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4单元16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一、读准字音
秉.烛(bǐnɡ) 琼筵..(qiónɡ yán) 羽觞.
(shānɡ) 二、辨识通假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叙说)
三、一词多义
(1)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动词,迎)忠言逆.
耳利于行(动词,抵触) (2)伸⎩⎪⎨⎪⎧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抒发)手指不可屈伸.
(动词,舒展,伸直) (3)良⎩⎪⎨⎪⎧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副词,诚,真)良.
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良好的,优秀的)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
实,志虑忠纯(名词,善良、贤良之人)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副词,果真,确实)秦王目眩良.久(副词,很)
(4)假⎩⎪⎨⎪⎧大块假.我以文章(动词,给予,授)假.
公济私(动词,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动词,借助)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形容词,假的, 不真实的)
(5)以⎩⎪⎨⎪⎧良有以.也(名词,原因)开琼筵以.坐花(连词,用来;来)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
文章(介词,用) (6)之⎩⎪⎨⎪⎧万物之.逆旅也(助词,的)会桃花之.芳园(补助音节,不译) 四、词类活用
(1)飞.
羽觞而醉月(使动用法,使……飞动) (2)秉烛夜.
游(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高谈转清.
(形容词作名词,清新的话题) (4)不有佳咏.
,何伸雅怀(动词用作名词,诗歌) (5)幽.
赏未已(形容词用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6)群季.
俊秀(形容词作名词,弟弟) (7)如诗.
不成(名词作动词,写诗) 五、古今异义
(1)大块..
假我以文章 古义:大自然。
今义:大派头;大的块头;指面积大的。
(2)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锦绣般的自然景物。
今义:用文字按一定章法写成的东西。
六、文言句式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判断句)
译文:天地,是万物的旅舍。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状语后置句)
译文:何况温暖的春天用烟柳美景来召唤我们。
(3)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
(4)会桃花之芳园。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聚会。
(5)罚依金谷酒数。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按照)金谷涧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 代 之 过 客 也。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见证了千百代的旅行者,见证了一切。
⎣⎢⎡⎦⎥⎤
“……者……也”表判断。
夫:用在句首表示阐发议论的语气。
逆旅:旅舍,客舍。
过客:旅客,旅行者。
而 浮 生 若 梦,为 欢 几 何?况且人生漂浮不定,好似梦幻,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
⎣⎢⎡⎦⎥⎤浮生:人生漂浮不定。
《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几何:多少。
古 人 秉 烛古人拿着蜡烛,
夜 游,良 有 以 也。
在夜间游乐,真是有原因的呀。
⎣⎢⎡秉烛夜游:指及时行乐。
秉,
拿着、手持。
《古诗十九首》: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良有以也:真是有原因的呀。
良,副词,诚、真。
以,原因。
况 阳 春何况温暖的春
召 我 以 烟 景,大 块 假 我 以 文 章。
天用烟柳美景来召唤我们,大自然又把锦绣风光展现给我们。
⎣⎢⎡况:何况。
阳春:温暖的春天。
以:介词,用。
烟景:春天烟柳美
景。
大块:大自然。
假:授,给予。
文章:错综美丽的色彩或花
⎦⎥⎤纹。
这里指锦绣般的自然景物。
会 桃 花 之 芳 园,序 天伦之现在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聚会,畅谈兄弟间
乐 事。
的乐事。
⎣⎢⎡
⎦
⎥⎤
会:聚集,会合。
芳园:花园。
序:通“叙”,叙说。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群 季各位从弟,
俊 秀,皆 为 惠 连;文采隽秀,就像谢惠连一样;⎣⎢⎡群季俊秀:各位从弟,文采隽
秀。
季:本义为排行最后的。
结。
琼筵:丰盛美好的宴席。
琼:丰美。
坐花:即“坐于花中”。
飞:使动用法,使……飞动,形容不断举杯喝酒。
羽觞:带耳的
⎦⎥⎤酒杯。
醉月:即“醉于月下”。
不 有 佳 咏,何 伸 雅 怀?如诗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赋诗不成,罚依金 谷 酒 数。
不成的,按照金谷涧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伸:抒发、陈述。
依:按照,依据。
⎦
⎥⎤金谷酒数:晋石崇宴客洛阳金谷涧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
[资料链接]
浪漫主义的巅峰人物——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
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
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
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不久即离开长
安。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尊称为“诗仙”,其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内容以描写山水和抒发
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置酒群芳,饮酒赋诗,自古为文人一大乐事。
春风习习,百芳争艳,此情焉能不伸;及至秉烛夜游,可谓率性而为,雅怀至极。
及至此时,“谪仙人”自然诗心大作,胸襟大开。
此文即是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文本鉴赏]
本文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笔调,记述了作者与诸从弟聚会桃李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显示出少许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消极色彩。
[文本深读]
1.概括本文中的主要场景及其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些典故是和这篇文章的思想紧密联系的。
开头以庄子的“浮生若梦”引出夜宴,是有其社会原因的。
当时政治黑暗,他怀有“安黎元”“济苍生”的壮志,却到处碰壁,无法实现,只好“举杯销愁愁更愁”,所以要及时行乐,热爱人生。
中间部分“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可见夜宴的人物是一些高雅的文人。
最后用晋代石崇的金谷园内宴饮不能赋诗而罚酒的典故,展现作者与堂弟们赋诗咏怀,畅叙天伦之乐的情趣,展现作者开朗乐观的性格。
这些典故对作品是有利无弊的。
3.如何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白是性情中人,所言皆性情中语。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虽是李白常有的说辞,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自由和美好境界才是李白的本真。
因此,全文慷慨激昂,以积极乐观向上为主旨,虽也会生发些许消极的慨叹,应视为人之常情。
[写法借鉴]
修辞手法
本文仅一百一十九字,却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几乎无句不美,无语不丽,充分体现了骈体文词藻华美的特点。
天地是万物的旅馆,万物只是暂住其中,光阴只是百代的过客,它会匆匆而去不回头,两个拟人句生动地写出了时光易逝的特点,提醒人们应珍惜大好时光。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与上一句同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拟人手法的成功运用。
你看,“阳春”和“大块”(大自然)多么有情有义,它们会给我们送来烟柳美景,会为我们创造绚丽灿烂的大好春光,我们能辜负它们的深情厚谊吗?当然不能。
这样的景物多么亲切可爱,这样的拟人手法多么贴切自然!
你会发现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对偶句(骈文的特色如此)。
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法相称,词性与意义相对,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反。
读起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
如:“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铿锵动听而又潇洒流动,无板滞之弊,充满了婉转自如、清新飘逸的诗意,也使作者的情感一气呵成,豪情纵横。
另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问、引用典故、借代等修辞手法,无不贴切自然、异趣横生,且增加了文章的内涵,使人读之不忍释卷。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排比、夸张等,恰当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具体的作用如下:
(1)比喻的主要作用有:
①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②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2)拟人的主要作用有:
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②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且容易理解。
(3)反问的主要作用有:
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4)设问的主要作用有:
①引起别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②强烈地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5)排比的主要作用有:
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6)夸张的主要作用有:
①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②烘托气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请描写一个画面,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手法。
(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小楼之夜,推开小窗,遥望莽莽天穹下耀眼的繁星,如钩的新月,领略“天街夜色凉如水”的韵味,体味“月移花影上阑干”的意境,让人琢磨不透这天造地设的“绿叶婆娑”、“香风弄影”。
偶有和风细雨,风摇翠竹,雨打芭蕉,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像羽毛撩拨我的心弦。
[素材采撷]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天宝元年,唐玄宗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嫉恨之心。
与此同时,李白曾让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的飘逸洒脱、傲岸不拘受到同僚的诋毁。
李白看透了所谓的官场,所谓的名利荣禄,他身穿锦袍,骑着五花马,一会儿高声歌唱,一会儿纵情大笑,出了长安城门。
他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酒入豪肠,醉倒了大唐万里江山。
【应用角度】“骨气”、“名利”、“人格”、“乐观豁达”、“挫折与痛苦”、“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等。
[美文阅读]
李白醉了
水风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
是酒中仙。
”
古往今来,可曾见如此可爱的诗人?天子是谁?李白醉了,醉了
的李白生活在一个自由的世界,一个美的王国。
什么天子,什么王侯
贵胄,都湮没在李白的酒里,幻化出这一个任情恣性的诗仙,“我本楚
狂人,凤歌笑孔丘”。
千古一醉,快哉李白!
李白有幸,生长在盛唐时代;李白不幸,不得在这个盛世经邦济国。
秉承儒家教诲,李白是个积极的入世者,然而,他不能泯灭自己的个性俯首为奴。
于是,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一次次破灭。
没有哀叹,没有悲吟,在浩浩唐风里,李白,将他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的礼赞,都融入酒里,飘荡在诗中……
李白醉了,“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醉了的李白尽情地挥洒着他的真性情,奔放着他那狂放不拘、乐观自信的思想,抒发着他对现实的愤懑。
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所以,他傲然放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世界,何时能给我们的诗人一片“天马行空任遨游”的天地,一个大展雄才的自由空间?也许只有在酒里,只有在醉中。
醉眼看人生,人生才有了诗意;朦胧看世界,世界才显
得清纯。
李白,只有醉了。
醉中的李白与月对望,月之高洁,月之冷傲,月之洒脱,月之圆融,成了李白咏之不尽的意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常思,这些诗句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李白的心里流出来的。
孤独的月亮阅尽了千古风流,可是她,就那么淡淡地超然地挂在天上,人间的一切似乎全在眼里,又似乎全不在眼里。
这样的月亮融进李白的酒杯,怎不使醉中的李白凡心顿释,俗念全消。
诗、酒、月,一个纯美学的意境油然而生。
月在酒里,酒在诗中,一个飘飘然然的诗仙在千年的月下独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真的不解饮吗?此时此刻,只有月方解其情,只有月方会其意。
所以,不是月不解饮,而是只有月才解饮的浪漫的忧伤,只有影来随身的诗意的寂寞,充溢在李白的心头。
李白醉了,醉在这如诗的月中。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有明月相伴,李白,愿长醉在千年的诗酒风流中。
李白醉了,可世人都在“醒”着。
在这个世界上,做官与处世永远比作诗填词重要得多。
经受千年儒风的熏染,士大夫似乎只是把诗文当作一种风雅的象征,一种仕途生活的点缀。
李白确是醉了,醉了的李白整个儿把自己释放在这一个美的天地,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种诗意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士人只能寄情于梦中,而李白,却把这一梦境变成了现实。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别了半轮峨眉山月,飘过峻拔的千里江陵,咏叹壮美的庐山瀑布……李白,神采飞扬逸兴满怀地在奇山秀水间飘荡,以他独特的文化人格魅力俯视人寰,傲视众生。
只有月才知他的情思,只有酒才解他的豪气,只有诗,才能诠释他的性灵。
李白,以山为笔,以水为墨,把自己浪漫成了不老的艺术形象——一个醉人的诗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沐浴着如霜的月色,我醉了,醉在了一个梦到李白的梦里……
【精要赏析】“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李白一生游历,狂放不羁,他虽才气逼人,但不被重用。
他把自己交付与山水,交付与美酒和明月。
作者用清新俊逸的语言写出了李白的远大的抱负、高洁的品性和不羁的灵魂,用李白诗句把文章串起,随手拈来却又贴切无比。
读罢此文,让我们仿佛感觉李白吟着诗赋应着酒魂的召唤乘月而来,而又仙袂飘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