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 化学溶液的浓度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培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甲物质溶液从t2℃降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C.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青州、临朐、昌邑、昌乐、诸城)2018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A、比较溶解度时必须限制溶液的温度,否则不能进行比较,错误;
B、甲物质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不确定,故甲物质溶液从t2℃降到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故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2.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序号①②③④⑤
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
固体的质量/g3060306090
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100
下列关于①-⑤实验操作所得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液质量:190g
【来源】【市级联考】山东省齐河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练兵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固体是否能完全溶解在水中,然后根据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
【详解】
A、30g氯化钠能够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溶质质量是30g,60g氯化钠不能够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只能溶解36g,溶质质量是36g,A选项正确;
B、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溶液质量是136g,60g硝酸钠能够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质量是160g,B选项正确;
C、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选项正确;
D、100g水中溶解88g硝酸钠达到饱和,溶液质量为188g,D选项不正确。

故选D。

3.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该温度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D.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
【来源】宁夏银川九中英才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丙中无固体剩余,故丙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丁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最多,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
C、20℃时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错误;
D、溶解的丙最多,故溶液质量最大,溶解的乙其次多,故乙的溶液质量小于丙,溶解的甲的质量第三多,故甲溶液质量小于乙,溶解的丁最少,故丁溶液的质量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水、溶液、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任何物质溶于水都会放热
C.过滤自然界水可得到纯净水D.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溶解了油污【来源】广东省深圳市万安学校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浊液是不溶性固体颗粒或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详解】
A、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故B不正确;
C、水的净化过程中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才得到纯净的水,故C不正确;
D、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汽油清除油污是汽油的溶解作用。

5.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w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C.将t2℃时物质w的水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D.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m g
【来源】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物质w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A正确,
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 1℃时,物质w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t 2℃时物质w 的水溶液降温至t 1℃,若t 2℃时物质W 的水溶液是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若不饱和,可能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析出晶体,故C 错误,符合题意;
D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 2℃时,物质w 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mg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6.现有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A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
B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
C .降低温度至10℃
D .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来源】广西柳城县太平第二中学2019年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 【答案】A 【解析】 【分析】
=
100%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
【详解】
A 、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故A 正确;
B 、因溶液的质量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故B 不正确;
C 、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 不正确;
D 、因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故D 不正确。

故选A 。

7.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t 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 .在t 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 .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贵州福泉县道坪镇泉飞中学2019年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详解】
A、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它们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溶质析出,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
B、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故B不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故C不正确;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8.将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变化的是()
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源】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友芝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将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会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变小,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选B。

【点睛】
掌握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水,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将酒精加入水中,得到的是溶液
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不能溶解
【来源】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三塘铺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分析错误操作对溶质与溶剂的影响,掌握溶液的特征、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
B.2t℃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t℃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2t℃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淮海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选项错误;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50g/150g×100%≈33.3%,37.5%错误;故选项错误;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正确,因
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A、甲和丙中均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说明二者均已饱和,根据乙物质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可知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20℃时,据图可知,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丙>甲,故B错误;
C、20℃时,据图可知,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故C错误;
D、乙物质已经完全溶解在水中,如升高温度可能不会对溶质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12.现有100mL 20%的硫酸,其密度为1.14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含溶质20 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
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三岔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20%的硫酸溶液100mL中含溶质质量=100mL×1.14g/cm3×20%≠20g,故A不正确;
B、20%的硫酸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是20g,溶质质量:溶液质量=20:100≠1:4,故B不正确;
C、20%的硫酸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是20g,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0:
(100﹣20)=1:4≠1:5,故C不正确;
D、20%的硫酸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20g,溶液质量:溶剂质量=100:(100﹣20)=5:4,故D正确。

故选:D。

13.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
【来源】2016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故A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用蒸发或降温,故B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15g
×100%<15%,故C错误;
100g+15g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此温度下,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为130克,故D错误。

故选B。

14.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和植物油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B.将2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质量多
D.溶解和乳化都能使物质混合得更为均匀
【来源】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化学三模试题-2018.6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将2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故选项说法错误。

C、要比较溶质的多少,溶液的量必须固定,溶液的状态和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饱和溶液含溶质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解和乳化都能使物质混合的更为均匀,溶解得到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乳化得到的只是暂时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B.用等质量的a、b、c 三种固体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c溶液 > b溶液 > a溶液
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 a = c
D.将t2℃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a > b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曲靖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a的溶解度为80,表示t2℃时在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80ga,故50g水中只能溶解40g,所以得到90g a的饱和溶液,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用等质量的a、b、c 三种固体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水的质量a<b<c,所以所得溶液质量的大
小关系是:c溶液 > b溶液 > a溶液,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10C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0C时,都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不变,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晶体析出,而在t10C 时:b的溶解度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也大于a,而对于c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t10C升温到t20C,溶液中有溶质结晶析出,成为t20C的饱和溶液,而在t20C时,物质c的溶解度要小于t10C时a的溶解度,故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若将t10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0C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比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要更大,故将t2℃时a、b 两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b,但这里没有注明是等质量,错误,故选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使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 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湘潭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说法正确;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B说法正确;C、溶质质量分数:,
故C错;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不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
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烟台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故A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
只能溶解25g甲物质,所以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5g
25g+50g
×100%=33.3%,故B
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所以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
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B。

18.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省南京市)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

【详解】
A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选项A 不正确;
B 、t 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 ,即每100克溶剂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有20克溶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选项B 不正确;
C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C 正确; D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由t 3℃降温至t 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不是饱和溶液,析出甲的质量不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19.如图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 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30℃时,将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C .从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推知,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分别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都逐渐减小,直至相等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A 、30℃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故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 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正确;
B 、30℃时,将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
C 、从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推知,A 、B 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但是不意味着其他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错误;
D 、分别将A 、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A 、B 的溶解度都逐渐减小,且有交点,故其溶质质量分数都逐渐减小,甚至相等,正确。

故选C 。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
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0.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来源】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开滦十中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溶液析出晶体,所以溶液变浑浊,故A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解度减小,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故选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解度减小,溶液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
和D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A=B>C
C.t2℃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C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来源】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曲线图可得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法正确;
B、由曲线图可得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A=B>C,说法正确;
C、此题可设溶剂都为100g,那么溶质的量决定溶质的质量分数,t2℃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溶解度下降至25g,溶液中的溶质也变为25g,但C的溶解度是增大的,溶质不变,那么A、C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C,说法错误;
D、由溶液的均一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那么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5g/(25g+100g)×100%=20%,说法正确。

故选C
22.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D.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咸宁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所示图像可知,在3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均大于30g。

即: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二者都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均为30g,溶剂质量均为100g,因此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A正确;
B、要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相溶解度应小于30g。

根据图像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可以小于30g,但通常情况下(图中温度范围内)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大于30g,所以可以通过降温使上述溶液中硝酸钾溶液转为饱和溶液,但氯化钠溶液无法通过降温成为饱和溶液,选项B不正确;
C、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时,其溶解度大于30g,所以溶液中溶质仍为30g,溶剂质量为100g,二者的质量为3∶10,选项C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