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件-《会计基础(第二版)》-A42-3613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主体这一基本假设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 动。
应当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对等的概念。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 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一节
会计基本前提与会计记账基础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一、会计基本前提
会计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 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假定。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一般来说,凡拥有独 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和盈亏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单位或组 织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 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 互可比。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 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 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 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包 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 及时性等。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一、可靠性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熟悉市场情况的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
第四节
会计准则体系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一、会计准则的构成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 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 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手段。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又称结算价值。在这种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 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构建该资产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 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 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 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二、企业会计准则
1.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居于统驭地位,是制定具体准则、应用指南、 解释公告的依据。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2.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主要是规范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为企业 处理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具体而统一的标准。
(1)一般业务准则 一般业务准则规范了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 披露要求。 (2)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 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规范了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披 露要求。 (3)报告准则 报告准则主要规范了各类企业通用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节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对会计主体的某项经济业务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及其进一步划分的会计科目加以确认的过程。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交易、事项都需要以某种尺度为标 准确定它的量,要正确进行计量,关键是明确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 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 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二、会计记账基础
会计记账基础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 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 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 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目录
CONTENTS
1 第一节 会计基本前提与会计记账基础 2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 第三节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4 第四节 会计准则体系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学习目标
1.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记账理论基础。 2.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3.理解会计计量与会计确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 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记账基 础。
2.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记账基础。收付实现制也 称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 用的一种方法。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或负债应按其取得或构建 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进行核算。
2.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 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 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 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章 会计基本理论
四、可比性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 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