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淀粉溶液、食盐水都属于溶液 B .NaOH 、Cu 2(OH)2CO 3都属于碱 C .钙、铁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 .HNO 3、CH 3COOH 都是酸
【答案】D
【详解】A .淀粉溶液是胶体,食盐水是溶液,A 项错误; B .NaOH 属于碱,223Cu (OH)CO 属于碱式盐,B 项错误; C .钙是常量元素,铁是微量元素,C 项错误; D .3HNO 、3CH COOH 都属于酸,D 项正确; 故选D 正确。
2.下列物质溶于水后不能电离的是 A .乙醇(C 2H 5OH) B .一水合氨(NH 3·H 2O) C .硝酸钾(KNO 3) D .硫酸(H 2SO 4)
【答案】A
【详解】A .25C H OH 属于非电解质,在水中以分子形态存在,不能电离,故A 正确;
B .32NH H O ⋅是弱碱,在水中电离出4NH +
和OH -,故B 错;
C .3KNO 属于可溶性盐,在水中电离出K +和3NO -
,故C 错;
D .24H SO 是强酸,在水中电离出H +和24SO -,故D 错;
答案选A 。
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铜 B .稀硫酸
C .氢氧化钠
D .蔗糖
【答案】C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 .铜是单质,故A 错误; B .稀硫酸是混合物,故B 错误;
C .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均可导电,故氢氧化钠为电解质,故C 正确;
D .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态存在,不能电离,水溶液不能导电,不是电解质,故D 错误; 答案选C 。
4.小苏打(NaHCO 3)是一种抗酸药,可以缓解胃酸过多,其与胃酸发生反应:HCl+NaHCO 3=NaCl+CO 2↑+H 2O ,该反应所属反应类型是 A .化合反应 B .氧化还原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详解】该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这是一个强酸与盐制弱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综上所述D 符合题意,故D 正确; 答案选D 。
5.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用废酸液除铁锈
B .石狮受酸雨侵蚀
C .光束通过Al(OH)3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D .用少量食醋浸泡保温瓶中的水垢
【答案】C
【详解】A .用废酸液除铁锈,发生23Fe O 与酸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 不符合题意; B .石狮受酸雨侵蚀,发生酸与3CaCO 的反应,故B 不符合题意;
C .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故C 符合题意;
D .用食醋浸泡水垢,发生3CH COOH 与水垢主要成分3CaCO 的反应,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扩散在空气中都会形成胶体
B .H ++OH -=H 2O 可表示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
C .CO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也属于酸性氧化物
D .硫酸钠采用交叉分类法分类既属于硫酸盐又属于钠盐,同时也属于含氧酸盐 【答案】D
【详解】A . 2.5PM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1微米3(m)10μ=纳米(nm)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 2.5PM 不都在此范围内,所以不能都形成胶体,故A 错误;
B .2H OH H O +-
+=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而酸碱反应可以是
弱酸、弱碱,也可以生成不溶性盐,故B 错误;
C .CO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 错误;
D .硫酸钠由Na +和24SO -
构成,所以属于钠盐、硫酸盐、含氧酸盐,故D 正确;
答案选D 。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氯化钠固体中没有带电微粒
B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C .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D .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答案】D
【详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氯化钠固体和溶液中都存在Na +、Cl -,但是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不能导电;
综上所述D 项正确。
8.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共性。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详解】A .溶液的酸碱性不是区分酸、碱和盐的依据,如23Na CO 溶液呈碱性,但23Na CO 属于盐,A 错误;
B .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B 正确;
C .如Cu 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4BaSO 难溶于水,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4BaSO 属于电解质,故C 错误;
D .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或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如由2O 、3O 组成的混合物,故D 错误;
答案选B 。
9.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Cu 2++2OH -=Cu(OH)2↓表示的是 A .CuSO 4与Ba(OH)2 B .CuSO 4与NaOH C .CuSO 4与NH 3·H 2O D .CuSO 4与Ca(OH)2
【答案】B
【分析】该离子反应表示可溶性铜盐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2Cu(OH)沉淀,据此分析可得。
【详解】A .CuSO 4与Ba(OH)2除生成2Cu(OH)外还生成4BaSO 沉淀,故A 错误; B .CuSO 4与NaOH 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硫酸钠和2Cu(OH)沉淀,故B 正确; C .32NH H O ⋅是弱碱不可以拆开,故C 错误;
D .另一产物4CaSO 是微溶物,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D 错误; 答案选B 。
10.如图是某同学总结的氢氧化钙溶液的部分化学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②中可利用酚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 .②中离子方程式为H ++OH -=H 2O
C .②可解释久置的石灰水会变质
D .②中某些盐可选择NaCl 、Na 2CO 3等
【答案】D
【详解】A .酚酞遇碱溶液变红色,向含酚酞的2Ca(OH)溶液中滴加盐酸,红色褪去,证明发生了反应,故A 正确;
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OH =H O +-
+,故B 正确;
C .久置的石灰水与空气中的2CO 发生反应而变质,故C 正确;
D .2Ca(OH)与NaCl 不发生反应,D 错误; 答案选D 。
11.燃放烟花爆竹生成的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有NO 和NO 2等,都是有的大气污染物,
可用CH 4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消除其污染,反应为CH 4+2NO 2Δ
催化剂N 2+CO 2+2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NO 2发生氧化反应
B .该反应中CH 4是氧化剂
C .该反应中每生成1个水分子转移4个电子
D .该反应中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2 【答案】C
【详解】A .该反应中,N 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价,发生还原反应,A 错误; B .该反应中C 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4+价,即CH 4失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B 错误;
C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2个H 2O 转移的电子数是8个,则生成1个水分子转移4个电子,C 正确;
D .氧化产物是CO 2,还原产物是N 2,分子数之比为1:1,D 错误; 故答案选C 。
12.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Fe+Ag +=Ag+Fe 2+
B .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 2++CO 23-
=CaCO 3↓
C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 ++OH -=H 2O
D .稀醋酸与碳酸钙反应:CaCO 3+2H +=Ca 2++CO 2↑+H 2O 【答案】B
【详解】A .电荷不守恒,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Fe+2Ag +=2Ag+Fe 2+,A 错误;
B .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 2++CO 23-=CaCO 3↓,B 正确;
C .2Mg(OH)不溶,不可拆开,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2H +=2H 2O+ Mg 2+,C 错误;
D .醋酸(3CH COOH )不可以拆开,稀醋酸与碳酸钙反应:CaCO 3+23CH COOH =Ca 2++23CH COO -+CO 2↑+H 2O ,D 错误;
答案选B 。
13.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2的溶液:Na +、K +、CO 23-、SO 24-
B .滴入酚酞变红的溶液:Na +、Mg 2+、SO 24-
、NO 3-
C .加入铁粉放出H 2的溶液:K +、Na +、CO 23-、Cl -
D .无色透明的溶液:NH 4+、Na +、MnO 4-、Cl -
【答案】A
【详解】A .12pH =的溶液呈碱性,Na +、K +、23CO -
、24SO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
存,故A 正确;
B .遇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则2Mg +不能大量存在,故B 错误;
C .与Fe 反应生成2H ,应是酸性溶液,23CO -
不能大量存在,C 错误;
D .4MnO -显紫红色,故D 错误; 答案选A 。
14.向盛有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如图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 表示)随硫酸溶液体积变化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②
B .②
C .②
D .②
【答案】A
【分析】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来确定离子浓度变化,进而确定导电能力的变化。
【详解】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所以在没加硫酸之前,氢氧化钡溶液具有一定导电能力,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发生的反应为:H 2SO 4+ Ba(OH)2=BaSO 4↓+2H 2O ,随着稀硫酸溶液的滴加,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导电性逐渐降低,最后导电能力为零,也就是说恰好完全反应时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了,当硫酸过量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大,直到和原来接近,所以溶液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是强→弱(水有微弱的导电性)→强,曲线②符合导电性的变化趋势。
故选A 。
15.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被誉为“金属之王”。
已知:
② Fe+4HNO 3(稀)=Fe(NO 3)3+NO↑+2H 2O ,
② 2FeCl 3+Cu=CuCl 2+2FeCl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FeCl 3溶液与Cu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Cu=Cu 2++Fe 2+ B .反应②中Cu 是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
C .铁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
D .Fe 2++Cu=Cu 2++Fe 该离子反应能发生 【答案】C
【详解】A .FeCl 3溶液与Cu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3++Cu=Cu 2++2Fe 2+,A 错误; B .反应②中Cu 是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 错误; C .铁与稀硝酸反应中铁失去3个电子,电子转移情况表示为
,C 正确;
D .铜离子氧化性强于亚铁离子,Fe 2++Cu=Cu 2++Fe 该离子反应不能发生,D 错误; 答案选C 。
16.某溶液中含有Na +、Cl -、CO 23-、SO 24-
离子中的几种,将该溶液进行如图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②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有两个
B .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3-+2H +=CO 2↑+H 2O
C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O 2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 +
D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O 23-、Na +,肯定没有SO 24-
【答案】D
【分析】向待测液中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和溶液;则待测液中可能含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向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则待测液中不含硫酸根;向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待测液中含氯离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②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只有一个:2233Ba CO BaCO +-
+===↓,故A 错误;
B .②中离子反应为3BaCO 2H ++===222Ba CO H O ++↑+,故B 错误;
C .由溶液与33AgNO /HNO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待测液中有Cl -,由电荷守恒可知,待测液中肯定有Na +,故C 错误;
D .由白色沉淀能完全溶解于盐酸中,说明白色沉淀是3BaCO ,没有4BaSO ,则待测液
中无24SO -,有23CO -
,D 正确;
答案选D 。
17.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34Fe O ,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2H ,其过程如下:过程I :342Fe O FeO+O →(未配平):过程II :2234FeO+H O H +Fe O →(未配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程I 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FeO
B .过程I 的反应中每生成12mol FeO 转移8mol 电子
C .该方法制2H 具有成本低、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D .过程II 的反应中FeO 和2H O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答案】D
【详解】A .34Fe O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还原产物是FeO ,故A 正确; B .过程②的反应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3422Fe O 6FeO O =+↑,每生成6个FeO 转移4个电子,故B 正确;
C .由于利用太阳能,故成本低,过程②中产物氢气为气体,34Fe O 为固体,两者易分离,故C 正确;
D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过程②的反应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2343FeO H O H Fe O +=↑+,
FeO 和2H O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故D 错误; 答案选D 。
18.利用粗MnO 2(含有杂质MnO 和MnCO 3)制取纯MnO 2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酸浸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主要为复分解反应
B .操作X 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烧杯
C .氧化过程主要目的是使Mn 2+
氧化为MnO 2以提高产品产率 D .整个过程中NaClO 3可以循环使用 【答案】B
【分析】粗MnO 2(含有杂质MnO 和MnCO 3)样品加入硫酸,MnO 2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MnO 和MnCO 3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 4,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过滤后得二氧化锰固体及含有硫酸锰的滤液,向滤液中加入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Mn 2++2ClO 3-
+4H 2O=5MnO 2↓+Cl 2↑+8H +,将产生的氯气和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得到氯酸钠的溶液,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得固体二氧化锰,滤液含有硫酸、硫酸钠等,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酸浸时,样品中的MnO 和MnCO 3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 4,为复分解反应,故A 正确;
B .操作X 为过滤操作,用到主要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烧杯、漏斗,故B 错误;
C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酸钠氧化锰离子生成二氧化锰,使Mn 2+氧化为MnO 2以提高产品产率,故C 正确;
D .由流程可知NaClO 3可用于氧化过程,则可循环使用,故D 正确。
故选B 。
19.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一定在列出的七种:②Na +、②2-4SO 、
②Cl -、②3HCO -
、②2-
3CO 、②H +、②Cu 2+中,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该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② B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②②② C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②② D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②②,溶质可能是
只含一种盐的溶液 【答案】B
【分析】溶液无色,则溶液中不能含有有颜色的离子②Cu 2+;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变红,则原溶液呈酸性,含有②H +,②3HCO -、②2-
3CO 均不能与H +共存;向溶液中滴加BaCl 2和稀HCl ,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为BaSO 4,则原溶液中含有②2-
4SO ;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和稀HNO 3,此沉淀为AgCl ,但实验(2)中滴加了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时引入了Cl -
,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②Cl -
;综上,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②2-4SO 、②H +,一定不含有②3HCO -
、②2-3CO 、②Cu 2+,可能含有②Na +、
②Cl -,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由上述分析可知,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②Cl -
,故A 正确; B .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②Cl -
,故B 错误; C .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②Na +、②Cl -
,故C 正确;
D .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②3HCO -
、②2-3CO 、②Cu 2+,溶质可能是只含
一种盐的溶液,即为硫酸氢钠,故D 正确; 故选B 。
20.硒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补充适量的硒还可以延缓衰老。
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 2SeO 3清除人体内能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氧单质)。
下面有关Na 2SeO 3在该反应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是还原剂
B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反应过程中Se 的化合价从+2→+4
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答案】A
【详解】用Na 2SeO 3清除人体内能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氧单质),反应中氧气是氧化剂,Na 2SeO 3是还原剂,反应过程中Se 的化合价从+4→+6,所以Na 2SeO 3在该反应的作用是还原剂。
答案选A 。
二、填空题
21.按要求填空:
I.现有7种物质:② Na、② FeCl3溶液、② CH3COOH、② 熔融的KNO3、② CO2、② Fe(OH)3胶体、② NH4Cl 固体。
(1)能导电的电解质有___________(填序号)。
(2)属于盐的物质有___________(填序号)。
(3)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常用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
(4)FeCl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
II.依据信息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含SO2的尾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市场上出售的抗酸药复方氢氧化铝片主要用于缓解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I.碳酸钠在轻工、建材、纺织、国防、医药等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工业碳酸钠(纯
等杂质,提纯工艺线路如下:
度约为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2-
4
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7)试剂A是___________,“母液”中除了含有Na+、CO2-
、OH-外,还含有___________
3
等离子,过滤要“趁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8)检验试剂级Na2CO3中Cl-和SO2-
是否除尽,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
4
___________(填字母)。
A.HCl、BaCl2、AgNO3B.AgNO3、HNO3、Ba(NO3)2
C.HNO3、Ba(NO3)2、AgNO3D.AgNO3、HCl、BaCl2
【答案】(1)②
(2)②②
(3)利用丁达尔效应
(4)FeCl3=Fe3++3Cl-
+H2O
(5)SO2+2OH-=SO2-
3
(6)Al(OH3)+3H+=Al3++3H2O
(7)氢氧化钠溶液(或NaOH溶液)Cl-、SO2-
提高Na2CO3·H2O的含量
4
(8)C
【详解】(1)② Na是金属单质,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 FeCl3溶液能导电,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 CH3COOH不导电,溶于水能电离出离子,是电解质;
② 熔融的KNO3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是电解质;
② CO2不能电离,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② Fe(OH)3胶体能导电,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 NH4Cl固体不导电,溶于水能电离,是电解质。
所以能导电的电解质有②。
(2)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类,属于盐的物质有②②。
(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常用物理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4)FeCl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氯离子和铁离子,电离方程式是FeCl3=Fe3++3Cl-。
(5)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含SO2的尾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OH-=SO2-3+H2O;
(6)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7)工业碳酸钠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2-
,所以“除杂”中加入过量的NaOH
4
、OH-离子外,还含有溶液,除去溶液中的Mg2+、Fe3+,滤液中除了含有Na+、CO2-
3
Cl-、SO2-
;依据流程图可知过滤得到产品为Na2CO3•H2O和母液,而从碳酸钠的饱和4
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可知温度较高时析出物质为Na2CO3•H2O,所以过滤要“趁热”的目的是提高提高Na2CO3·H2O的含量;
(8)检验氯离子需要硝酸银溶液,但硫酸银也是白色沉淀,因此首先检验硫酸根,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即可,所以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HNO3、Ba(NO3)2、
AgNO3,答案选C。
22.铁的化合物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如氯化铁可用于五金蚀刻、污水处理及作催化剂、凝聚剂等,Na2FeO4可用作净水剂等。
(1)氯化铁溶液用于五金蚀刻时的反应产物是氯化亚铁,再通入氯气,又可将其转化为氯化铁,则通入氯气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氯化铁常用于净水,是因为铁离子转化为Fe(OH)3胶体,使水中悬浮物聚沉,Fe(OH)3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___。
实验室利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氯化铁还可以充当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2个H2O2分子发生分解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_。
(4)Na2FeO4是一种新型的净水消毒剂,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得:Fe(NO3)3+NaOH+Cl2 →Na2FeO4+ NaNO3+ NaCl+H2O(未配平)。
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