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融通,循环渐进,3111”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校融通,循环渐进,3111”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
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始终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高职护理专
业学生的培养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使高职护理教育顺
应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素质技能
型护理人才,我院护理专业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了可参考的、具可
操作性的“院校融通,循环渐进,3111”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院校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重视生存
质量,对医疗卫生、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1],针对特殊人群、慢性病人群及
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服务成为未来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
趋势,已由以医疗为主转变为重视预防和保健工作。
护士角色将由单纯护理疾病
向以“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转化,护理工作亦从照料转向维持和增进人类健康,
消除和减少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
这对高职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院护理
专业在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始终走“校院一体、医教结合”之路,依托附属医
院的优势,突出实践教学,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基层培
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彰显了较为鲜明的办学
特色。
1 内涵
以医院及相关行业全方位、全过程结合为依托,根据社会调查和市场需求,
在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参与下确立“院校融通,循环渐进,3111”护理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
“3”指前3个学期的校内培养,包括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第一个“1”指第四学期在医院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临床见习和岗前培训(由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二个“1”指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一学期,由临床有经验的医护专家承担教学任务,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真实化;第三个“1”指临床实习、方向选择并强化培训和毕业设计。
通过培养模式调整,实现“院校深度融合“;通过课程设
置调整,融入证书教育;通过时间分配调整,加大实践教学比例;通过培养方向
调整,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2 实施
2.1适应护理人才需求,培养方案制订一体化
为使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高职教育规律,贴近职业岗位要求,适应人才
培养需要,学校成立了由校内外技术专家、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专家直接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改革等活动。
学校广泛开
展社会调研,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充分吸纳行业专家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和高职教育特点制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对
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教学医院在人才
培养中的独特作用,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与社会需求,为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2.2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教师和医院专家对护理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共同确定课
程结构和课程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根据护理工作过程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各阶段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课程,形成基
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
与病房的一体化,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分别在教室、实验实训室和附属医院交替完成学习任务。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手段。
打破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堂移到实验实训室和病房,边教边学边做,使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三者有机结合。
2.3 突出“双师”素质特点,共建师资队伍
紧密依托医院及相关行业,在院校融通、校企合作中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建设,整合、优化利用院校人力资源,通过院校联姻、共育专业,院校双挂、双
向聘任、双向考核、提高双师队伍素质,为顺利实施“校院融通,循环渐进,3111”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依托教学
医院的人才优势,选拔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护理技术人员承担临床专业课教学,
从医院选拔的临床专业课教师要占临床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
二是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校内护理专业教师到教学医院顶岗实践3个月,积累实际工作
经验,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三是支持教学医院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护理技术人
员获得高教任职资格。
四是邀请医院护理专家到校举办学术讲座,介绍护理新技
术和发展方向。
3 成效
学校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的“校院融通,循环渐进,3111”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中促进了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使教学更加符合人才培养
的质量要求,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3.1 赢得了学生的认可
对2010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6.1%的学生对本人才培养模式感到满意,认为该模式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医院
实习的学生中有97.O%的学生认为综合能力和基本技能得到了培养,有84.0%的
学生认为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理论知识得到了加强和拓宽。
3.2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我们随机抽取了近2年的100名毕业生,对他们进行质量跟踪调查。
调查结
果显示,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平均为94.7%;医德素质评价优良率平
均为97.2%;专业知识水平评价优良率平均为95.6%;实践能力评价优良率平均
为96.8%。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实践证明,“校院融通,循环渐进,3111”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
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我们将继续在特色发展上下工夫,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地方经济建设
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郭佳.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5(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