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内压圆筒设计(常规设计)1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
组合式
4.3.2.2 内压圆筒的强度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
中径公式(薄壁筒体)
单层圆筒体
筒体强度设计 多层厚壁圆筒
Mises屈服公式(厚壁筒体) Faupel爆破公式(厚壁筒体)
一、单层筒体(薄壁筒体)
设计准则:
厚度计算
σ 1 [σ ]
III 当
t
(4-3)
pD [ ] 2
k
强度条件
IV 当
pD [ ] 2.3
适用于 塑性材料
第二强度理论(最大变形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目前很少采用。 压力容器材料都是塑性材料,应采用三、四强度理论, GB150-98 采用第三强度理论.
4.3.1 概述
过程设备设计
二、弹性失效设计准则
压力容器材料韧性较好,在弹性失效准则中,
t
式中 δe—有效厚度, δe=δn –C,mm; δn—名义厚度,mm; C—厚度附加量,mm σt—设计温度下圆筒的计算应力,MPa。
4.3.2.2 内压圆筒的强度设计
4.3.2.2 内压圆筒的强度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
3、筒体最大允许工作压力[Pw]:
2 e [ ]t [ pw ] Di e
4.3.2.3设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过程设备设计
4.3.2.3 设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设计压力
设计温度
设计技术参数 厚度及厚度附加量 焊接接头系数
许用应力等
4.3.2.3设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过程设备设计
4.3.2.3 设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1、设计压力—— 为压力容器的设计载荷条件之一,其值 不低于最高工作压力。
主要计算 公式 (4-13)
pc Di t 2[] p c
式中 δ—计算厚度,mm;
Pc—计算压力,MPa; 条件:Pc
φ—焊接接头系数。
0.4[σ]tφ
2、应力强度判别式:
k
1.5
(工程)
(对筒体进行强度校核,已知筒体尺寸Di、δn或δe)
p c (D i e ) []t (4-14) 2 e
4.3.1 概述
应力求解——依据 材料力学及板壳 理论,按最大拉 应力准则来推导 受压元件的强度 尺寸计算公式。
强度理论及其相应的强度条件 薄壁容器的应力状态
环向应力
pD 1 2 pD 2 4
轴向应力
3 r 0
径向应力
常用强度理论
第一强度理论
(最大主应力理论)
4.3 常规设计
4.3.1 概述
过程设备设计
一、设计思想 ——“按规则设计”(Design by Rules) ,只考虑单一的最大 载荷工况,按一次施加的静力载荷处理, 不考虑交变载荷,也不区分短期载荷和永 区别于
分析设计 久载荷,不涉及容器的疲劳寿命问题。 校核——受压元件 的应力强度 < 材料许用应力 (强度) < 材料许用外压力 (失稳) 边缘应力——采用 分析设计标准中 的有关规定和思 想,确定结构的 某些相关尺寸范 围,或由经验引 入各种系数。
MPa (K
(4-15)
4、说明: Pc 0.4[σ]tφ
1.5)
式(4-13)由筒体的薄膜应力按最大拉应力准则导出的, 用于一定厚度范围,如厚度过大,则由于实际应力情况与 应力沿厚度均布的假设相差太大而不能使用。 按照薄壳理论,(4-13)仅能在δ/D≤0.1即K≤1.2范围内适 用。但作为工程设计,采用了最大拉应力准则、材料设计 系数,厚度范围扩大到在最大承压(液压试验)时圆筒内 壁的应力强度在材料屈服点以内。
设计压力应根据工作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高金属温度确定。
4.3.2.3设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过程设备设计
4.3.2.3 设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计算压力——是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元件最危险截
面厚度的压力,其中包括液柱静压力。
◆通常情况下,计算压力=设计压力+液柱静压力 ◆当元件所承受的液柱静压力<5%设计压力时,可忽略不计。
I 当
pD 1 2
适用于 脆性材料
强度条件
I 当
pD [ ] 2
第三强度理论
(最大剪应力理论)
III 当
III 当
pD 1 3 2
适用于 塑性材料
强度条件
pD [ ] 2
第四强度理论
(能量理论)
IV 当
1 2 2 2 1 [( 1 2 ) ( 2 3 ) ( 3 1 ) ] 2 2 pD 2 2 1 2 1 2 2.3
0
式(4-3)简单,成熟使用经验,将该式作为设计准则。
4.3.2 圆筒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
4.3.2 圆筒设计
优点——简单 单层式 筒体结构 ①深环、纵焊缝,焊接 缺陷检测和消除困难; 且结构本身缺乏阻止裂 纹快速扩展的能力; ②大型锻件、厚钢板性 能比薄钢板差,不同方 向力学性能差异大,韧 脆转变温度较高,发生 低应力脆性破坏的可能 性也较大; ③加工设备要求高。
容器顶部在正常工作过程中
可能产生的最高表压。
设计压力应视内压或外压容器分别取值。
4.3.2.3设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4.3.2.3 设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过程设备设计
内压:
装安全阀——不低于安全阀开启压力,1.05~1.10倍 最高工作压力。 外压: (略)
装爆破片——爆破片最低标定爆破压力加上所选爆
破片制造范围的上限。 盛装液化气体容器——根据工作条件下可能达到的 最高金属温度确定。 综合考虑介质压力、饱和蒸气压、装量系 数、温度变化、环境温度、保冷设施。
1.5
pD 2
t
(工程)
D Di
考虑实际情况, 引入pc等参数
pc Di t 2 pc
考虑介质
腐蚀性
pc Di d C2 t 2 pc
考虑钢板厚度 负偏差并圆整
n
4.3.2.2 内压圆筒的强度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
一、单层筒体(薄壁筒体) 1、厚度计算式:由中径公式
σ 1 [σ ]t
σ1 - σ3 [σ]
t
(4-3) (4-4) (4-5)
1 [(σ 1 - σ 2 ) 2 (σ 2 - σ 3 ) 2 (σ 3 - σ 1 ) 2 ] [σ ]t 2
采用式(4-4)或式(4-5)较为合理。 但对于内压薄壁回转壳体,在远离结构不连续处,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