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2-3熔化凝固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汇总
一、知识要点
1、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蜡烛)。

2、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熔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熔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

(2)熔化现象举例: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例:下图为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固态(放热降温)
该图说明:①该物质是晶体。

②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③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C。

当温度为79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C时,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处于熔点的晶体物态可能性不确定)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6)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C的冰比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碎冰保鲜。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其他例子:冰袋冷敷、解冻、结合沸点制取合金、水浴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夏天吃棒冰、可乐加冰等。

3、凝固【重点】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3)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5)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其他例子:滴水成冰、冻豆腐、火山口矿物凝固顺序、糖画、低温地区温度计测温液体的选择、人造雪、烛泪、焊接等。

4、热传递: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热传递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注:热传递必须要有温度差,就像开空调的卧式没有关门,而客厅的“热空气”就传递到卧式,使得卧式的温度上升。

所以为了节能,我们开空调时要关好门窗,早上要开窗通风。

5、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探究冰的熔化、水的凝固。

注意器材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