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良种培育和高效栽培示范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杉木造林的迅速发展加强了杉木良种培育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了杉木造林的成材率,也是目前杉木种植发展阶段中的主要任务。
根据目前我国杉木种植的发展情况来看,快速的发展导致出现了杉木幼苗质量低下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积极推广杉木良种培育和高效栽培技术来进行改善。
1.杉木良种培育
1.1选择良种
为了保证杉木种植能够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在选种的时候需要选择经国家或省(自治区)级以上品种委员会审定的良种种子,并且颗粒饱满的种子,这样在后期的发芽和生长速度才会较快。
另外种子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因此在选种的时候需要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杉木种子。
良种选择是杉木种植阶段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做好良种选择、培育工作才能够减少后期出现病虫害的概率。
1.2沙床播种
首先是构建砂床,沙床通常设定在苗圃地周围,选择在背风、阳光充足以及水源便利的地方,沙床的长宽高为10m×1m×5cm,苗床之间需要留出30cm左右的步道沟。
在耕地的时候需要按照每公顷地2.7kg的量将生石灰均匀的铺散在沙床上,并且将表面土壤铺平整。
其次是催芽播种,使用条播的方式将种子均匀撒在种植沟内,播种之后在种子上覆盖一层1cm左右厚度的细土即可。
最后在土壤表面覆盖1层稻草来保持苗床的土壤湿润度。
1.3芽苗移栽
首先是苗床建设,苗床土壤必须保证基肥的充足,苗床地面必须要没有杂石,疏松平整。
其次是芽苗切根,当杉木芽苗生长到3~4cm高之后,可以起苗定植,起苗的时候应当选择在阴天或是晴天早上或傍晚,起苗之前需要将苗床、沙床土壤淋湿。
最后是杉木芽苗定植,芽苗定植的行间距控制在10cm×12cm即可,移栽后可以将0.01%高锰酸钾溶液加入到定根水中淋湿苗床,目的是进行消毒。
采用轻基质网袋育苗,是培育壮亩,提高造林成活率,延长造林季节,克服杉木造林季节的限制,促进苗木早期生长,实现林木速生丰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轻基质育苗的容器材料为无纺布,容器规格为5×10㎝;轻基质成份主要有泥炭土、椰糠、木糠、杉皮粉、松皮粉以及肥料等,可根据当地的材料供应情况来选择基质成份。
当幼苗高5~8㎝时,即可移栽到网袋容器。
移栽前3天,基质土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移苗时先将小苗淋透,然后用竹签将幼苗轻轻挑起,植入容器袋中。
移苗后要及时浇水,并加盖70%遮阳网。
1.4水肥管理
施肥则主要以基肥和追肥为主。
初期整地的时候需要使用60kg左右的复合肥作为基肥。
追肥则根据杉木幼苗出土的实际生长情况来进行。
若是苗圃地内的幼苗生长速度较慢,那么需要在7月和8月分别进行1次施肥,选择在阴雨天进行施肥,单次施肥量应用控制在每公顷地施用0.33~0.67kg复合肥为准。
2.杉木高效栽培
2.1造林技术
2.1.1造林地选择
杉木造林地应当选择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湿润、通透性和排水性良好,腐殖质含量高的酸性或微酸性林地。
2.1.2造林地整地
在造林前3个月将造林地上的所有杂灌、藤、草等全部砍倒,在周围设好防火阻隔带,必要时可选择有利天气进行焚烧炼山。
然后沿等高线进行穴状整地,种植穴规格为50 cm(面宽)×40 cm(深)×25 cm(底宽)。
整地时将杂根和大的石块剔除,将表土和心土分开放置,翻出的土壤经过充分晒垡后再回土。
2.1.3栽植密度
为了确保林地通风和光照情况良好,林地的植密度不宜过大,但是也不能过低,需要控制好中间值。
立地条件一般且以培育中小径材为目的的初植密度以200株
杉木良种培育和高效栽培示范推广
陆成兵
(隆林各族自治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隆林 533400)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杉木种植的成活率和成材率,需要加强对杉木良种培育、高效栽培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从源头分析杉木良种培育技术,加强对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杉木种植产量和品质,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杉木;良种培育;高效栽培
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20-35-0094
为宜,株行距为1.7×2.0米;立地条件较好且以培育中大径材为目的的初植密度以167株为宜,株行距为2.0×2.0米;通常杉木造林的密度应当控制在每公顷林地种植2505~3000株左右,这样既能够保证杉木获得良好的生长,还能够确保杉木种植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
2.1.4苗木选择
选择苗径粗壮,木质化程度高,输导组织发达;针叶尖挺,浓密而有光泽;饱满壮硕,外包鳞片,侧根、须根要多;无机械损伤的一、二级合格苗。
裸根苗要求苗高35㎝以上,地径0.5㎝以上;容器苗(轻基质)要求苗高25㎝以上,地径0.4㎝以上进行造林。
2.1.5栽植技术
通常杉木种植时间会选择在2~3月选择阴天、小雨天或者雨后晴天进行苗木栽植。
在种植前的一到两天可以将苗木挖出,挖出的时候尽可能多带宿土,并将苗木放置在阴凉的地方,穴底回1/3表土后,用黄心土和水拌成稀泥浆进行苗木浆根,栽植时适当深栽,深栽至苗木地上部分的1/2左右,以便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同时减少萌蘖。
最后在穴上再覆些松土,略高于地面,防止雨季积水。
2.2幼林抚育管理
如有条件,在造林后可即用枯枝落叶、碎草等覆盖穴面,以防暴雨时雨滴击溅表土,同时也可减少蒸腾失水。
栽植后的前两年,需要加强除草松土环节的工作,为杉木的生长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
分别于每年的5月和9月抚育2次,第3年于5月抚育1次。
之后根据林地的具体情况而定。
抚育时应先清除杂草,对根颈培土,剪除萌蘖条。
首先要注重林地除草工作的彻底性,将杉木林地内的杂草、灌木丛等杂物全部清除干净。
其次在松土除草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损伤到杉木的根系,避免影响到杉木的正常生长。
另外还可以根据林地的地势地貌等显示情况选择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等方式。
造林后1年需对成活率低于85%林地进行补植。
为了培育干形较好的林木,抚育过程中要对幼树进行抹芽,即当幼树的树干上萌发的幼芽尚未木质化时,将距离地面树高1/2以下的嫩芽抹掉,以防止养分分散,促进幼树高生长,同时避免幼龄林过早修枝。
2.3施肥
有条件或经济能力允许,可对幼龄林、甚至中龄林和近熟林进行施肥,提高杉木的产量和质量。
造林当年一次性施入磷肥作基肥较好,每坎放0.25㎏;造林后,幼林每年进行追肥,主要施磷钾肥,每株施0.1~0.2㎏;中龄林通常在第2次间伐后施肥,主要施氮磷钾复合肥,每株0.2~0.3㎏;近熟林一般在主伐前5~10年进行,主要施氮钾肥,每株0.3~0.4㎏。
基肥在表土回穴时施入,肥料与表土混匀;追肥采用沟施方法,在每株树上坡开一弧形沟进行施肥,追肥后立即覆土。
施肥前须松土,除净杂草,林地内的萌芽条要及时除尽,以免影响肥效。
2.4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能够促进杉木的进一步生长,定期展开间伐工作能够为杉木生长构建更好的环境。
首先要注意控制间伐的时间间隔,两次间伐时间不应间隔太密集,通常会在造林后的5~7年进行第1次间伐,然后再每隔3~5年间伐1次。
其次是要控制好杉木林地间伐的强度,第1次间伐量为初植密度的30%左右,第2次间伐量为初植密度的15%~2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杉木作为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在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2013年隆林县应用广西融安县西山林场国家林木良种基地生产的良种培育良种苗木100万株。
并在岩茶乡营建杉木示范林33.3公顷、介廷乡营建杉木示范林16.7公顷共计50公顷。
示范林当年造林成活率95%以上,第3.5年生平均树高4.3米,胸径5.7㎝,保存率95%;年平均树高1.2米,年平均胸径1.6㎝。
当地林农应用杉木优良品种高效栽培造林达335.2公顷。
在杉木良种培育和高校栽培工作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加强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够为杉木种植区的林农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杉木良种培育技术和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提升,并且加强对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推动杉木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炼平,黄婵.杉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探究[J].南
方农业,2020
[2]聂长梽.文山州杉木造林良种化的途径及推广应用[J].绿
色科技,2019
[3]吴建坤.杉木良种造林推广技术及其效益解析[J].绿色科
技,2019
[4]欧斌,宋墩福.推广良种良法,提高杉木人工林经济效
益[J].南方林业科学,2015
[5]广西林科院杉木研究团队.《杉木速生丰产林高效栽培
技术》,2016
[6]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林业实用技
术手册》[M],2013
作者简介:陆成兵(1976—),广西隆林,壮族,本科,工程师,营林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