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冲击作用下压装炸药损伤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0 卷 第 6 期 爆 破 器 材 Vol. 50 No. 6
2021 年 12 月
Explosive Materials Dec. 2021
1 - 高压气室ꎻ2 - 子弹ꎻ3 - 炮管ꎻ4 - 测速装置ꎻ5 - 端盖 1 # ꎻ
6 - 端盖 2 # ꎻ7 - 定位板ꎻ8 - 实验装置ꎻ9 - 砧体ꎮ
图 2 实验装置示意图
特性ꎮ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分析了损伤模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system
secondary loading.
[ KEYWORDS] shockꎻ pressed explosivesꎻ microscopic damageꎻ gas gunꎻ damage evolution
有重要意义ꎮ
引言
国内外针对单次冲击作用下的装药损伤做了大
量工作ꎬ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ꎬ也有学者结
合 模拟实验对损伤的演化进行分析ꎮ蔡宣明 等 [3]
利用Hopkinson 压杆 实 验 ꎬ对 高 应 变 率 下 的 含 能 材
料的动态力 学 性 能 及 微 观 损 伤 进 行 研 究 ꎮ王 芳 芳
等 [4] 对高温加速老化下的浇注炸药在高速冲击下
的 损伤模式进行研究ꎬ得到了不同老化时间下的失
效应变ꎬ并比较了微观损伤形式ꎮ 杨昆等 [5] 仿真研
ZHANG Mengzhaoꎬ QU Kepengꎬ ZHOU Taoꎬ SHEN Feiꎬ HU Xueyao
Xi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 Shaanxi Xianꎬ 710065)
[ ABSTRACT] The charge is prone to structural damage under the action of multiple impactsꎬ and then form hot spots
展变化规律ꎬ以期对侵彻弹药装药选型及设计提供
式中:d 为击柱直径ꎬminꎻh 为端盖厚度ꎬmmꎻτ 为端
参考ꎮ
盖剪切强度ꎬMPaꎮ
式ꎬ对比单次及两次冲击加载条件下装药损伤的发
f = πdhτꎮ
(1)
端盖材料 45 # 钢的动态剪切强度约为 360 MPaꎮ
1 实验
如端盖厚度为 10 mmꎬ击柱直径为 40 mmꎬ则所得作
Nicholson 提出的能量模型
理论计 算 方 法
[12]
[11]
对炸药脱黏应力进行
求得晶体颗粒断裂临界应力为
上下击柱、套筒及砧体材料均为 T10 钢ꎮ
单次冲击加载时ꎬ仅使用端盖 2 # ꎬ厚度为 10 mm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2
爆 破 器 材 第 50 卷第 6 期
用一级轻气炮为加载源ꎬ设计了冲击加载模拟实验装置ꎬ分别开展了单个 10 mm 、单个 12 mm、两个 10 mm 和两个
12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厚端盖 4 种工况的冲击加载试验ꎮ 结合仿真模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ꎬ获取了装药内部应力分布规律
及损伤特征ꎬ分析了加载次数对装药损伤的影响ꎮ 结果表明:与单次冲击加载相比ꎬ炸药在连续两次冲击加载条件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年 12 月 两次冲击作用下压装炸药损伤规律研究 张萌昭ꎬ等
31
理ꎬ发现剪切裂纹易引发炸药点火ꎮ 张馨予等 [6] 对
弹体侵彻混凝土薄靶过程进行模拟发现ꎬ加载初期
causing the warhead to pre ̄ignite or even detonate. An impact load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installation was designed
using the one ̄stage gas gun. Impact load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four working conditions of a single 10 mmꎬ a single
装药头部承受较大压力ꎬ而尾部则需承受拉伸波作
用与壳体表面碰撞ꎬ损伤易发生于装药的头部和尾
部ꎮ 也有科研人员设计不同实验以模拟装药在多次
脉冲条件下的受力情况ꎬ进而分析损伤特点与点火
机理ꎮ 李亮亮等 [7] 采用夹心弹结构ꎬ在分离式 Hop ̄
kinson 压杆实验装置上实现了对炸药的双脉冲加
载ꎬ发现应变率越大ꎬ炸药晶体损伤越严重ꎮ 聂少云
下损伤模式仍以拉伸断裂为主ꎻ但试样表面裂纹条数增多、分布范围更广、拉伸波叠加以及损伤演化速率提高等因
素使得二次冲击加载时炸药内部微裂纹更易发展成为宏观裂纹ꎮ
[ 关键词] 冲击ꎻ压装炸药ꎻ微观损伤ꎻ轻气炮ꎻ损伤演化
[ 分类号] TJ55
Research on the Damage Law of Pressed Explosives under Double ̄Pulse Loading
面均出现破碎ꎬ但未发生点火反应ꎮ 上述研究都是
基于装药的最终损伤情况进行讨论ꎬ而关于装药在
多次脉冲载荷下的损伤发展过程及演化规律研究报
道较少ꎮ
本文中ꎬ以一级轻气炮为加载源ꎬ采用自行设计
的模拟冲击加载装置ꎬ对典型奥克托今( HMX) 基浇
注聚合物黏结炸药( PBX) 的压装炸药进行了冲击加
载试验ꎬ获取了单次和两次脉冲载荷下装药的损伤
12 mm two 10 mm and two 12 mm thick end caps. Combined with simula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SEM) ꎬ
internal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ge were obtainedꎬ and the influence of loading time on
高速侵彻弹药是打击海上、地下高价值目标的
主要手段ꎮ 随着撞击速度的不断提高ꎬ侵彻弹装药
的抗过载安定性已成为关注的重点ꎮ 尤其是侵彻多
层目标靶时ꎬ装药需要承受两次或多次冲击载荷作
用ꎬ受力过程更为复杂和苛刻ꎬ极易产生结构损伤而
形成热点ꎬ使得战斗部提前点火甚至起爆
[1 ̄2]
ꎮ 因
此ꎬ研究装药在多次连续冲击作用下的损伤规律具
过增减端盖厚度及端盖数量调整加载方式ꎮ
击柱直径 d3 为 40 mmꎬ长度 L2 为 70 mmꎮ 套筒内直
实现对装药的连续两次冲击作用( 图 1 ~ 图 2) ꎮ 通
为选定合适的端盖厚度ꎬ对产生装药损伤的最
钢ꎮ 上击柱直径 d2 为 40 mmꎬ长度 L1 为 115 mmꎻ下
径与击 柱 直 径 相 同ꎬ 外 直 径 D3 为 88 mmꎬ 长 度 为
在口径为 130 mm 的一级轻气炮上完成实验ꎮ
采样率为 5 × 10 6 s - 1 ꎮ 设计实验装置尺寸如下:盖
d1 为 60 mmꎻ盖板 2 # 直径 D2 为 88 mmꎬ厚度 h2 为
不均产生剪切力ꎬ端盖容易断裂ꎮ 设计双端盖结构ꎬ
10、12 mmꎻ两个盖板间隔 l1 为 20 mmꎬ材料均为 45 #
1 - 端盖 1 # ꎻ2 - 端盖 2 # ꎻ3 - 上击柱ꎻ4 - 套筒ꎻ5 - 上垫片ꎻ
6 - 套环ꎻ7 - 炸药ꎻ8 - 下垫片ꎻ9 - 下击柱ꎻ10 - 砧体ꎮ
等 [8] 设计多层落锤撞击压缩试验装置ꎬ对比了不同
图 1 加载示意图
工况下装药结构安定情况ꎬ发现多种工况下装药表
Fig. 1 Loading schematic
the damage of the charg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ꎬ compared with single loadingꎬ the damage mode of explosiv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wo consecutive loadings is still mainly tensile fracture. Howeverꎬ factors such as increase of the num ̄
板 1 # 直径 D1 为 99 mmꎬ厚度 h1 为 10、12 mmꎬ内径
试样采用模具压制成型ꎬ尺寸⌀30 mm × 30 mmꎬ密
3
mm、长度为 30 mm 的套环内ꎬ用两个直径 40 mm、厚
以模拟装药的真实受力环境ꎮ
压装炸药受到子弹冲击时ꎬ由于上、下两侧受力
比观测更强冲击作用下材料的损伤情况ꎬ此时加载
究了两种不同装药在缝隙挤压条件下的损伤点火机
❋ 收稿日期:2021 ̄03 ̄23
基金项目: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专项ꎻ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开放合作创新基金( SYJJ ̄41)
第一作者:张萌昭(1997 - ) ꎬ女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装药损伤的研究ꎮ E ̄mail:zmz_15@ 163. com
通信作者:周涛(1979 - ) ꎬ男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爆炸力学及战斗部设计研究ꎮ E ̄mail:pep2968@ 163. com
doi:10. 3969 / j. issn. 1001 ̄8352. 2021. 06. 005
两次冲击作用下压装炸药损伤规律研究
❋
张萌昭 屈可朋 周 涛 沈 飞 胡雪垚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陕西西安ꎬ710065)
[ 摘 要] 针对装药在多次冲击作用下易产生结构损伤ꎬ进而形成热点ꎬ引起战斗部提前点火甚至起爆的问题ꎬ采
1. 1 实验样品
作用于装药的应力( 加载强度) 约为 640 MPaꎬ远大
用力 f 约为 4. 52 × 10 5 Nꎻ炸药的直径为 30 mmꎬ则
HMX、PBX 由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提供ꎬ配方
于晶体颗粒断裂临界应力ꎬ在该应力作用下ꎬ药柱表
( 质量分数) 为:65% HMX、30% 铝粉和 5% 黏结剂ꎮ
面可出现宏观损伤ꎮ 同时ꎬ选用 12 mm 厚端盖以对
度 1. 85 g / cm ꎮ 将药 柱 装 入 外 径 40 mm、 内 径 30
强度提升 1. 2 倍ꎬ为 768 MPaꎮ
5 mm 的聚乙烯塑料( PE) 垫片密封药柱两个端面ꎬ
子弹撞击速度由激光测速仪及示波器测算ꎬ示波器
1. 2 实验装置设计及计算分析
小临界应力进行计算分析ꎮ 参考文献[9 ̄10] ꎬ基于
150 mmꎻ砧体直径 D4 为 120 mmꎬ厚度 h3 为 20 mmꎻ
计算ꎬ求得脱黏应力为 0. 6 MPaꎻ利用晶体断裂强度
1. 3 实验方法
80. 8 MPaꎮ 在实验中ꎬ加载于端盖的作用力 f 为:
或 12 mmꎮ 连续两次冲击加载时ꎬ端盖 1 # 和端盖 2 #
的厚度均为 10 mm 或均为 12 mmꎮ 2. 5 kg 塑料弹丸
经高压气室驱动ꎬ以 400 m / s 速度撞击端盖 1 # ꎬ应力
波通过端盖 2 # 及上击柱作用于炸药ꎬ实现对装药的
第 1 次压缩加载ꎮ 端盖 2 # 因受力不均匀在凹槽处
剪切断裂ꎬ装药受力卸载ꎮ 子弹推动端盖 1 # 继续向
ber of cracks on surface of the sampleꎬ wider distribution rangeꎬ superposition of tensile waves and the increase of damage
evolution rate make it easier for the internal microcracks of the explosive to develop into macroscopic cracks during the
2021 年 12 月
Explosive Materials Dec. 2021
1 - 高压气室ꎻ2 - 子弹ꎻ3 - 炮管ꎻ4 - 测速装置ꎻ5 - 端盖 1 # ꎻ
6 - 端盖 2 # ꎻ7 - 定位板ꎻ8 - 实验装置ꎻ9 - 砧体ꎮ
图 2 实验装置示意图
特性ꎮ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分析了损伤模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system
secondary loading.
[ KEYWORDS] shockꎻ pressed explosivesꎻ microscopic damageꎻ gas gunꎻ damage evolution
有重要意义ꎮ
引言
国内外针对单次冲击作用下的装药损伤做了大
量工作ꎬ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ꎬ也有学者结
合 模拟实验对损伤的演化进行分析ꎮ蔡宣明 等 [3]
利用Hopkinson 压杆 实 验 ꎬ对 高 应 变 率 下 的 含 能 材
料的动态力 学 性 能 及 微 观 损 伤 进 行 研 究 ꎮ王 芳 芳
等 [4] 对高温加速老化下的浇注炸药在高速冲击下
的 损伤模式进行研究ꎬ得到了不同老化时间下的失
效应变ꎬ并比较了微观损伤形式ꎮ 杨昆等 [5] 仿真研
ZHANG Mengzhaoꎬ QU Kepengꎬ ZHOU Taoꎬ SHEN Feiꎬ HU Xueyao
Xi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 Shaanxi Xianꎬ 710065)
[ ABSTRACT] The charge is prone to structural damage under the action of multiple impactsꎬ and then form hot spots
展变化规律ꎬ以期对侵彻弹药装药选型及设计提供
式中:d 为击柱直径ꎬminꎻh 为端盖厚度ꎬmmꎻτ 为端
参考ꎮ
盖剪切强度ꎬMPaꎮ
式ꎬ对比单次及两次冲击加载条件下装药损伤的发
f = πdhτꎮ
(1)
端盖材料 45 # 钢的动态剪切强度约为 360 MPaꎮ
1 实验
如端盖厚度为 10 mmꎬ击柱直径为 40 mmꎬ则所得作
Nicholson 提出的能量模型
理论计 算 方 法
[12]
[11]
对炸药脱黏应力进行
求得晶体颗粒断裂临界应力为
上下击柱、套筒及砧体材料均为 T10 钢ꎮ
单次冲击加载时ꎬ仅使用端盖 2 # ꎬ厚度为 10 mm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2
爆 破 器 材 第 50 卷第 6 期
用一级轻气炮为加载源ꎬ设计了冲击加载模拟实验装置ꎬ分别开展了单个 10 mm 、单个 12 mm、两个 10 mm 和两个
12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厚端盖 4 种工况的冲击加载试验ꎮ 结合仿真模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ꎬ获取了装药内部应力分布规律
及损伤特征ꎬ分析了加载次数对装药损伤的影响ꎮ 结果表明:与单次冲击加载相比ꎬ炸药在连续两次冲击加载条件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年 12 月 两次冲击作用下压装炸药损伤规律研究 张萌昭ꎬ等
31
理ꎬ发现剪切裂纹易引发炸药点火ꎮ 张馨予等 [6] 对
弹体侵彻混凝土薄靶过程进行模拟发现ꎬ加载初期
causing the warhead to pre ̄ignite or even detonate. An impact load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installation was designed
using the one ̄stage gas gun. Impact load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four working conditions of a single 10 mmꎬ a single
装药头部承受较大压力ꎬ而尾部则需承受拉伸波作
用与壳体表面碰撞ꎬ损伤易发生于装药的头部和尾
部ꎮ 也有科研人员设计不同实验以模拟装药在多次
脉冲条件下的受力情况ꎬ进而分析损伤特点与点火
机理ꎮ 李亮亮等 [7] 采用夹心弹结构ꎬ在分离式 Hop ̄
kinson 压杆实验装置上实现了对炸药的双脉冲加
载ꎬ发现应变率越大ꎬ炸药晶体损伤越严重ꎮ 聂少云
下损伤模式仍以拉伸断裂为主ꎻ但试样表面裂纹条数增多、分布范围更广、拉伸波叠加以及损伤演化速率提高等因
素使得二次冲击加载时炸药内部微裂纹更易发展成为宏观裂纹ꎮ
[ 关键词] 冲击ꎻ压装炸药ꎻ微观损伤ꎻ轻气炮ꎻ损伤演化
[ 分类号] TJ55
Research on the Damage Law of Pressed Explosives under Double ̄Pulse Loading
面均出现破碎ꎬ但未发生点火反应ꎮ 上述研究都是
基于装药的最终损伤情况进行讨论ꎬ而关于装药在
多次脉冲载荷下的损伤发展过程及演化规律研究报
道较少ꎮ
本文中ꎬ以一级轻气炮为加载源ꎬ采用自行设计
的模拟冲击加载装置ꎬ对典型奥克托今( HMX) 基浇
注聚合物黏结炸药( PBX) 的压装炸药进行了冲击加
载试验ꎬ获取了单次和两次脉冲载荷下装药的损伤
12 mm two 10 mm and two 12 mm thick end caps. Combined with simula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SEM) ꎬ
internal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ge were obtainedꎬ and the influence of loading time on
高速侵彻弹药是打击海上、地下高价值目标的
主要手段ꎮ 随着撞击速度的不断提高ꎬ侵彻弹装药
的抗过载安定性已成为关注的重点ꎮ 尤其是侵彻多
层目标靶时ꎬ装药需要承受两次或多次冲击载荷作
用ꎬ受力过程更为复杂和苛刻ꎬ极易产生结构损伤而
形成热点ꎬ使得战斗部提前点火甚至起爆
[1 ̄2]
ꎮ 因
此ꎬ研究装药在多次连续冲击作用下的损伤规律具
过增减端盖厚度及端盖数量调整加载方式ꎮ
击柱直径 d3 为 40 mmꎬ长度 L2 为 70 mmꎮ 套筒内直
实现对装药的连续两次冲击作用( 图 1 ~ 图 2) ꎮ 通
为选定合适的端盖厚度ꎬ对产生装药损伤的最
钢ꎮ 上击柱直径 d2 为 40 mmꎬ长度 L1 为 115 mmꎻ下
径与击 柱 直 径 相 同ꎬ 外 直 径 D3 为 88 mmꎬ 长 度 为
在口径为 130 mm 的一级轻气炮上完成实验ꎮ
采样率为 5 × 10 6 s - 1 ꎮ 设计实验装置尺寸如下:盖
d1 为 60 mmꎻ盖板 2 # 直径 D2 为 88 mmꎬ厚度 h2 为
不均产生剪切力ꎬ端盖容易断裂ꎮ 设计双端盖结构ꎬ
10、12 mmꎻ两个盖板间隔 l1 为 20 mmꎬ材料均为 45 #
1 - 端盖 1 # ꎻ2 - 端盖 2 # ꎻ3 - 上击柱ꎻ4 - 套筒ꎻ5 - 上垫片ꎻ
6 - 套环ꎻ7 - 炸药ꎻ8 - 下垫片ꎻ9 - 下击柱ꎻ10 - 砧体ꎮ
等 [8] 设计多层落锤撞击压缩试验装置ꎬ对比了不同
图 1 加载示意图
工况下装药结构安定情况ꎬ发现多种工况下装药表
Fig. 1 Loading schematic
the damage of the charg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ꎬ compared with single loadingꎬ the damage mode of explosiv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wo consecutive loadings is still mainly tensile fracture. Howeverꎬ factors such as increase of the num ̄
板 1 # 直径 D1 为 99 mmꎬ厚度 h1 为 10、12 mmꎬ内径
试样采用模具压制成型ꎬ尺寸⌀30 mm × 30 mmꎬ密
3
mm、长度为 30 mm 的套环内ꎬ用两个直径 40 mm、厚
以模拟装药的真实受力环境ꎮ
压装炸药受到子弹冲击时ꎬ由于上、下两侧受力
比观测更强冲击作用下材料的损伤情况ꎬ此时加载
究了两种不同装药在缝隙挤压条件下的损伤点火机
❋ 收稿日期:2021 ̄03 ̄23
基金项目: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专项ꎻ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开放合作创新基金( SYJJ ̄41)
第一作者:张萌昭(1997 - ) ꎬ女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装药损伤的研究ꎮ E ̄mail:zmz_15@ 163. com
通信作者:周涛(1979 - ) ꎬ男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爆炸力学及战斗部设计研究ꎮ E ̄mail:pep2968@ 163. com
doi:10. 3969 / j. issn. 1001 ̄8352. 2021. 06. 005
两次冲击作用下压装炸药损伤规律研究
❋
张萌昭 屈可朋 周 涛 沈 飞 胡雪垚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陕西西安ꎬ710065)
[ 摘 要] 针对装药在多次冲击作用下易产生结构损伤ꎬ进而形成热点ꎬ引起战斗部提前点火甚至起爆的问题ꎬ采
1. 1 实验样品
作用于装药的应力( 加载强度) 约为 640 MPaꎬ远大
用力 f 约为 4. 52 × 10 5 Nꎻ炸药的直径为 30 mmꎬ则
HMX、PBX 由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提供ꎬ配方
于晶体颗粒断裂临界应力ꎬ在该应力作用下ꎬ药柱表
( 质量分数) 为:65% HMX、30% 铝粉和 5% 黏结剂ꎮ
面可出现宏观损伤ꎮ 同时ꎬ选用 12 mm 厚端盖以对
度 1. 85 g / cm ꎮ 将药 柱 装 入 外 径 40 mm、 内 径 30
强度提升 1. 2 倍ꎬ为 768 MPaꎮ
5 mm 的聚乙烯塑料( PE) 垫片密封药柱两个端面ꎬ
子弹撞击速度由激光测速仪及示波器测算ꎬ示波器
1. 2 实验装置设计及计算分析
小临界应力进行计算分析ꎮ 参考文献[9 ̄10] ꎬ基于
150 mmꎻ砧体直径 D4 为 120 mmꎬ厚度 h3 为 20 mmꎻ
计算ꎬ求得脱黏应力为 0. 6 MPaꎻ利用晶体断裂强度
1. 3 实验方法
80. 8 MPaꎮ 在实验中ꎬ加载于端盖的作用力 f 为:
或 12 mmꎮ 连续两次冲击加载时ꎬ端盖 1 # 和端盖 2 #
的厚度均为 10 mm 或均为 12 mmꎮ 2. 5 kg 塑料弹丸
经高压气室驱动ꎬ以 400 m / s 速度撞击端盖 1 # ꎬ应力
波通过端盖 2 # 及上击柱作用于炸药ꎬ实现对装药的
第 1 次压缩加载ꎮ 端盖 2 # 因受力不均匀在凹槽处
剪切断裂ꎬ装药受力卸载ꎮ 子弹推动端盖 1 # 继续向
ber of cracks on surface of the sampleꎬ wider distribution rangeꎬ superposition of tensile waves and the increase of damage
evolution rate make it easier for the internal microcracks of the explosive to develop into macroscopic cracks during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