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闪耀主体性光辉——《怀疑与学问》课堂教学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本版主持张志刚
和顺承关系;逻辑严密,不能调换顺序……
生:先提出“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然后列举清朝戴震和法国笛卡儿的事例,也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师:具体是怎么体现的?
生:后面的举例证明,和前面的“大学问家、大哲学家”按顺序对应,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生热烈鼓掌。
)
师: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没有?同学们看看,怀疑的三个步骤—
—“怀疑——思索——辨别”,顺序能否颠倒?
生(众):不能。
它们具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这也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第六环节:总结全文,选读片段
师(小结):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先提出“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在有力论证中心论点的同时,告诉我们什么是怀疑的精神,以及怀疑不仅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总体而言,这篇课文论证严谨,用语准确,非常值得深入学习和体会。
下面我们选读一段。
同学们觉得哪一段写得最精彩?
生(齐):第5自然段。
(生齐读第5自然段。
)
师:下课前,老师再提一个问题: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分别论述了对传说和无论是哪一本书都要怀疑。
这两段的顺序可否调换?同学们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解答。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
让课堂闪耀主体性光辉—
—《怀疑与学问》课堂教学思考杨祥明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广东深圳518038
怎样的语文课才是语文教学该有的样态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从语文课程新理念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着眼于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探寻语文教学的实施与呈现艺术。
语文课程新理念强调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师生角色的转变,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则是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四个维度的能力训练,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毋庸置疑,语言和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涵,它们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驱动着语文教学向深度学习发展。
因此,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教以学法,培养其语言和思维方面的能力并使其实现同步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义所在。
我提出的“新经验语文”,基于“三三理论”(思维的三重性—
—整体性、同步性和连续性,语言的三层论—形美、神美、魂美),主张语言和思维同步训练,共生发展。
这节课,我将语言训练和思维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学会学习,就是对实践“新经验语文”核心内涵的_次成功探索。
32话文秋学通讯•初中2021
.02
本版主持张志刚
一、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循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记叙文为主,议论文只要求学生初步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知识。
《怀疑与学问》虽然是一篇议论文,但其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并不典型,而且初三学生掌握的议论文知识也不丰富。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议论文,恰当的学法指导便显得尤为重要。
这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解读思路。
导入环节,我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思想启迪入手,以两个小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两个小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进而初步认识知识、学问的获得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怀疑精神,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第一环节“共商目标,明确方向”,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确立学习议论文的目标和任务。
课堂上,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而是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议论文知识,通过合作确定了“学语言、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学会议论”等学习内容、目标和任务。
第二环节“互相质疑,理解词语”,注重指导学生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的大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字词问题,读懂课文大意,学法指导贯穿始终,实用而高效。
第三环节“整体感知,把握论点”,意在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篇议论性文章的总体架构,明确总论点,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为下_环节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做好准备。
第四环节“梳理思路,学习论证”,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运用了两种方法。
一种是先让学生根据给定的词语创写一段话,梳理文章说理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适当增加事例,丰富说理内涵;第二种是要求学生寻找论证方法,并与其所论证的观点结合起来思考,深入理解论证与观点的关系。
第五环节“品味语言,感受严谨”,重点品味语言,指导学生深刻体会了议论文语言严谨周密的特点,以及要紧扣修饰语、限制词、关联词和语境等理解议论文语言逻辑性强的特点的方法。
二、思维导航,助学生有路探寻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备课要在作者的思路上。
”同样,学生读课文也要读到作者的思路上。
这也是“新经验语文”关于思维整体性、同步性和连续性的集中体现。
阅读理解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实现读者(师生)思维和作者思维同步,完成议论说理思路再现的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就力求以思维训练作为阅读导航,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路径,从而建构思维型阅读训练课型。
整体上看,这节课的六个教学环节,从确定学习目标,到读懂字面意思,到整体感知作者观点,到学习论证思路和方法,再到品味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直到最后的总结全文,不仅构成了课堂教学完整的结构体系,而且还体现了阅读教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推进过程,逻辑性很强。
具体来看,整体感知环节要求学生用作者、观点、理由、思路、怀疑、学说六个词,创写一段话的独特设计,就是对“思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添加事例,则既是对“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的训练,
又是对“整体思维的深化”的训练。
这样教学,就引导学生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学习了探寻议论文说理思路的方法和技巧,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还基本达到了同步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目的。
三、语言建构,使学生品析有味
语言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永恒的主旋律,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任务。
议论文教学最好的样态,应该是教师在轻松自然、流畅愉悦的状态下,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和互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森林里尽情地穿梭和游走,指导学生的思想在字里行间走几个来回,将课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和观点、论证方法和思路了然于胸,逐渐建立起议论性语言体系。
这节课以语言和思维训练贯穿始终,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重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与议论文有关的知识和技巧,整节课学生在问题引领下,都在充分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语言建构和品析是理解作者思想观点和掌握学习技能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学习有活力和趣味,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有关议论文的知识体系也得到了有效建构。
总之,这节课以学法指导明确了学生学习的方向,用思维训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语言建构诱发了学生品味语言的趣味,同时还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光辉,凸显了“新经验语文”的价值取向。
©
2021.02语文秋学讯•初中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