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昭君出塞的历史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君出塞的历史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知识,从中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的内容,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并初步掌握运用图片、史料来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特别是围绕汉朝与匈奴的和战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历史知识,既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4.在探究活动中穿插的历史小品表演,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而设的小活动。
活动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一般以四人小组为宜。
2.教师在课前把预习提纲打印若干份,分发给各活动小组。
3.各小组在预习课文的前提下广泛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图片、资料或其他的辅助资料。
4.在班中民主推选若干人,组成评分小组。
5.各小组自定一个本次探究活动要讨论的中心议题。
要求所选议题是本课的重点或难点,小组成员要对所选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陈述,以利于所有小组参与讨论和学习。
活动步骤:
1.按活动小组抽顺序签,每组四人同时上台。
2.向台下同学及评分小组出示本小组的中心议题。
四人小组按课前准备好的进行分工合作,围绕中心议题分别进行陈述、表演或演讲,同时配合使用投影仪、录音机等辅助设备。
3.在各小组上讲台的同时,推选出的评分小组成员各自独立按下表评分。
4.在每个活动小组陈述结束后,评分小组当即亮出所评综合分,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由主持人宣布总得分。
5.有关说明
(1)在分小组活动时,尽量考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等各项能力强弱的搭配。
(2)评分标准除参照上表外,评分小组可灵活操作,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
活动过程:
以下是一个活动小组按上面设计的活动方案进行探究活动的精彩过程。
(四人小组上台,幻灯投影出他们的中心议题,并开始陈述)
甲同学: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小组和大家一起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围绕汉朝与匈奴的“和”“战”问题,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亲”政策?
我们四人小组经过反复讨论一致认为,应将“和亲”放在当时的历史环
境下加以考察,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下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不同,但一般来讲,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
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和亲的王朝。
那么,什么是“和亲”呢?和亲指的是我国历史上汉族封建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有时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联姻。
西汉初年,我国北方的匈奴族势力逐渐强盛,特别是冒顿单于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严于治军,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使匈奴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并不断侵扰西汉的北部边境。
当时西汉内部统治尚不巩固,社会经济还未恢复。
同学们可还记得,汉初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上朝的困难情景。
因而面对匈奴的侵扰,西汉政府无力对匈奴作战,于是刘邦采纳臣下提出的“和亲”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匈奴的单于为妻,每年还送去大量的丝绸、粮食、酒等物品,同匈奴结为兄弟。
刘邦以后,直至景帝时期,继续实行和亲政策,送给匈奴的东西也逐年增多。
西汉初期的和亲,是在西汉政府国力贫弱,忍辱求全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政策。
送去的公主,实际上和其他物品一样,是给匈奴贵族的礼品。
实行和亲政策,虽然并没有使匈奴贵族停止侵扰掠夺,但毕竟求得了匈奴“小盗入边,无大寇”的局面,为西汉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反击匈奴做好了准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乙同学: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已经强盛。
他认识到汉初屈辱的和亲政策,不能制止匈奴的侵扰,他决心彻底改变西汉被动挨打的局面,
便放弃了退让的和亲政策,对匈奴接连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
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发生于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
(丁同学投影《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随着乙同学的讲述,指图配合)这次战役汉武帝派作战英勇的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他们分道北上。
卫青行进千余里,穿越浩瀚的大沙漠,在漠北同匈奴的主力相遇,双方激战一天,大败匈奴。
霍去病也挥师北进,追歼匈奴兵。
经过漠北战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从此,“漠南无王庭”,汉朝取得了大片土地,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并移民屯田,进行开发。
百余年来,北方边境地区所受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除。
丙同学:(对上面内容做一简单总结)汉与匈奴之间的纷争是一场民族之间的纷争。
无情的军事冲突,给当时的社会生产和两族人民的生活都带来巨大损失。
当时河套地区、河西走廊、漠南等地,到处是烽烟滚滚,茫茫沙原上横卧着汉匈两族人民的尸体。
然而,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民族之间的纷争也是民族融合的前夜,当汉的边塞烽火熄灭之后,大批移民带去中原的生产技术进行经济开发,汉匈两族人民最初以交换生活必需品开始交往,并逐步恢复了两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下面是历史小品“昭君出塞”片断表演。
其中甲同学是旁白,乙同学扮演汉元帝,丙同学扮演王昭君,丁同学扮演呼韩邪单于)
(旁白):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为几部,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同汉朝订立了友好盟约。
汉元帝在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