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自然的 亲和态度
其他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 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注意到自然资源的 有限性,这可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提 供理论源泉
对道德的提倡,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 和文化理论的探究,都能给我们的生活、生产以 宝贵的营养
四、怎样学习本书?
我们在通过本书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时,要理解该书采用 了撮其纲要的手法,即从卷帙浩繁的典籍中,选出具有一定 代表性的“文化经典”作为我们研读的对象。在单元的分列 上,兼顾两条线索:一条是历史发展的线索,从第二单元以 儒道
《人间词话》 《红楼梦评论》 《摩罗诗力说》 等
三、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
中国文化经典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巨大作用,滋养了一代 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 神动力,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产生过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今 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文化经典依然有着重要的意 义。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入门四问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 类法”以及每一部类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 2.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流变,学会用 目标预览 现代人的眼光来观照我国古代的文化经典,了解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3.了解《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书的特点,以及 每一单元的侧重点,为学习本书作好准备
到清朝乾隆时按照“经、史、子、集”编成《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共收书44类、3 460多种、79 000多卷、36 000 多册,约10亿字。具体呈现如下表:
分类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内容
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 乐、小学等10类
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 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 史评等15类
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 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 的一批历史著作,奠定 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 春秋战国 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至两汉 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 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纪传 体通史。中国古代重视 礼法,礼书在历史上也
层出不穷
《尚书》《春秋》 《左传》《史记》 《汉书》《礼记》等
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中国 化的进程。唐代出现了“贞观之 两汉 治”。史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批 至隋唐 重要的著作,它们不仅总结了中 国古代的史学传统,对研究其他 相关学术,也有启发意义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 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 等14类
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类
二、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 特点?
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不仅数量多,产生的时间跨度也长, 从先秦到晚清,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重大变化,
文化经典代表作品
《论语》《老子》 《孟子》《庄子》
《左传》《史通》 (《直书》)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西汉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两汉至隋 唐
唐代
宋代、明 代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
明代
哲学 哲学与宗教
《礼记》(《大学》 与《中庸》)
《坛经》《百喻经》
政治学 哲学 科技
《贞观政要》
促使了早期启蒙思潮向
明清之际
纵深发展,一是出现对 封建专制体制的批判和
反思,一是提倡“经世
致用”成为学界思潮
《焚书》《农政全书》 《本草纲目》《徐霞客 游记》《天工开物》等
《明夷待访录》《文史 通义》等
近代
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期。 在文化领域,比较突出的现象是 西方理论的引进,如何将西方理 论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结合起 来,是这一转型期突出的任务
《百喻经》《坛 经》《贞观政要》 《史通》等
宋代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 期,从文化上看,中唐以后禅宗 的盛行、古文运动的开展和理学 的兴起,构成了文化的新动向
《朱子语类》等
明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孕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 思想。出现了一批杰出 的科学家,出现了一批 集大成的科技著作
明清易代,社会剧变,
文化思想
现实意义
现实性
积极入世,参与社会发展与变革,求真务实,是 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具 有启发性的关键
可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 民本思想 理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的治国思想
包容性
中国文化经典对“和”的提倡,体现了文化多元 性的精神,可以成为促进全球背景下不同文明和 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
发端,到第十单元的近代文化转型结束,大致构成一个有 始有终的时间序列,反应中国文化由古到今的发展脉络; 另一条线索则是从经典的性质着眼,力求涵盖中国文化的 主要方面。单元主题和文本特点具体如下表:
单元主 题
选文时代
第二单 元儒道 春秋战国 互补
第三单 春秋战国、 元春秋 唐代 笔法
学术范畴 哲学 史学
决定了中国文化经典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与思想风貌。具体
表现如下表:
时 期
文化背而形国的。出成历礼在,了史乐这各所上制样种谓“一度一主次开个张百重始动和家大瓦荡学争的解的说鸣变,时也”革群代如的时雄,雨局代争大后面。霸批春西,人笋周征才般时战脱涌建频颖现,《《《《老论孟庄子语子子》》》》等
《朱子语类》《焚书》 (《童心说》)
《天工开物》《徐霞 客游记》《麻叶洞 天》)
第九单元 明代、清
经世致用
代
学术思想
《日知录》《文史通义》 (《浙东学术》)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采用问题提示的方法, 单元综述 引导我们对中国文化经典及其学习方法有一个总
体的了解。
一、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 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 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 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 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 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等等。为把承载这些文化的典籍有 一个系统的梳理,我国从隋唐以来,通常采用“四部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