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件缺陷分析与改善(二)熔接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塑件缺陷分析与改善(二)熔接线
熔接线是塑件表面的一种线状痕迹,是由注射或挤出中若干股流料在模具中分流汇合,熔料在界面处未完全熔合,彼此不能熔接为一体,形成熔合印迹,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及力学性能。

熔接线的位置强度是周围塑料强度的40%到95%,熔接线还给制品设计和塑件的寿命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应尽可能地予以避免或改善。

在注塑成型制品的众多缺陷中,熔接线是最为普遍的,除少数几何形状非常简单的注塑件外,大多数注塑件上都会有熔接线产生,形状通常为一条线或v 形槽,尤其是使用多浇口模具和嵌件的大型复杂制品,下面对熔接线的成因及改善作简要分析。

1、设备方面注塑机容量小,塑化量超过注塑机容量的75%以上,可能会造成塑化不良,熔体温度不均,影响材料熔合。

为改善熔接线,必要时更换塑化容量大的注塑机。

2、模具方面(1) 在熔接线部位改善模具的排气效果。

(2) 模具温度过低,应适当提高模具温度或有目的地提高熔接线处的局部温度。

在模具上的(产生熔接线部位)加电热棒,局部升高模温。

(3) 调整浇口位置和数量,将熔接线转移到装配后能遮处或不明显的地方。

(4) 适当加大主、分流道及冷料穴的尺寸,防止冷料进入模具内增大熔接线的明显程度。

(5) 增加模具水道数量,减小模具的温度梯度,可改善熔接线。

(6) 对于圆环形产品,将轮辐式浇口改成中央圆盘式膜浇口。

(7) 调整浇口位置或浇口数量,增大熔接线的汇合角(汇合角大于75度),则可以改善。

(8) 对于壁厚不均,引起进胶不均匀产生的熔接线,在模具设计时使用“限流”和“导流”设计概念,确保其熔料均匀流动,可改善此种熔接线。

(9) 对于玻纤增强塑料或含有金属粉的色粉,产生的熔接线无法改善时,可在熔接线部位开设溢流穴(冷料井),将夹水纹移到溢流穴内,再加工掉(其厚度需接近壁厚才有效。

(10) 利用抽真空注塑模具或蒸汽模具(高温无痕模具),则可改善熔接线。

(11) 改善模具的脱模斜度和胶件的脱模效果,防止注射过程打脱模剂引起的熔接线。

3、工艺方面 (1) 提高注射压力,延长注射时间,可提高熔合效果。

(2) 调整注射速度,高速可使熔料来不及降温就到达汇合处。

(3) 提高料筒和喷嘴的温度,塑料的粘度小,流态通畅,熔接痕变细。

(4) 少用脱模剂,特别是含硅脱模剂,脱模剂影响料流融合。

(5) 降低合模力,以利排气。

(6) 提高螺杆转速,使塑料粘度下降。

(7) 增加背压压力,使塑料密度提高。

4、原料方面(1) 原料应充分干燥。

(2) 尽量减少配方中的液体添加剂。

(3) 对流动性差或热敏性高的塑料适当添加润滑剂及稳定剂,必要时改用流动性好的或耐热性高的塑料。

5、产品设计方面 (1) 壁厚小,应加厚制件以免过早冷却。

(2) 产品设计时应当尽量保持壁厚均匀,使得熔料前沿不会被分开。

(3) 金属嵌件位置不当,应加以调整。

(4) 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到用纤维时熔接线的强度问题,避免有强度要求的区域有熔接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