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乡下人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良的乡下人赏析
这小说似乎在说一个世界复杂、人心险恶的故事。
似乎又可以是个关于背叛的故事。
在乔伊(又叫胡尔加)头天见到小伙子后,她在脑中一定描绘了一个有关小伙子的形象——穷困、天真、不怎么会说话、瘦弱,但第二天所发生的一切背叛了她的这种想象。
不过奥康纳在小说中说了许多,包括女博士的姓名,她给自己取的那个叫胡尔加的名字,以及小说中有很多宗教、哲学上的隐喻,可供评论家们解读。
比如,女博士的母亲霍普韦尔太太是代表着既得利益的一群人,他们自信,认为生活就是这样,他们嘴上说着相信上帝,但他们其实只是相对主义者,掠夺侵占时,可以抛弃一切,享受时,怎么舒服怎么来,对穷苦人民,他们偶尔施舍一点他们的同情心;而女佣弗雷曼太太,则代表着庸俗的大众,自以为是又人云亦云,缺少眼界;女博士则代表着新知识分子,他们不信上帝,他们活的真实,他们认为世界虚无,他们一方面自律,一方面又藐视习俗,但他们只是这个险恶世界中的一群“残疾人”。
以上例举的解读,也许只是我的一种误读,或者是种过度阐释。
除了驱除了我初读时留下的两个恐怖念头,在《善良的乡下人》中,我发现奥康纳后现代的一面。
当年轻人非要女博士说你爱我时,女博士说“要是这个词的用法没有那么严格的话,可能是的”,这种解构主义式的回答,令我会心一笑,同时想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讲究着“回”字四样写法。
奥康纳在此轻巧地向读者展示了高级知识分子的世界。
小说的最后,奥康纳又轻巧地展示了弗雷德太太的内心世界,以及顺带反讽了一番。
弗雷德太太说“有些人就不可能那么简单,我就是其中之一”。
这多少有些可笑。
一个终日谈论或关心自己有了身孕不断呕吐的小女儿,关心自己大女儿同谁约会和结婚不会花钱请牧师主持婚礼的女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不可能那么简单的人。
当然,人是不可能是简单的动物,不过有些人选择了简单地生活,或者被生活塑造成了一个简单的人。
小说中这样有趣的值得琢磨的细节有许多。
另外,小说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是虔诚的上帝信徒。
奥康纳写这篇小说的意图是否是要世人应该信上帝,或应该要有点信仰。
我觉得有这种可能。
从叔本华的虚无,到尼采的上帝死了,再到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这一股哲学思潮也许也影响到了奥康纳的创作,或者说引发了她的思考。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萨特与奥康纳是同时代的人。
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曾经鼓舞了一大批世人(现今仍在鼓舞着世人),但是存在先于本质所展示的美好,是否被世人想象得过于美好了,以至于成为一种自欺欺人,一种自我安慰了,忽视了其实人是生存在一个残酷的超乎想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