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复习保温练2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温练2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克服________的保守思想。

②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________的行为,公安部门更应该加大惩处的力度。

③报载,最近某贪官在法庭上受审时,竟然要求法官放他一马,情愿不做官,回家去种田。

这种________真是可笑之至。

A.举棋不定违法乱纪不情之请
B.畏首畏尾违法乱纪厚颜无耻
C.畏首畏尾铤而走险厚颜无耻
D.举棋不定铤而走险不情之请
解析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

违法乱纪:违犯法律,破坏纪律。

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厚颜无耻:脸皮厚,不知羞耻。

不情之请:谦词,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境内在建的厦蓉高速(厦门至成都)赤石大桥一个正在施
工的索塔因为内部起火的原因,导致9根拉绳被烧断,桥面一侧至少下沉了两米。

B.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有美国、新西兰、智利、秘鲁、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多个经济体领导人出席。

C.目前,中国、韩国、俄罗斯与日本等多个周边国家存在着领土的争端,但日本近日在修订的国家地图中,将争议领土全部包含在内,其中“包括”中国的钓鱼岛。

D.中华文化是世界共有的财富,希望各国汉学家传播好、研究好中华文化,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了解中国,让中华优秀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解析A项,“因为……原因”,杂糅,保留“因为……”或“……的原因”其中一个。

C项,“与”可以理解为连词,也可以用作介词,造成歧义。

D项,“传播好、研究好”“理解中国、了解中国”,并列词语不合逻辑,应该是“研究好、传播好”“了解中国、理解中国”。

答案 B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________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

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

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
解析B项,从“虚伪的笑”到“阴冷的奸笑”,语意由轻到重,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

答案 B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

蛋白质外衣或类脂包膜(如果有的话)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

____①____。

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膜的“接收器”的位置。

____②____,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
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

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____③____。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①处根据“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膜的‘接收器’的位置”可看出“病毒进入细胞”的不容易。

②处根据“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推断出所填写的句子可能是一个假设条件句。

③处根据上面说的“病毒与合适的细胞”“连接”几率很小和后面的“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可推断出狂犬病和感冒感染的范围极广。

答案还要注意每处不超过10个字的要求。

答案①实际上这并不容易②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③它们能感染的范围极广
5.去年4月,一位名叫张豪的青年参与了某地的一次救火行动,与三名同事一起救出了一对老夫妻。

之后,那三名同事都因这一见义勇为行为获得了荣誉,而张豪的名字却莫名“失踪”了。

有关方面回应称,之所以没有为张豪申报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是因为他“有多次违法行为,还曾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不符合当地“社会反响好、群众认可,且一贯遵纪守法”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评选标准。

你对此事怎么看?请简要阐述。

(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解答时,应抓住题中新闻事件的关键——见义勇为者张豪的名字莫名“失踪”来表达看法。

材料中“有关方面”的回应是分析的出发点,考生应结合这一点来分析。

答案(示例一)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不应该附加过多条件,只要当事人真正实施过见义勇为的行为,就应当给予其相应的荣誉和奖励,这样才能真正弘扬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示例二)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表彰,主要是对当事人见义勇为这一行为本身而言的,并不应涉及其平时的工作、生活表现,所以张豪的名字不应“失踪”,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

(示例三)如果因为平时表现不好就不为见义勇为者申报见义勇为的荣誉称号,那么很可能导致危难时刻一些平时表现不太好的人就不站出来,任由灾难发生或置他人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

6.“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活动上,它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

根据下面图中提供的信息,请用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

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图注:图中三角形里的内容是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六个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认真看图,看清图表内容和意思,然后再组织语言。

在本图中,“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在课堂与课外教学目标的顺序上正好相反;抓住这一点,结合图表上的文字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翻转课堂”是将传统教学中课堂与课外的功能和顺序进行了倒置,即把识记、理解难度比较小的目标放在课外学习,而把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难度比较大的目标放在课堂中进行,老师给予学生比较多的帮助。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二、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表达的理想境界是“无所待”,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

不依靠任何外物,达到绝对自由,这才是庄子的最高理想。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以恢宏的印象。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

答案(1)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木兰花慢
万俟咏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

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

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

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悠悠。

岁月如流。

叹水覆、杳难收。

凭画栏,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

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

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8.词的末尾写“双燕”之句奇特巧妙,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词的结尾两句,词人写燕子“问”自己,一个“问”字显然使用了拟人手法。

燕子问词人为何不上帘钩,可以从前文得出答案,即词人孤独寂寞,怕东风吹来的落花飞絮惹愁思,便放下帘子。

考生要明确,这里“燕”的意象不是孤燕,而是双燕,成双成对的燕子与形单影只的词人形成对比,“双燕归来”很好地反衬了词人此时孤寂凄凉的心境。

答案结尾两句运用了拟人和反衬的手法。

归来的双燕向词人殷切询问,赋予双燕人的情感。

词人放下帘子是不想让落花柳絮惹愁哀,可见其无人相伴。

用燕子成双来衬托词人的孤单悲苦,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词人愈怕外物引发春愁愈无法回避的痛苦心境。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词中有明写情感的词,如“恨”“叹”“愁”等,这些是理解词的情感的重要提示。

考生要分析词人“恨”的是什么,“叹”的是什么,“愁”的是什么。

具体分析时,可结合词中比较典型的意象如“莺花”“双燕”等,以及词人的行为、心理等。

答案①对春天逝去的叹惋。

词人描绘了一幅绿暗红稀的暮春景象,寓情于景,词人想要留春却不得。

②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下片中词人感叹岁月如流,往事如烟,美好的事物消逝了就不再回来。

③与恋人诀别的惆怅与伤感。

词人借春愁写离情的痛苦,用双燕等意象反衬自己与恋人诀别后形单影只的处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客夜【注】
杜甫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注】此诗是杜甫流落梓州时所作。

10.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赞此诗前四句“并无一苦字,而其苦无限”,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诗歌前四句无一苦字,却形象地写出诗人客居他乡彻夜难眠的愁苦情状。

前两句写诗人流落他乡、长夜难眠的凄苦;三、四句以景写情,望残月,听江声,写景真切,写情至苦。

(意思对即可)
11.诗歌后四句蕴含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后四句蕴含复杂多重情感:诗人衣食无着、流落靠友的痛苦之情;老妻对诗人的牵挂及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本诗是秋夜有感而作,刻画了一个漂泊在外的穷苦和孤寂的主人公形象。

上四句写客夜之景,下四句写客夜之情。

首联两句有“愁多知夜长”意,仿佛老天爷故意和人过不去似的,所以说“不肯”,“不肯”二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颔联“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是写不寐时所见所闻。

“残”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深夜独自客居他乡不能入睡的孤寂相思之情。

颈联两句是不寐的心事。

诗人无衣无食,要靠朋友救济才能度日,可以看出他生活窘迫。

尾联两句写杜甫本很愁苦,妻子又来信催归,所以益发睡不着了。

“应悉未归情”,是说应当了解“我”迟迟未归的苦衷。

【原味翻译】四处漂泊哪里能睡得安稳,秋日天却亮得很晚。

卷起窗帘还能看到天边的残月,枕在枕头上听着远方波涛翻滚的声音。

不善谋算没有衣食,穷困潦倒全靠朋友的帮助。

老妻又来信相催,应当了解我迟迟未归的苦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3题。

夏意
苏舜钦①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山亭夏日
高骈②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①苏舜钦:北宋诗人,曾因遭诬陷被革职。

此诗作于其罢官后隐居苏州期间。

②高骈:唐末大将,爱好文学。

12.苏诗是用什么手法营造意境的?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苏诗用衬托的手法营造意境,石榴花明媚,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树阴遍地相映衬。

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

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

13.两首诗都写“夏”,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苏诗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的气氛,表达诗人的悠旷闲适(或者罢职后的寂寞冷清)。

高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机,色彩艳丽,明净清新,表达诗人悠闲自在之情。

【诗歌鉴赏】《夏意》一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首句“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营造了清幽的意境。

次句色调由幽转明,隔了一层帘幕观看石榴花,虽火红明亮但并不刺目,
反映出此时诗人明快的心情。

第三句以“树阴满地”与“日当午”对比,从“树阴满地”可想象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阴之茂密深邃,又以幽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风拂面之感。

《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

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一个“入”字把原本毫无生气的倒影拟人化,使整个句子立刻呈现出一种活泼跃动的美感。

第三句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先写“帘动”而非“风起”,给人以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相应相和。

【原味翻译】《夏意》:小院在宅庭幽深处,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石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日当正午,而小院中仍树阴遍地,一片凉意。

不觉酣然入睡,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啼鸣的清韵。

《山亭夏日》:树木碧绿,树阴浓密,夏日渐渐延长。

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微风乍起,池水像水晶帘幕轻轻颤动;满架蔷薇怒放,院落里随风飘来幽香。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