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册期中同步模拟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郑州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册期中同步模拟试
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题目】下列关于青春期心理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青春期心理矛盾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B. 青春期心理矛盾会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C.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无法解决,只能顺其自然
D.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只能通过他人帮助才能解决
【答案】A
【解析】
青春期心理矛盾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A正确。
青春期心理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并非必然阻碍,B错误。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不能顺其自然,C错误。
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寻求他人帮助等多种方式解决,D错误。
2.【题目】放学路上,小明和同学看到一位老大爷摔倒在路边,他们应该()
A. 立即上前扶起老大爷
B. 赶紧离开,避免被误会
C. 先拨打急救电话,再寻求路人一起救助
D. 立即通知老大爷的家人
【答案】C
【解析】
遇到老人摔倒的情况,我们应该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助。
A选项直接扶起老人可能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加重老人伤情,排除。
B选项选择逃避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排除。
C选项先拨打急救电话,再寻求路人一起救助,既确保了老人的安全,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正确。
D选项在不知老人联系方式的情况下,立即通知其家人不现实,排除。
3.【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的是()
A. 只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B. 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C. 实事求是,全面客观
D. 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
【答案】C
【解析】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客观,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C正确。
只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是片面的,A错误。
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自负的表现,B错误。
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是虚荣的表现,D错误。
4.【题目】下列关于网络交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平等性、自主性的特点
B. 网络交往只有利没有弊
C. 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的交往圈
D. 网络交往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疏远
【答案】A
【解析】
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平等性、自主性的特点,A正确。
网络交往有利有弊,不能片面看待,B错误。
网络交往可以扩大我们的交往圈,但C选项表述不完整,排除。
网络交往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D错误。
5.【题目】下列关于“止于至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B. “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C.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D.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只看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答案】D
【解析】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要求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选项“只看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是错误的,不符合“止于至善”的要求,符合题意。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关于诚信的说法,正确的有()
A.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
B.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D.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诚信的认识。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同时,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因此,ABCD四个选项均正确。
2.下列属于合理利用网络的行为有()
A. 小明在网络上观看直播时,遵守法律法规
B. 小芳在网络上浏览到暴力信息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C. 小强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查找学习资料
D. 小刚在网络上传播谣言,宣泄负面情绪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的行为。
小明观看直播时遵守法律法规,小芳浏览到不良信息时及时举报,小强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查找学习资料,这些都是合理利用网络的行为。
而小刚在网络上传播谣言,宣泄负面情绪,是违反网络道德和法律规定的行为,不是合理利用网络。
因此,D选项错误,ABC选项正确。
3.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原则的有()
A. 尊重他人的人格、劳动和合法权益
B. 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C. 不凌弱欺生
D. 不为弱者撑起一片天空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对平等原则的理解。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劳动和合法权益,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不凌弱欺生。
这些都是符合平等原则的做法。
而为弱者撑起一片天空也是平等待人的表现,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ABC选项正确。
4.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尊重他人表现在()
A. 关注、重视他人
B. 平等待人、换位思考
C. 欣赏、接纳他人
D. 藐视、嘲笑他人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表现。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表现在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接纳他人等方面。
藐视、嘲笑他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故D选项错误,ABC选项正确。
5.下列关于维护社会公平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撑
B. 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C. 公平就是让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D. 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公平的理解。
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撑,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
主题。
这些都是对社会公平的正确理解。
但公平并不是让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而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因此,C选项说法错误,ABD 选项正确。
三、判断题(每题3分)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答案:正确
2.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答案:正确
3.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不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
()
答案:错误
4.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
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
答案:正确
5.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
答案:正确
6.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
答案:正确
7.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
答案:正确
8.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
答案:错误
9.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
答案:正确
10. 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
在第一位。
()
答案:正确
四、填空题(每题3分)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
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___ 四个方面的依法治国。
答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道德是____ 的基石,是____ 的底线。
答案:社会关系的基石、规范人们行为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____ 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____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答案:法治、法治
5.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
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____、____、____、____ 的要求。
答案: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
五、问答题(每题5分)
1.题目:请谈谈你对“友谊是心灵的相遇”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友谊是心灵的相遇,是因为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友谊的特质包括亲密、平等、双向、心灵相遇等。
其中,心灵相遇是友谊的更高境界,是超越功利的精神契合。
真正的友谊应该基于彼此的理解、尊重和欣赏,而不是物质条件的交换。
2.题目:简述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答案:
网络交往的利: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是扩大交往的重要通道,交往方式、交往对象的选择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交往还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为人际交往开辟了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网络交往的弊: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它使人们的阴暗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使交往环境被破坏;网络交往存在对象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真实性,它也会给人们的交往带来消极影响;网络交往会使人们的阴暗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甚至把交往中产生的情绪问题转移到现实中,造成“网上交往很精彩,现实生活很无奈”的现象;沉迷于网络交往,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题目:请谈谈你对“止于至善”的理解。
答案: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4.题目: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尽责?
答案:
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来尽责:
1.认真做事,避免出错,因为如果人人都能各尽其能,发挥所长,集体的事物无论
大小都能认真完成。
2.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
职责不管大小,事情无论
巨细,都要主动作为,使集体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3.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
会参与,学会担当。
这些是我们走向社会的“必修课”。
4.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冷静考虑,慎重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无论个人之
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