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秋《有风的夜晚》阅读训练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有风的夜晚
原上秋
“是这样啊!”出租车司机从一脸茫然中明白过来,他要求把车停到一处宽敞的地方再说。
听口音,司机师傅是外地人,姓马,开出租车四年多了。
马师傅竭力回忆着往事,四年多经历了太多,但在脑瓜里留下的事情似乎又很少。
这是市电台策划的《百姓故事》栏目,让100个普通人讲述这一年里最难忘的事情。
小美接到采访任务,出门第一个就碰到了马师傅。
见马师傅同意接受采访,小美坐上副驾驶,对马师傅说:“不用着急,咱们慢慢想。
”马师傅蹙缩着眉头,这一年里在城市里穿梭着,忙忙碌碌,想在短时间里忆起一件事还真不容易。
但小美很有耐心,马师傅便努力回忆着。
忽然一拍脑瓜,想起来一件事,那是春天的一个夜晚,马师傅正驾着车沿街找活儿,在丰乐里街口被一群人团团堵住,他们说有个危急病人要送医院。
等大伙儿七手八脚把病人弄上车,马师傅怔住了,没有患者家属上来。
原来他们都是路遇,都是在做好事。
患者是一位女性,看样子年龄不大。
她呻吟一声,提醒病情不能耽搁。
马师傅一脚油门,车就像鱼一样滑入城市的河流。
车在跑,马师傅的思想在斗争着,他后悔没打120,那样不是既省事又安全?万一病人在途中有个好歹,家属会不会找自己麻烦?转念一想,这个局面是大家接力形成的,一帮群众做好事,把病人交给自己,自己也只能接力下去。
马师傅随即向总务台呼叫,总务台联系到附近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科。
车一到医院,已经有医生推着手术车在门口等待……说到这里,马师傅停顿下来。
“后来呢?”小美急切地问。
马师傅说:“后来,我就不知道了。
”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小美感觉这个故事不简单。
患者后来怎么样了,马师傅和一帮群众的所作所为,对于患者以及我们生活的社会有什么意义,这些都需要深入挖掘。
小美让马师傅回忆这件事发生的确切日子。
马师傅摇摇头,随即用坚定的语气说,那是个夜晚,有风。
对,有风,风很大,一股接一股地向我们涌来。
马师傅怕风刮着病人,下车的时候,特地将自己保暖用的一条小毛毯搭在她身上。
小美觉得这是一条线索,春天的夜晚很少刮大风,到医院查一下那个病人,应该不算多难的事,谢过马师傅,小美要下车走人。
马师傅突然说,能不能不报道他?后面的事情他要是说出来,电台可能就不会报道他了。
但马师傅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着,就在他把毛毯搭在病人身上回来的时候,医生喊他去做登记。
他回到车上,想着去了也没用,患者姓甚名谁,家住哪里,他一概不知。
他只是一个接力做好事的,把病人交到医生手里,他这一棒的任务就完成了。
他清楚,如果他去了,需要签字,交押金,办住院手续……这些还好,万一家属来了,不分青红皂白找他事,赔个车费就算了,就怕再生出别的麻烦。
想到这,马师傅车头一拐,走了。
此事过去几天,有电话找马师傅,问他前些天是不是救助过一个病人。
他没有承认。
后来陆续有电话打来,他始终没有承认。
他知道对方一定查过总务台,那里存着他的电话。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多事情就和石头砸水一样,不去管它,时间会抹平一切,果然,从那以后,再没人提起这件事,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要不是接受您的采访,我差点儿把这件事忘了。
”马师傅说。
在第一人民医院的采访出乎意料地顺利,院办帮小美联系了疑似患者年轻的李女士。
李女士说她一直在寻找救助过她的人。
小美让她回忆一下救助过程,看是不是和马师傅的叙述一致。
李女士说,那是一个有风的夜晚,对,有风,她记得很清楚,因为是初春,风很大,很凉,势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所以那天她特意围了一条围巾。
她独自外出突感不适,倒在了路边。
尽管马师傅一开始不情愿见面,但架不住小美一再劝说。
小美要的是新闻故事的完美结局。
小美觉得,尽管后面有马师傅的勇剖私心,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小美决定要将这个故事讲完整,她甚至想象到见面的场景,这应该是一个归还毛毯的故事:李女士手捧毛毯,深情地望着马师傅;马师傅接过毛毯,又握过李女士充满感激的双手,有人不失时机地给马师傅送上一束鲜花,周围响起如潮的掌声。
然而,实际结果并不完美,李女士和马师傅的见面冷了场。
李女士要归还的是钱。
她说救她的是个年轻人,本地口音,开私家车,在医院垫付了八百块钱。
马师傅一口外地口音,开出租车。
很显然,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回事,马师傅也感觉到不对劲。
他心里愧疚,至少在这件事上,他认为自己做人是有差距的。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差错,但小美和她的助理却因为这个差错兴奋不已。
她们每天奔波在路上苦苦追寻新闻线索,今天的线索突然如同化学反应一般,一个变成两个,也可能是多个,后面的故事一定会精彩纷呈。
她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夜晚,走在马路上,此刻的风已是暖暖地,扑面而来。
(选自《2023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师傅先同意接受小美采访,后又请求小美不要报道他,这说明马师傅为人优柔寡断。
B. 马师傅内心有斗争,但仍将患者送往医院,心理与行为的极致反差彰显了人性的善良
C. 小美作为专栏记者,深入挖掘出门遇到的第一个采访对象,表现出很强的职业敏锐性。
D. 小说在矛盾的人物关系中探究故事真相,以生动的讲述热情赞扬了人性中的仁爱美德。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结尾马师傅与李女士见面冷场,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起到了深化主旨,耐人寻味的作用。
B. 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朴素雅洁,真实地再现了故事的风貌,多处短句的使用,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
C. 小说运用细节描写与衬托手法,展现了普通民众精神世界良善美好,读后让人怦然心动,感怀不已。
D. 小说运用“蒙太奇”手法组织故事情节,全方位展示了不同时空的救人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
8. 小说阅读分享会上,有人认为小说标题改为“善小情深”更好,你支持吗?请说明理由。
9.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是作者善于讲述故事,试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讲好故事的。
参考答案:
6. C A.“这说明马师傅为人优柔寡断”不正确;B.“极致反差”言过其实;D.“矛盾的人物关系”错。
7. D “蒙太奇”即将不同的镜头或画面组合在一起,而这篇小说并没有以“蒙太奇”的手法对故事情节剪辑组合。
8. 示例一:不支持。
①小说标题不宜直露,“有风的夜晚”含蓄,耐人寻味,而“善小情深”明示了主题,太直露;②“有风的夜晚”具有辨识度的特定环境描写,既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为故事的巧合作了铺垫;③前两次“有风的夜晚”提供了人物助人救人的活动背景,结尾“有风的夜晚”与前文形成对比,意味隽永。
示例二:支持。
①情节上,马师傅助人的故事与年轻人救人的故事,都围绕着“善小情
深”展开;②人物上,在将患者送往医院,并将自己保暖用的毛毯搭在她身上等善行中,马师傅的形象得以凸显;③主旨上,无论是本地人做好事,还是外地人马师傅接力助人,都彰显了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
9. ①人称视角上: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马师傅竭力回忆着往事”“小美决定要将这个故事讲完整”等,这样的叙述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叙事较为自由灵活。
②叙述方式上:小说将现实与回忆交织,既让故事情节有悬念,引人入胜;又让故事讲述不失条理,易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这从文章开头“出租车司机从一脸茫然中明白过来”以及后文中“那是春天的一个夜晚,马师傅正驾着车沿街找活儿”等可见。
③讲故事的手法上,善于运用巧合手法:如前文马师傅助人是有风的夜晚,“风很大,一股接一股地向我们涌来”,后文李女士回忆自己被救助时也是一个有风的夜晚,“风很大,很凉,势如千军万马”,进而以巧合手法引出另一个救人故事,使情节紧凑而严密,并拓展了主题。
④故事的结构上:小说采用“嵌套”式叙事结构,即故事里套故事。
大故事是马师傅接受采访,讲述自己接力助人的故事,里面又套了李女士接受采访、寻找救助者的故事。
两个故事相映生辉,都彰显了人性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