饮食和运动时排汗量的影响,一般宜在上午10时左右测量。

个性是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个体内心体验。

脊柱测评:
1、正常背:腰曲2-3cm,三点同一垂线
2、驼背:腰曲<2cm,耳屏点落于肩峰及大转子前。

3、鞍背:腰曲过大,>5cm,背及臀部后突,耳屏和肩峰点在大转子点前。

4、直背:缺乏生理性胸曲和腰曲,整个背部过平。

胸廓形状测评:
正常胸:胸廓呈圆锥形,下方稍宽、左右对称,肋弓角近似直角,左右径:前后径=4:3;扁平胸:胸廓扁平,左右径>前后径;
圆柱胸:胸廓左右径与前后径近似,胸廓上下部宽度相近;鸡胸:胸廓左右径<前后径,胸骨向前方明显突出;漏斗胸:胸部中央尤其是剑突部位显著凹陷。

按评价的形式分为:
1、诊断评价:是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之前,了解研究对象初始水平与现状的一种评价形式。

2、形成期评价:即过程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训练过程的一种评价形式。

3、终末评价:是为检查实施了某种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后取得效果的一种评价形式。

耐力的测量形式包括定量计时式;定时计量式;极限式。

依据来自胚胎的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胚层的组织成分所占的比例,
可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中胚层型(匀称型)、外胚层型(细长型)。

判断生长发育的类型:
1、正常型:骨龄与实际年龄相差不到一年。

2、早熟型:骨龄超过实际年龄一年以上。

3、晚熟型:骨龄低于实际年龄一年以上。

腿部形状测评
直型腿:两膝、两腿内侧、足跟均可靠拢或间距<1.5cm,为正常腿。

X型腿:两膝部可靠拢,但两小腿内侧及足跟不能靠拢,且间距>1.5cm。

O型腿: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足跟可靠拢,两膝间距> 1.5cm。

如何进行脊柱前后弯曲度测量与评价?测量仪器:脊弯测量计
测量方法:受试者身着短裤背心立于测量计底板,足跟、骶骨和背部紧靠立柱。

测试者立于侧方,观察受试者耳屏、肩峰和大转子三点是否同一垂线,然后将测量计上的小棍前推,使其密切接触脊柱部位,根据棍棒在腰曲的最大距离和上述三点的位置判断。

结果评价:(1)、正常:腰曲2-3cm,三点同一垂线。

(2)、驼背:腰曲<2cm,耳屏点落于肩峰及大转子前。

(3)、鞍背:腰曲过大,>5cm,背及臀部后突,耳屏和肩峰点在大转子点前。

(4)、直背:缺乏生理性胸曲和腰曲,整个背部过平。

如何进行10秒立卧撑的测评?
答案:测量目的:反映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的完成动作的能力。

测量对象:10岁到大学男女生。

测量器材:平坦地面、秒表。

测量方法:受试者并腿直立成开始姿势,听到开始信号后,按以下顺序完成动作:屈膝成蹲撑,两脚后撤伸直成俯撑,再收腿成蹲撑姿势,然后还原成开始姿势,如此反复持续10秒,记录次数。

测2次取最好成绩。

评价方法:10秒立卧撑次数越多,说明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的完成动作的能力越强对身体素质进行测量与评价有何意义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科研以及
国民体质监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测评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情况。

(2)为运动选材、预测运动潜力提供重要依据。

(3)客观评价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效果,为改进和提高教学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4)测量与评价国民体质状况,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测量误差分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随机误差:在测量中由一些主观或客观偶然因素引起,又不易控制的测量误差。

这类误差虽然不可控制,但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其误差值总是围绕零位点做上下波动,因此可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再取均值来减少此类误差。

(2)、系统误差:实测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设备等未能校正到测试要求,或对测量条件掌握的过宽或过严,使测量结果出现规律性的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这类误差往往使测量结果出现规律性偏大或偏小,可通过改良、校正仪器,改进测量方案来减少以至消除。

(3)、过失误差:由于测试者的过失所造成的误差。

这类误差只要测试者在测试时态度认真负责、并严格落实复查和验收制度,即可减少以至消除。

(4)、抽样误差:由于抽样原因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误差。

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样本数量、个体差异和抽样方法合理性三个因素,所以在条件允许时,严格遵守抽样原则,扩大样本含量,是减少抽样误差的最有效办法。

什么是测量的可靠性?它有哪些分类?
测量的可靠性,又称信度,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批受试者使用相同的测量手段,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可靠性的分类:
(1)一致可靠性:同一天内测试者对同一批被试者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稳定可靠性:在两天或两天以上的时间内,测试者对同一批受试者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3)等价可靠性:在不同测量时间,对受试者实施难度相同而方法或题目不同的同质测量结果的一致
什么是定量负荷实验?主要有哪些步骤?
定量负荷试验是指令受试者承受一定的定量负荷后,根据恢复期的脉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不同变化,评定受试者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试验。

具体步骤:首先,测量相对安静状态下的脉搏与血压等生理指标;其次,严格按规定要求做定量运动;再次。

测量运动后的即刻脉率和血压;
最后,计算评定指数或描记生理指标曲线图,并根据评定标准予以评价。

测量的有效性的分类有哪些?
(1)、内容有效性:选择的测量内容反映总体属性的准确程度。

(2)、结构有效性:一组测量所包含的各种属性与总体属性各种拟测成分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程度。

(3)、效标有效性:所选择的测量与效标之间的关联一致性程度。

速度素质的分类?
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是一项很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

(1分)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1)位移速度: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移动一定距离所需的最短时间,包括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正负加速度。

(2)动作速度:指人体快速完成某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能力。

(3)反应速度: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觉等)的快速应答能力理想体质的标志?
(1)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

(2)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

(3)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机能。

(4)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

(5)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较强的抗干扰、抗刺激的能力。

(6)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如何进行手反应时的测评?
测量目的:测量受试者手部对视觉刺激的反应速度。

测量对象:
测量器材:计时尺、桌椅。

计时尺的时间刻度由自由落体加速度公式(H=gt2/2)计算出。

(距离1.225厘米对应于0.05秒,距离1.764厘米对应于0.06秒。


测量方法:测试时,受试者将有利手置于桌边,虎口向上,拇指与食指成“U”字型,拇、食指平齐。

测试者置尺的零端与其虎口上缘平齐,嘱受试者注视醒目区,当尺下落时,迅速用手指捏住落尺,记录手指上缘触尺处的读数(秒)。

测20次,去掉20次中最好和最差的成绩各5次,取其中10次的平均数为成绩。

评价方法:手反应时越短,说明受试者手部对视觉刺激的反应速度。

一般大学男女生在0.13-0.22秒范围内。

简述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测量与评价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测量是将一些可以测得的物理量、非物理量转换为数值或符号,进行资料汇集、信息收集的过程。

评价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科学分析作出价值判断,赋予被测量事物某种意义的过程。

因此,测量是基础、是前提;评价是结果、是目的,两者密不可分。

如何进行上臂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测量与评价?测量仪器: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两足分立与肩同宽,将左上臂斜向前方平举(约45度),掌心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测试者在对面,将带尺绕肱二头肌肌腹最粗处量取上臂紧张围;带尺位置不变,让受试者肘关节伸直,臂下垂,测量上臂放松围。

评价:上臂紧张围与放松围之差为臂围差,反映上臂肌肉发达程度,臂围差越大,说明上臂肌肉越发达。

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受试者须知: 1.测量姿势 2.着装
3.测试前排便排尿测试者须知:
1.一般测右侧肢体
2.校正仪器并保证仪器的清洁
3.掌握测量方法和测量点
4.测量读数时视线与仪器上的标度垂直
5.测量单位及取值
6.尽量
减少测量误差
第三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3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了解并掌握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七节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平衡性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

人体的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中枢神经、前庭分析器、本体感受器及视觉感受器等机能能力的综合反映。

平衡性与很多运动项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体操的平衡木、自由体操、跳马、花样滑冰、滑雪等运动项目;日常生活中的走独木桥、走窄路、骑自行车活动。

一、平衡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平衡性的分类
平衡性分为静态平衡性和动态平衡性两种。

静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

动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维持平衡的能力。

(二)平衡性的测量形式
静态平衡性以时间形式来测量,而动态平衡性以时间、距离或分值等多种形式测量。

二、平衡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静态平衡性的测量 1.闭目单足立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也可评价受试者在不依赖视觉的情况下,位置感觉和本体感觉间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生至老年男、女。

评价:闭目单足立测验的是在不依赖视觉的情况下,位置感觉和
本体感觉间的协调能力。

闭目时间越长,则受试者静态平衡能力就越好。

中国成年人和老年人闭目单足立评价标准见表5-
28、表5-29。

2.单足前脚掌站立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单足前脚掌支撑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单足前脚掌站立的时间越长,则受试者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3.鹤立测验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单足前脚掌支撑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应于中学到大学男、女。

评价:鹤立测验的时间越长,则受试者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大学生鹤立测验评价标准见表5-30。

4.横向踩木(纵向踩木)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单足前脚掌支撑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横向踩木(纵向踩木)的时间越长,则受试者维持身体静态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二)动态平衡性的测量
动态平衡性更接近于体育运动,而且在运动过程中调整身体平衡的情况更常见,但动态平衡性测量的可靠性、客观性和有效性相对于其他指标较低。

1.平衡木行走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人体动态平衡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3岁至6岁幼儿。

评价:长平衡木行走测验的时间越短,则受试者动态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中国幼儿平衡木行走评价标准见表5-31。

2.闭目原地踏步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动态平衡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闭目原地踏步的时间越长,则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就越
好。

3.直线行走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人体动态平衡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应于中学到大学男、女。

评价:偏差值=(S1+S2)。

偏差值越小,则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就越好。

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1)在闭目单足立测量时,受试者周围2m不能有其他物体,以免受试者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碰伤。

(2)在进行静态平衡性的测量时,受试者所穿鞋对平衡能力的测量结果有影响,所以,要统一赤足测量。

(3)进行动态平衡能力的测量时,受试者可按测量方法练习几次,体会正确动作要领。

第八节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单项身体素质的测验只能测量某一单项素质的属性,对客观地了解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进行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根据测试者的需要如何设计、编制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如何选择和使用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要考虑以下几个文献的问题:
(1)测试者的研究或测量目的
(2)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发育水平以及运动能力(3)各种测量的条件,包括场地器材、测试人员等(4)测验编制与实施的要求。

一、巴罗运动能力测验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用于诊断和定级。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测验指标:
第一套:立定跳远、垒球掷远、对墙传球(15秒)、Z字形跑、推实心球(6磅)、60码(55M)冲刺。

第二套:立定跳远、Z字形跑、推实心球(6磅)
评价:一般运动能力=2.2*立定跳远+1.6*垒球掷远+1.6*Z 字形跑+1.3*对墙传球+1.2*推实心球+60码(55M)冲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