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1: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崇拜自然
(1)时间:________时期。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影响____。

(3)特点: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____。

(4)认识:人对环境既崇拜又____。

2.改造自然
(1)时间:________时期。

(2)环境问题:环境遭到____,地理环境恶化。

(3)特点:人对环境依附性减弱,对抗性明显增强。

(4)认识:天命观和_______主宰人们的思想,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3.征服自然
(1)时间:________时期。

(2)环境问题:________和环境恶化从局部扩展到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特点:人地关系______,人地矛盾迅速____。

(4)认识:人类试图成为环境的____。

二、讨论交流
1.玛雅文明的消失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说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同。

教材P93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
[图表展示]
[解图精要]
从图中恶性循环过可知
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等方式来扩大耕地面积。

3.围垦湖海、填塘塞河会破坏水利,使水产减少;开垦草场导致牧业缩小、草场过载、植被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这些影响会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恶化。

而且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不能消除。

4.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不但解决不了原有的问题,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

三、活动点拨
教材P92活动
1.图中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遭到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会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修水坝对整条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对河流中的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流流量,河流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问题。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都市的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2.(1)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

(2)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

图6.6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3)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

如果生活在乡村,可以看到发展种植业时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山区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采挖甘草、发菜和放养山羊导致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如果生活在城市,可以看到工厂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也可以感觉到汽车等交通工具带来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课堂小结: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