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第五课《故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音乐第五课《故乡》教案
第一篇:五年级音乐第五课《故乡》教案
故乡——第九册第五课(音乐教案_3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故乡的小路
如今家乡山连山聆听:思乡曲乡间的小路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
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
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
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1.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2.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3.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6.演唱歌曲。
(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台湾校园歌曲)?(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4.复听乐曲。
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五、小结:同学们下课认真唱唱家乡的歌曲。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聆听了三首表现故乡的歌曲,同学们聆听的很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七、板书设计: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聆听《乡间的小路》聆听《思乡曲》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
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
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
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继续唱好二声部,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故乡的爱。
教具准备:录音机、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
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
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
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三、小结: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课下继续努力。
四、教后记:歌曲表演的很好,绝大部分同学能准确把握。
五、板书设计:
故
乡
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
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
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
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音乐知识教具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
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
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
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
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
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
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
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
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
唱准“3、4、5、#4、6、5、3”。
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四、小结:同学们有待进一步了解变音记号的运用。
五、教后记:歌曲表演很,好创作练习不是很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板书设计:
故
乡
表演《故乡的小路》、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音乐知识:变拍子
第二篇:故乡第九册第五课教案
故乡第九册第五课
(2008-11-03 19:22:28)转载标签:校园分类:常规教案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星期
上
课题:
5、故乡(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尝试跟随音乐哼唱歌词。
过程与方法: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了解乐曲的背景并背唱乐曲主题旋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并学唱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感受少年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三首曲子的情感并能尝试跟唱部分歌曲。
教学难点:编创节奏。
教学方法: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学
生
活
动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聆听回答问题
仔细聆听(6)演唱歌曲。
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齐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2、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聆听回答问题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允许同学轻声随录
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3、聆听《思乡曲》。
仔细听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
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仔细聆听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仔细聆听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
——欢乐、乐观。
)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
生即
兴唱歌)。
三、组织下课
小组讨论
个人展示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星期
上
课题:
5、故乡(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变奏,感受到歌曲中两声部的旋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挥拍,初步感受变奏,感受“4”与“#4”。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听,结合前几节课的内容进行表演,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教学重点:感受到歌曲中的思念之情,有感情的表演。
教学难点:了解变奏,感受到歌曲中两声部的旋律。
教学方法: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
提出三个要求:聆听 A、歌曲的内容是什么?回答问题B、有几个声部组成?
C、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指名说(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仔细聆听(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允(6)学唱前8小节曲调。
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
分声齐唱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
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
唱好。
学
生
活
动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
要以对故乡“弯
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
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
2、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
——欢乐、乐观。
)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
指名说
兴唱歌)。
3、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指名唱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
唱准“”。
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星期
上
课题:
5、故乡(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歌曲中前倚音、前八分休止附等处的学习和处理。
过程与方法: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继续学习两声部,
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情感、态度、价值观:小组合作进行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示唱练习完成歌曲中的两声部学习,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前倚音、前八分休止附等处的学习和处理。
教学方法:综合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学
生
活
动
二、新课教学
1、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
所
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A、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小组学
B、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
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
小组练
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C、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D、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
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齐唱
E、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
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F、各组展示。
G、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2、创作活动。
指导演唱
小组展示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
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
3、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学习书上的练习。
(3)完善书本上的练习(4)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齐学
第三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五课故乡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
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
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
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能力目标: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知识目标: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能力目标: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内容
聆听:小提琴曲《思乡曲》、歌曲《乡间的小路》、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表演: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故乡的小路》。
教材分析
1、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这是我国影片《红日》中的插曲。
影片以解放战争中我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一役大败敌军的史实为题材,不仅描写了英勇杀敌的人民战士,也描写了积极支前的革命群众。
这首歌曲就是由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解放军运送粮食的农村姑娘所唱。
它反映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它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它也倾吐了人们对家乡的纵情赞美。
歌曲优美流畅,热情爽朗,影片放映之后,这首歌曲不胫而走,在全国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喜爱。
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
第一乐段由各为两小节的四个乐句组成。
这个段落旋律高回低转,节奏张弛有致,生动地描绘了青山起伏、绿水环绕的美丽风光。
高亢嘹亮的长音“哎”,引入了第二乐段。
在“哎”后的一小节,由于巧妙地使用了“"音,产生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以”5“为宫音),与前一乐段形成对比,突出了歌曲的主题”谁不说俺家乡好“,旋即又转回到原来调性(”1“为宫音),并将第一乐段的第四乐句扩展再现,表达了对家乡、对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作曲者吕其明。
他还作有电影音乐《城南旧事》、管弦乐《红旗颂》、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
2、小提琴曲《思乡曲》。
用小提琴奏出的哀婉缠绵、如诉如泣的旋律带着浓重的思乡愁情扑面袭来,远离家乡的人们那种”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欲回家乡
而又不能的情境似呈眼前。
这就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所作的《思乡曲》。
该曲是马思聪创作于1937年的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后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常被小提琴演奏者选为表演曲目。
上述旋律为乐曲主题,直接采自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由四个均等的乐节构成上、下乐句。
递次下降的波浪型旋律线,商调式的柔和色彩,加上缓慢的速度,倾诉出魂牵梦萦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乐曲在使用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的同时,运用了民间创作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
乐曲中的三次变奏,一方面不断赋予主题新的形象,一方面又使感情逐层高涨。
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第一和第二变奏分别从调式、节奏和音区等方面揭示和深化了主题的音乐内容,使思乡之情更为浓厚。
第三变奏是乐曲的第二部分,也是本曲的高潮。
除了将原商调式的主题变为宫调式以外,在内部结构、旋律密度、调性、速度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化,音乐显得活泼、明朗,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对往事的美好的回忆。
第三部分,主题在明亮的高音区再现,小提琴的柔美音色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
乐曲的结尾十分短小,最后落在羽调式的不稳定的属***上,仿佛思乡之情挥之不去、久久回荡。
作曲者马思聪(1912~1987)。
他一生从事小提琴演奏、作曲和音乐教育工作。
作有《绥远组曲》、《山林之歌》、《祖国大合唱》、《新疆舞曲》、《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等作品。
3、歌曲《乡间的小路》。
这是一首颇为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
歌中明快流畅的曲调和形象生动的歌词,编织了一幅农
村的风情画,表现了农村青年淡泊、宁静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的旋律比较平稳,但节奏富于变化。
第一乐句的八分体止符、第三乐句的三连音、第四乐句的切分节奏,使原来匀称、齐整的节奏产生了波动,在恬静之中的增添了生气。
第二乐段的音乐更富于活力,旋律在高音区流动,节奏也更为活跃,歌曲洋溢着舒畅、满足,无忧无虑的乐观情绪。
这个乐段以半终止()结束,然后进入第三乐段--第一乐段的再现。
最后,尾句连续反复,短笛声、歌声伴随着夕阳、霞光渐渐消失在天际。
4、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这首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农村儿童天真纯朴的感情,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
通过颇具特色的儿童心理活动,把谷垛比作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村一派大丰收的欢乐景象。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
引子后的第1-8小节是两个句首相似的平行乐句,节奏相同,旋律忽高忽低,十分贴切地描写了母子(女)俩的对话。
第三乐句第9-14小节,节奏紧缩,插入两个过门,表现出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四乐句为两声部合唱,以断音唱出爽郎的笑声,充分抒发了两人幸福愉快的心情。
最后8小节是一个扩充乐句,节奏拉宽,歌声柔和连贯,使人感受到母亲与孩子间的无限深情。
歌曲的音调很有民族特色,形象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特征,是一首很好地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儿童歌曲。
5、歌曲《故乡的小路》。
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
4/
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
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
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
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
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
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
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难点:
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
2、做变奏创作练习。
教学目标:
能力
1、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尝试跟随音乐哼唱歌词。
情感
2、欣赏并学唱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感受少年欢快的情绪。
知识
3、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了解乐曲的背景并背唱乐曲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
1、感受三首曲子的情感并能尝试跟唱部分歌曲。
2、背唱其中《思乡曲》的主题旋律。
课前准备:课件琴投影学生收集部分歌曲等资料。
教学难点:编创节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
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五、师生再见
课堂检测:有感情演唱《乡间的小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故乡小路》
2、聆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3、音乐知识:变拍子。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听,结合前几节课的内容进行表演,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知识目标:通过挥拍,初步感受变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