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室内排水管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节室内排水管道
1. 室内排水系统
1.1 系统的组成
室内排水系统由受水器、存水弯、排水管道、通气管及清扫设备等组成,如图2—51所示。

图2—51 室内排水系统图
1—卫生器具;2—存水弯;3—排水支管;4—排水立管;5一排出管;6—专用通气立管;7一环形通气管;8一检查口;9.10—清扫口
1.1.1 受水器:指卫生器具、雨水斗及地漏。

1.1.2 存水弯:是连接在受水器与排水支管之间的管件,利用水封来阻止室外排水管道中的有害气体、臭气及虫类通过卫生器具进入室内。

如卫生器具本身已有存水弯,则不需再安装。

1.1.3 排水管道:由排水支管、排水立管和排出管组成。

排水支管是将卫生器具或其他设备流来的污水排到立管中去的横支管;排水立管是连接各排水支管的垂直总管;排出管是立管与检查井之间的埋地管道。

1.1.4 通气管:污水立管上部、排水设备以上通出屋顶与大气相通的立管。

作用是使室内外排水管与大气相通,减少排水管内空气的压力波动,保护存水弯水封不被破坏,保证排水管道的水流畅通,同时将排水管道中的臭气和有害气体排到大气中去。

1.1.5 清扫设备:是指排水管道上装设的检查口、清扫口及室内检查井等。

1.2 系统的分类
室内排水系统根据所排除水的性质,可分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水系统。

1.2.1 生活污水系统:从住宅、公共建筑和工厂卫生间内各种卫生器具排出的污水,可分为粪便污水和生活废水。

1.2.2 生产废水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或废水。

1.2.3 雨水系统:屋面的雨、雪等降水。

1.3 系统的分流与合流
排水系统应根据污水性质、污染情况,结合室外排水系统的设置、综合利用及水处理要求等,采用分流制或合流制。

1.3.1 室外无污水管道时,生活污水一般与生活废水分流,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

当室外有污水管道时,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宜合流排出。

1.3.2 当建筑物采用中水系统时,生活废水与生活污水宜分流排出。

1.3.3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废水、含有大量油脂的生活废水及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需回收利用的生活废水、生产废水等应分流排出。

1.3.4 生活污水不得与雨水合流排出。

1.3.5 公共厨房的废水在除油前应与生活污水分流排出。

1.3.6 建筑物雨水应单独排出。

1.3.7 生产废水如不含有机物而带有大量泥沙、矿物质时,经机械处理后可排入室内雨水管道。

2. 排水设施、通气管及管道
2.1 排水设施 ,
2.1.1检查口和清扫口
检查口为可双向清通的管道维修口,清扫口仅可单向清通。

它们的设置要求如下。

(1)立管上检查口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0m,但在建筑物最底层和设有卫生器具的二层以上坡顶建筑物的最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平顶建筑可用通气管顶口代替检查口。

当立管上有乙字管时,在该层乙字管的上部设置检查口。

检查口的设置高度,从地面至检查口中心
宜为lm,并应高于该层卫生器具上边缘150mm。

(2)在连接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上,宜设置清扫口。

清扫口应设置在楼板或地坪上与地面相平,污水管起点的清扫口与污水横管相垂直的墙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若污水管起点设置堵头代替清扫口时,堵头与墙面距离不
得小于400mm。

(3)在水流转角小于135°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4)污水横管的直线管段,按表2—48规定的距离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表2—48 污水横管的直线管段上检查口或清扫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5)埋设在地下或地板下的排水管道的检查口,应设在检查井内。

(6)管径小于lOOmm的排水管道上设置清扫口,其尺寸与管道同径;管径等于或大于lOOmm的排水管道上设置清扫口,其尺寸采用lOOmm。

2.1.2 检查井
检查井为检查和清除排水管堵塞的装置,它的设置要求如下。

(1)排出管与室外排水管道连接处,应设置检查井。

检查井中心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3.Om。

(2)从污水立管或排出管上的清扫口至室外检查井中心的最大长度要求见表2—49。

表2—49 排出管的最大长度
(3)生活污水管道不宜在建筑物内设置检查井。

当必须设置时,应采取密闭措施。

(4)检查井的内径根据所连接的管道管径、数量和埋设深度确定。

井深小于或等于1.0m时,井内径可小于0.7m;井深大于1.0m时,其内径不宜小于0.7m。

检查井为方形时,其内边长即为内径。

2.1.3 地漏
地漏用于排泄卫生间、盥洗室等室内的地面积水,形式有钟罩式、筒式、浮球式等,其设置要求如下。

(1)厕所、盥洗室、卫生间及其他房间需经常从地面排水时,应设置地漏。

地漏设置在易溅水的器具附近及地面的最低处,地漏的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lOmm,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

(2)建筑物的管道技术层内宜设置地漏,以排除可能的漏水或检修时的漏水。

(3)淋浴室内地漏的直径,可按表2—50确定。

当采用排水沟排水时,8
个淋浴器可设置一个直径为lOOmm的地漏。

表2—50 淋浴室地漏直径
2.1.4 水封装置
水封装置的作用是防止室外排水管道中的臭气和其他有害、易燃气体及虫类通过卫生器具侵入室内,常用的水封装置有存水弯和水封井。

存水弯的形式有管式、筒式、碗式、瓶式等(图2—52),存水弯的设置要求如下。

图2—52 存水弯形式
1一P弯;2-S弯;3--U弯;4一瓶形;5—钟罩形;6—筒形
(1)卫生器具与生活污水管道连接时,应在排水口下设置存水弯(卫生器具构造内已有存水弯除外),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

(2)卫生器具不便安装存水弯时,应在排水支管上设水封井或水封盒。

水封井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0.1m,水封盒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O.05m。

(3)污水盆、洗涤盆、洗脸盆和小便器的存水弯,应有清扫装置(如外方管堵、活盖、拆卸接口等);若支管长度小于25m且无弯管时,则支管上可不装检查口、清扫口。

(4)排水设备的水封与排水支管尽量设置在地面上。

(5)设置在同一房间内的成组洗脸盆,其数量不超过6个时,可共用一个管径为50mm的存水弯。

医院建筑内门诊、病房、医疗部门等的卫生器具不得共用存水弯。

(6)在生活污水管上设置存水弯或水封井时,应设在水平排水支管上,不得设在通向室外检查井的污水排出管上,以免阻断室内外排水管网的通气。

2.1.5 雨水斗
雨水斗的作用是汇集屋面雨水,使其通过雨水管道排放。

常用的雨水
斗有65型、79型、87型等。

雨水斗的设置要求如下。

(1)屋面排水采用内排水时,在天沟进入雨水排水管道入口处设置雨水斗。

设在阳台、花台、供人们活动的屋面和窗井处的雨水斗,可采用平篦式雨水斗。

(2)布置雨水斗时,以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天沟排水分水线,否则应在该缝两侧各设一个雨水斗。

当两个雨水斗连接在同一根立管或悬吊管上时,采用伸缩接头并保证密封。

(3)防火墙处设置雨水斗时,在防火墙的两侧各设一个。

(4)寒冷地区,雨水斗应布置在受室内温度影响的屋面及雪水易融化范围的天沟内。

(5)接入同一立管的雨水斗,其安装高度宜在同一标高层。

当雨水立管的设计流量小于最大设计泄流量时,可将不同高度的雨水斗接入同一立管或悬吊管。

2.2 通气管
通气管的作用是使室内外排水管与大气相通,减少管内空气的压力波动,保护存水弯水封不被破坏,使排水管道的排水畅通,同时将排水管内的臭气和有害气体排到大气中去。

常用通气管的形式有器具通气管(小透气)、环形通气管、安全通气管、专用通气管、结合通气管等,如图2—53所示。

通气管的设置要求如下。

图2—53 通气管系统
1—排水立管;2一主通气立管;3—伸顶通气管;4一副通气立管;
5一环形通气管;6一安全通气管;7一检查口;8、9一清扫口 2.2.1 生活污水管道应设置伸顶通气管。

当无条件设置伸顶通气管时,可设置不通气立管,不通气立管的排水能力应符合规范或标准的规定。

2.2.2 生活污水立管所承担的卫生器具排水设计流量,超过无专用通气立管的排水立管最大排水能力时,应设专用通气立管。

2.2.3 连接4个及4个以上卫生器具并与立管的距离大于12m的污水横支管和连接6个及6个以上大便器的污水横支管应设环形通气管。

环形通气管在横支管上最始端的两个卫生器具间接出,并在排水支管中心线以上与排水支管呈垂直或45°连接。

2.2.4 对卫生、安静要求标准较高的排水系统,如高级宾馆等,生活污水管道宜设置器具通气管,器具通气管设在存水弯出口端。

2.2.5 器具通气管、环形通气管应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少于0.15m处接出,并按不小于0.01的上升坡度与通气立管相连。

2.2.6 专用通气立管每隔2层、主通气立管每隔8-10层设结合通气管与排水立管连接。

结合通气管下端宜在污水横支管以下与排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上端可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小于0.15m处与通气立管以斜三通连接。

2.2.7 专用通气立管和主通气立管的上端可在最高层卫生器具上边缘或检查口以上与排水立管通气部分以斜三通连接,下端应在最低排水横支管以下与排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

2.2.8 通气管的管径应根据排水管排水能力、管道长度确定,不宜小于排水管管径的1/2,其最小管径可按表2—51确定。

表2—51 通气管最小管径(mm)
注:1.通气立管长度在50m以上者,其管径应与排水立管管径相同。

2.两个及两个以上排水立管同时与一根通气立管相连时,应以最大一根排水立管按上表确定通气立管管径且其管径不宜小于其余任何一根排水立管管径。

3.结合通气管管径不宜小于通气立管管径。

2.2.9 当两根或两根以上污水立管的通气管汇合连接时,汇合通气管的断面积应为最大一根通气管的断面积加其余通气管断面积之和的0.25倍。

2.2.10 伸顶通气管高出屋面不得小于0.3m,且必须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在通气管口周围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口应高出窗顶0.6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

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面上,通气管口应高出屋面2.0m并根据防雷要求考虑防雷装置。

2.2.11 污水立管上部的伸顶通气管管径可与污水管相同,但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3°C的地区,应在室内平顶或吊顶以下0.3m处将管径放大一级。

2.3 排水管道
2.3.1 材料的选用
排水管道材料可参照表2—52选用。

2.3.2 材料的性能与规格
(1)排水铸铁管
排水铸铁管有排水用灰口铸铁管(YB/T 5188—93)、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GB/T12772—91)和节套式排水铸铁管(泰隆管道设备有限公司标准SMGA01—96),分别适用离心铸造、砂模铸造和连续铸造。

排水铸铁管的规格、壁厚等级和接口型式见表2—53,水压试验要求见表2—54。

表 2—52 排水管道材料的选用
表 2—53 排水铸铁管规格
表 2—54 排水铸铁管水压试验标准
(2)硬聚氯乙烯排水管
硬聚氯乙烯排水管分为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GB/T5836—92)、排水用芯层发泡硬聚氯乙烯管(GB/T16800)、室外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Q/TEFT01—94)和建筑用硬聚氯乙烯雨水管(DB 31/74—91)等,具有重量轻、易切断、连接简便、水力条件好的特点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排水铸铁管,得到广泛的应用。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适用于建筑高度不大于lOOm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内连续排放温度不大于40°C、瞬时温度不大于80°C的生活排水系统和管道布置在室内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室外埋地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适用于排放温度不大于40°C、瞬时温度不大于80°C的室外埋地生活及雨水排水系统。

硬聚氯乙烯雨水管适用于管道布置在室内、外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其中室内及埋地敷设时采用圆形断面管。

3. 排水管道安装
3.1 管道的连接
3.1.1 排水用灰口铸铁管和球墨铸铁管采用承插式连接,其接口以麻丝填充,用水泥或石棉水泥打口,用于高层建筑时也可用青铅。

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采用橡胶圈法兰压盖连接。

上述两种连接方法、要求详见第五节中的相关内容。

3.1.2 节套式排水铸铁管采用密封橡胶套筒、不锈钢节套紧固连接。

连接方法、要求详见第五节中的相关内容。

3.1.3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采用承插黏接连接;室外埋地排水硬聚氯乙烯管可采用承插黏接连接,当管子的公称外径等于或大于200mm时,宜采用R—R承口橡胶圈连接;硬聚氯乙烯雨水管敷设于室内时采用承插黏接连接,敷设于室外时不宜采用黏接或嵌橡胶圈连接。

硬聚氯乙烯排水管的承插黏接连接方法、要求详见第五节中的相关内容。

3.1.4 在排水系统中采用无缝钢管是为了解决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内排水管道的承压问题,无缝钢管连接时通常采用焊接连接方式、要求(详见第
五节中的相关内容)。

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采用螺纹连接(详见第五节中的相关内容),与排水铸铁管连接时,钢管插入铸铁管承口端要稍作翻边,然后按排水铸铁管承插连接方式连接。

3.2 室内排水管道安装
3.2.1 排出管铺设
(1)排出管一般铺设在地下或地下室。

排出管穿过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筑物的墙壁时应设置防水套管;穿过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宜小于0.15m。

(2)与室外排水管道连接时,排出管管顶标高不得低于室外排水管的管顶标高。

其连接处的水流转角不得小于90°,当有跌落差不大于0.3m时,可不受角度的限制。

(3)排出管与排水立管连接时,其端部宜采用两个45°弯头或弯曲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弯头。

3.2.2 排水立管敷设
(1)排水立管一般在墙角明装,当建筑物有特殊要求时,可在管槽、管井暗装,考虑到安装和检修方便,在检查口处设检修门。

(2)排水立管应设在靠近最脏、杂质最多的排水点处。

(3)生活污水立管不得穿越卧室、病房等对卫生、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

(4)排水立管应避免轴线偏置,当受条件限制时,宜用乙字管或两个45°弯头连接。

(5)排水铸铁管立管的管卡间距不得大于3m。

当建筑物层高小于或等于4m时,排水铸铁管立管可每层只安装1个管卡,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支墩或采取牢固的固定措施。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立管的支承件间距,当立管外径为50mm时不大于1.2m,外径为75mm及以上时不大于2m。

(6)排水管道穿墙或楼板应配合土建预留孔洞,预留孔洞的尺寸见表2—55。

表2—55 排水管道预留孔洞尺寸(mm)
3.2.3 排水横支管敷设
(1)排水横支管一般应地下埋设或地面上楼板下明设,如建筑或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可在管槽、管井、管沟或吊顶内暗设,但应便于安装和检修。

(2)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不得敷设在食品和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和变配电间内。

(3)排水管道尽量避免布置在食堂、饮食业的主副食操作烹调的上方,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4)排水管道不得穿过沉降缝、烟道和风道,并不得穿过伸缩缝。

当受条件限制必须穿过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如穿越伸缩缝时,可在管道上设置伸缩器或可挠式接头。

(5)卫生器具排水管与排水横支管连接时,宜采用90°斜三通。

(6)排水管道的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宜采用45°三通、45°四通、90°斜三通、90°斜四通。

(7)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排水立管仅设置伸顶通气管时,最低排水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距排水立管管底垂直距离,不得小于表2—56的规定。

排水支管连接在排出管或排水横支管上时,连接点距立管底部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0m。

当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的连接不能满足上述两条款的要求时,则排水支管应单独排出室外。

(8)生活污水管道的坡度,宜按表2—57确定。

表 2—56 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立管管底的垂直距离
注:当与排出管连接的立管底部放大一号管镜或横干管比与之连接的立管大一号管井时,可将表中垂直距离缩小一档。

表 2—57 生活污水管道的坡度
(9)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宜按表2—58的规定。

表 2—58 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mm)
表 2—59 明装排水管道距墙和柱表面尺寸(mm)
(11)连接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规格及离墙距离尺寸,应根据卫生器具的型号、规定确定,在土建施工时做好预留孔洞工作。

常用卫生器具排水支管预留孔洞的位置与尺寸见表2—60。

表 2—60 预留孔洞位置及尺寸
(12)排水铸铁管横管采用吊钩或卡箍固定在承重结构上,间距不得大于2m。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横管采用专用支承件固定,其间距不应大于表2—61的规定。

表 2—61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横管采用支承件间距
(13)暗装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应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不低于底层地面高度。

灌水15min后,若水面下降,再灌满延续5min,以液面不下降为合格。

对楼层吊顶内的排水管道,可采用充气胶囊封堵排水立管,然后向管内灌水,灌水高度不超过8m ,检查排水横支管及立管的接口密封情况,见图2—54。

图 2—54 吊顶内排水管道的灌水试验
(14)室内排水管道的安装允许偏差要求见表2—62。

表 2—54 排水管道的安装允许偏差
3.2.4 排水铸铁管安装
(1)安装的管子、管件应作外观检查,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内外表
面应整洁、壁厚均匀,无浮砂、包砂和粘砂,不得有裂缝、砂眼、飞刺和
瘪陷。

承口的内、外径及管件造型要规范。

管子、管件的表面漆层应完整
光洁,附着牢固。

(2)排水铸铁管在安装前,通常需逐根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0.15MPa 左右。

(3)管子通常采用砂轮切割机切断,采用手工断管时,可在断口处垫上木块,然后用手锤轻轻敲打锋利的錾刀进行切断。

管子切断后,要求断口齐整,无缺口和裂缝,管口端面与管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2nnn。

(4)管道安装顺序一般为先装排出管、后装立管和横支管。

如排出管敷设于地下室时,应先从底层立管装起,最后再安装排出管。

(5)敷设于高耸构筑物和建筑高度超过lOOm建筑物内的排水立管,其接口应采用柔性接口。

排水立管高度在50m以上,或在抗震设防8度地区的高层建筑,应在立管上每隔两层设置柔性接口;在抗震设防9度地区,立管和横管均应设置柔性接口。

(6)在安装节套式排水铸铁管支吊架时,其水平横管道的支吊架设置要求如下:
在直线横管段的每个节套连接处均设置支吊架,支吊架距节套的距离应小于或等于0.45m,且直线横管段支吊架的间距不得超过3m,见图2—55(a)。

当横管较长且由多个管配件组成时,采用在每个配件处设置支吊架的方法,见图2—55(b)。

悬吊在楼板下的横管距楼板距离大于0.45m时,应在梁或楼板下设置刚性支吊架。

不能设置刚性支吊架时,应设置防晃支架,见图2—55(c)。

图 2—55 节套式排水铸铁管横管支吊架安装 (7)节套式排水铸铁管在横管转弯处,应设拉杆装置,如图2—56所示;在立管转弯处应设置固定装置,如图2—57所示。

图 2—56 拉杆装置 图 2—57 立管固定装置
(8)对暂不安装的管子敞开口,为了防止各类杂物进入而堵塞管道,可用麻袋等封堵管口,上面用石棉水泥覆盖。

也可按管子口径制作钢板盲板,在盲板上焊上螺母,用螺栓将盲板固定在管口上。

(9)排水管在安装过程中,立管底部宜敞开,暂不连接;各类存水弯、弯头的清扫口暂不予封闭,这样一旦有杂物进入管内,即可从这些敞开口中掉出来。

(10)承插式排水铸铁管安装时,应根据尺寸和安装难易程度,在地面进行预制,一般在预制后第三天即接口凝固后再吊装。

(11)排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做通球试验,将直径为排水立管内径3/4的皮球或木球从立管顶端投入,以球能顺利从排出管滚出为合格。

若通球受阻,应查明受阻部位进行疏通。

(12)系统通水试验时,按给水系统的1/3配水点同时开放,检查各排水点是否畅通,接口处有无渗漏。

3.2.5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安装
(1)安装的管子、管件应具有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合格证,并应有明显的生产厂名、规格标志。

(2)管子、管件安装前,应在同一批中抽样进行外观检查和必要的物理、力学性能检查。

要求管子的规格尺寸偏差在允许范围内,管件的壁厚不小于相应管材的壁厚。

管子、管件的颜色一致,无色泽不均匀及分解变色线。

管子的内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裂口和明显的
痕纹。

管件应完整无缺损,浇口及溢边修除平整,内外表面平滑,无明显痕纹。

(3)管道明敷或暗敷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使用要求和建筑平面布置确定。

在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0°C以上,且极端最低气温—5°C以上地区,可将管道设置于外墙。

高层建筑室内排水立管宜暗设在管道井或管窿内。

(4)管道埋地铺设时,先做室内部分,将管子伸出外墙250mm以上。

待土建施工结束后,再铺设室外部分,将管子接入检查井。

埋地管道的管沟底面应平整,无突出的尖硬物,一般可做100~150mm砂垫层,宽度不小于管径的2.5倍,管顶用细土填至管顶以上至少200mm。

(5)管道不宜布置在热源附近,如不能避免且管子表面受热温度大于60°C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立管与家用灶具边净距不得小于0.4m。

(6)结合通气管当采用H管时可隔层设置,H管与通气立管的连接点应高出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

当生活污水立管与生活废水立管合用一根通气立管,且采用H管为连接管件时,H管可错层分别与生活污水立管和废水立管间隔连接,如图2—58所示。

但最低生活污水横支管连接点以下应装设结合通气管。

图2—58 H管件设置示意
1一H管件;2一污水立管;3—专用通气立管; 4一废水立管;5一伸缩节
(7)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清扫口、检查口的设置要求如下:
立管在底层和在楼层转弯时应设检查口,检查口中心距地面宜为1m。

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3°C的地区,立管尚应在最高层离室内顶棚0.5m处设置检查口。

立管宜每六层设一个检查口。

在水流转角小于135°的横干管上,应设检查口或清扫口。

公共建筑内在连接4个及4个以上的大便器的污水横管上宜设置清扫口。

横管、排出管直线距离大于表2—63的规定值时,应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表2—63 横管的直线管段上检查口或清扫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8)管道是否设置伸缩节,应根据环境温度变化和管道布置位置确定。

当管道设置伸缩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层高小于或等于4m时,污水立管和通气立管应每层设一伸缩节;
当层高大于4m时,其数量应根据管道设计伸缩量和伸缩节允许伸缩量计
算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