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7.20名师教案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是我国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教学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的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图片以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由来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
PPT展示本课标题及学习目标
新课: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问题一:(自主探究)从百花奖的兴衰可以看出“双百”方针贯彻实施经历的哪几个阶段?
PPT展示材料: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有11.7万人参加评选;第二届(1963)增至18万多人,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
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
但由于种种原因,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撤消了这次评奖。
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直1980年举办了第三届,有70多万人参加评选,此后每年举行一次(直到2004年),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百花奖逢偶数年选。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引出本科知识线索
问题二、(自主探究):结合教材分析得出“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提出、地位、内涵、前提是什么?
1、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需要。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附: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议指出:必须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3、地位:是我国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
4、内涵:(1)“百花齐放”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即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
(2)“百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即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3)具体地说,提倡在文艺、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5、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问题三:(合作探究)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区别?(引导学生填写下列表格)
强调: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区别: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
—-是文化方针
内容侧重学术领域
反映学术民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是思想解放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