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在慈溪,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分别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 .废日光灯管
B .卫生纸
C .剩菜剩饭
D .塑料瓶D 解析:D
A 、废日光灯管属于有害垃圾,不符合题意,A 错误。
B 、卫生纸属于其他垃圾,不符合题意,B 错误。
C 、剩菜剩饭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C 错误。
D 、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D 正确。
故选:D 。
2.下列应用、对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2H 2O 2=2H 2O+O 2 分解反应
B .用天然气做饭:CH 4+2O 2点燃CO 2+2H 2O 氧化反应
C .用稀盐酸洗去试管中残留的铜:Cu+2HCl=CuCl 2+H 2↑ 置换反应
D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4P+5O 2
点燃2P 2O 5 化合反应D 解析:D
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
2MnO 2H 2O+O 2↑,化学方程式错误,不符
合题意;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是甲烷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之后,则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原理(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
3.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 3和Cu(NO 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A 和固体B ,滤液A 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
A .Zn (NO 3)2、AgNO 3
B .Zn (NO 3)2 、Cu (NO 3)2 、AgNO 3
C .Zn (NO 3)2 、Cu (NO 3)2
D .Zn (NO 3)2A
解析:A
【分析】
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银离子全部被置换出来,若还有锌存在,继续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A、溶液中还有硝酸银,说明银离子还没有全部被置换出来,硝酸铜还没有参加反应,此时溶液A中溶质是Zn(NO3)2 、Cu(NO3)2 、AgNO3,不可能为Zn(NO3)2、AgNO3,符合题意;
B、溶液中还有硝酸银,说明银离子还没有全部被置换出来,硝酸铜还没有参加反应,此时溶液A中溶质是Zn(NO3)2 、Cu(NO3)2 、AgNO3,此情况可能存在,不符合题意;
C、若溶液中的硝酸银恰好被置换,则此时溶液A中溶质为Zn(NO3)2 、Cu(NO3)2,此情况可能存在,不符合题意;
D、若锌过量,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溶液A中溶质为Zn(NO3)2,此情况可能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电解水实验,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C.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有铜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B
解析:B
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实验,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铁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所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中的少量氧气(灼热的铜网)
B.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
C.氯化钠中的少量泥沙(加水过滤后蒸发)
D.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B
解析:B
A、氧气可和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故通过灼热的铜网可以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一氧化碳除去,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通过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将泥沙除去,获得纯净的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通过澄清石灰水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不加入二氧化锰则此反应不能进行
B.金属单质都能导电,则能导电的单质都是金属
C.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O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都含有D.含碳元素物质充分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在2
碳元素D
解析:D
【分析】
金属单质能导电,石墨等非金属单质也有良好的导电性。
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速率,不加入二氧化锰反应也能进行,故A不正确;
B、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金属单质的重要性质,石墨这种非金属单质也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故B不正确;
C、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可能是不同的分子,例如水和氨气,故C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在O2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都含碳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只是加快反应速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7.美国普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铝镓合金是铝和镓熔合而成的混合物)制备氢气的新工艺(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B.太阳能的使用可以解决部分能源危机问题
C.流程中的水、氧化铝、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氧化铝和镓C
解析:C
A、观察流程图发现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故A正确;
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故B正确;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氧气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C不正确;
D、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故D正确。
故选C。
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D.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
解析:D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
B、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
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
D、等质量镁、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Mg + H2SO4 = MgSO4 + H2↑、Fe + H2SO4 = FeSO4 + H2↑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与98份质量硫酸反应生成120份质量的硫酸
镁和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与98份质量硫酸反应生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和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铁多,产生相同质量氢气时,消耗的硫酸相同,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9.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B.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假设恰好完全反应)
C.证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D.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C
解析:C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可以证明分子不断运动,故A正确;
B、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可用氧化铁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一氧化碳,故B正确;
C、证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要求选取的酸是同一种酸且浓度相同,故C错误;
D、黄铜属于铜的合金,合金的硬度大,所以二者相互刻画能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故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酸跟活泼金属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氢气
B .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一定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C .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置换反应不一定要在溶液中进行D
解析:D
A 、酸跟活泼金属反应不一定生成盐和氢气,例如稀硝酸和锌反应能生成硝酸锌、水和一氧化氮,不能生成氢气。
错误;
B 、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不一定能置换后面的金属,例如铁不能把氯化银中的银置换出来。
错误;
C 、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甲烷和氧气反应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
错误;
D 、置换反应不一定要在溶液中进行。
正确。
故选:D 。
11.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A .2KClO 3 2
MnO 加热2KCl+3O 2 B .2HI+Cl 2═2HCl+I 2
C .CO 2+C
高温2CO D .2HCl+CuO═CuCl 2+H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A 、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 、是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C 、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12.如图所示,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2O 3+3CO=2Fe+3CO 2
B .b 处发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D .尾气用燃着的酒精灯将其点燃,或备用气球收集起来A
解析:A
【分析】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A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故A 不正确;
B 、 a 处生成二氧化碳,进入b 处发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 正确;
C 、 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故C 正确;
D 、一氧化碳能燃烧,尾气用燃着的酒精灯将其点燃,或备用气球收集起来,故D 正确。
故选A 。
【点睛】
一氧化碳易燃烧,可以用点燃是方法将一氧化碳除去。
13.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将锈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B .将湿润的石蕊纸花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
C .将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硫取出来,火焰由蓝紫色变为淡蓝色
D .将铜棒插入稀硫酸铝溶液中,铜棒表面立即由紫红色变为光亮的银白色D
解析:D
A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离子溶液是黄色的,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故A 正确;
B 、将湿润的石蕊纸花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二氧化碳和石蕊纸花里面的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石蕊变化,则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故B 正确;
C 、将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硫取出来,硫在氧气中火焰为蓝紫色,在空气中火焰为淡蓝色,则火焰由蓝紫色变为淡蓝色,故C 正确;
D 、铜的活动性比铝弱,将铜棒插入稀硫酸铝溶液中,铜棒和硫酸铝溶液不反应,故D 不正确。
故选D 。
14.把一枚无锈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的是
A .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无色
B .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
C .产生大量气泡
D .溶液质量增加B
解析:B
A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浅绿色,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红色的铜单质附在铁钉表面,可以看到析出红色物质,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 、铁与硫酸铜反应不会产生气体,因此无气泡产生,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 、反应后,硫酸铜溶液变成了硫酸亚铁溶液,由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因此溶液质量会减少,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 )
A .汞
B .金
C .银
D .铝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汞>银>金,活动性最强的是铝,故选:D 。
【点睛】
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6.(1)2018年11月28日,由“中国船舶”制造的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明远”号在上海命名交付,标志着中国智能船舶全面迈入新时代。
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船体使用了大量钢材,钢中含碳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铁中含碳量;船体表面涂了红色防护漆,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
②船舱内用铜丝线连接LED 灯,主要是利用铜的_________性。
③制造船舶所需的大量钢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
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在这一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_________。
(2)某些不法商贩以铜锌合金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据你所学知识,可以用_______(填一种试剂)来检验某一黄金饰品的真假。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投入到Cu(NO 3)2、AgNO 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 滤渣中一定有Ag 、Cu
B 滤渣的组成可能为Ag 、Cu 、Fe
C 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 3
D 滤液中一定有
Fe(NO 3)2小于隔绝氧气和水(或隔绝空气和水)导电性3CO+Fe2O32Fe+3CO2铁(或Fe)稀盐酸(或稀硫酸白米醋氧气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等合理答案)BCD
解析:小于 隔绝氧气和水(或隔绝空气和水) 导电性 3CO+Fe 2O 3高温2Fe+3CO 2 铁(或Fe) 稀盐酸(或稀硫酸、白米醋、氧气、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等合理答案) BCD (1)①钢的含碳量为0.03% ~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因此钢的含碳量小于生铁的含碳量,船体表面涂漆可以使船体表面的钢材隔绝氧气(或空气)和水,防止其生锈; ②船舱内用铜丝线连接LED 灯,主要是利用铜的导电性;
③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为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在这一反应中化合
价降低的元素是铁元素,从+3价,降为0价。
(2)黄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与氧气、酸、碱、盐等物质反应,而假黄金中的锌能与酸、盐发生化学反应。
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能与锌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的方法进行鉴别;也可利用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黑色)进行鉴别。
也可以利用金属活动性,活泼金属能把不活泼金属从盐溶液中转化出来,选择硝酸银,硫酸铜等,如有金属被置换出来,则是假黄金。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H)>Cu>Ag可知,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投入到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铁粉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的铁粉再与硝酸铜反应。
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
A、硝酸银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有Ag,硝酸铜不一定参与反应,滤渣中不一定有Cu,选项错误;
B、根据“远距离先反应”的原则可知,铁优先与AgNO3反应,然后与Cu(NO3)2反应,因此不能判断硝酸铜是否与铁粉发生反应,因此只能确定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当铁粉与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粉有剩余时,会继续与Cu(NO3)2发生反应,直到Cu(NO3)2反应完全后,铁粉仍有剩余时,此时滤渣中含有Ag Cu、Fe,选项正确;
C、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证明反应得到的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选项正确;
D、铁粉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无论铁粉多少,一定会有硝酸亚铁生成。
正确。
故选BCD。
17.将锌片和铜片同时放入盛有AgNO3溶液的试管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
(1)若无气体产生,则固体物质中肯定有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
(2)若有气体产生,则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滤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
银铜锌铜银锌离子(或Zn2+)【分析】将锌片和铜片同时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锌和铜活动性都比银强锌活动性最强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如果锌不足则铜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
解析:银铜锌、铜、银锌离子(或Zn2+)
【分析】
将锌片和铜片同时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锌和铜活动性都比银强,锌活动性最强,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如果锌不足,则铜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
(1)若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无气体产生,则锌肯定完全反应,铜可能反应完,也可能部分反应,还可能全部反应,因此固体中肯定有银,可能有铜。
(2)若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产生,因为只有锌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锌肯定过量,铜没有参与反应,故固体物质中含有:锌、铜、银;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因为锌过量,所以硝酸银完全反应,故滤液中的阳离子是锌离子。
18.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
铜的化学方程式__。
(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表示不同种类
的离子,则“”表示_____(填写离子符号)。
Fe+CuSO4═FeSO4+CuFe2+
解析:Fe+CuSO 4═FeSO 4+Cu Fe 2+
(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 4═FeSO 4+Cu ;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 4═FeSO 4+Cu ,在反应前的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亚铁离子、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离子的变化可知,
表示亚铁离子。
19.生铁用途十分广泛。
工业上利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还含少量SiO 2等杂质)
冶炼生铁的过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生铁属于____材料(填“合金”或“金属”)。
“高炉气体”中的_____(填化学式)会导致酸雨。
(2)“煅烧”时:
①生成CO 的反应之一为2
C+CO 2CO 高温,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利用CO 炼铁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Fe 与空气中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下列措施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____(填标号)。
A 涂油、喷漆
B 镀耐腐蚀的铬层
C 用盐水清洗
D 久置于酸性环境金属SO2化合水氧气AB
解析:金属 SO 2 化合 2323CO+Fe O 2Fe+3CO 高温 水 氧气 AB
(1)生铁属于金属材料;高炉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2)①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利用CO 炼铁的原理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323CO+Fe O 2Fe+3CO 高温。
(3)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水和氧气反应的过程。
A 、涂油、喷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铁生锈,故A 项正确;
B 、镀耐腐蚀的铬层可以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生锈,故B 项正确;
C 、用盐水清洗不能防止铁生锈,反而会加快.铁制品生锈的速度,故C 项错误;
D 、久置于酸性的环境不能防止铁生锈,会加快铁制品生锈的速度,故D 项错误。
故本题选AB 。
20.《西游记》75回中,作者借孙悟空之口描述金箍棒“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
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
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
花纹密布神鬼惊,上造龙纹与凤篆”。
(1)金箍棒的原材料“镔铁”,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中最重要的钢材料之一。
“镔铁”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合金。
(2)大禹治水时,利用此棒能变大变小的性质测定海水深浅。
“能变大变小”体现了金属的_____(填序号)。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
D 硬度较大的性质
从题干的描述文字找到线索,解释此棒能常年放入海水中而不被腐蚀的原因是_____。
(3)金箍棒表面使“鬼神”惊怕的花纹是利用硫酸铁来处理的。
若实验室提供原料铁、稀硫酸、过氧化氢溶液制取硫酸铁。
反应分两步,请写出第一步生成硫酸亚铁....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第二步是向有酸.
剩余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物只有硫酸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属于C 铁棒表面被黄金包裹黄金的性质不活泼形成保护层阻隔了铁与海水等物质接触
解析:属于 C 铁棒表面被黄金包裹,黄金的性质不活泼,形成保护层,阻隔了铁与海水等物质接触 2442H SO +Fe=FeSO +H ↑ 4222443222FeSO +H O +H SO =Fe SO +(2H )O (1)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叫做合金,阅读材料可知,“镔铁”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中最重要的钢材料之一,则“镔铁”属于合金。
(2)“能变大变小”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C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从题干的描述“两头箝裹黄金片”可知此棒能常年放入海水中而不被腐蚀的原因是铁棒表面被黄金包裹,黄金的性质不活泼,形成保护层,阻隔了铁与海水等物质接触。
(3)金箍棒表面使“鬼神”惊怕的花纹是利用硫酸铁来处理的。
若实验室提供原料铁、稀硫酸、过氧化氢溶液制取硫酸铁。
反应分两步,第一步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42H SO +Fe=FeSO +H ↑。
第二步是向有酸剩余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物只有硫酸铁和水,即硫酸亚铁、硫酸和双氧水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2443222FeSO +H O +H SO =Fe SO +(2H )O 。
21.飞机制造大量使用了金属、橡胶和复合材料。
请根据所学知识和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飞机材料往往使用大量的铝合金而不使用纯铝,其原因是合金的硬度__(填大于或小于)纯金属的硬度。
(2)金属铜在飞机材料中也有应用。
同时铜也容易形成钢锈Cu 2(OH )2CO 3,在加热的条件下,铜锈分解产生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且所有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根据描述,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
(3)现有三种金属铁、铝、铜,欲要验证其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___(填序号)。
A Fe 、Al 、CuSO 4溶液
B Fe 、Al 、Cu 、H 2SO 4溶液
C Al 、Cu 、FeSO 4溶液
D Fe 、Al 2(SO 4)3溶液、CuSO 4溶液大于A
解析:大于 22322Cu OH CO 2ΔCuO+H O+CO () A
(1)飞机材料往往使用大量的铝合金而不使用纯铝,其原因是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
(2)金属铜在飞机材料中也有应用。
同时铜也容易形成铜锈Cu 2(OH )2CO 3,在加热的条件下,铜锈分解产生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且所有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 2(OH )
2CO 3加热2CuO+H 2O+CO 2↑。
(3)A .Fe 、Al 分别伸入CuSO 4溶液,表面都析出红色固体,说明铜最不活泼,不能比较铁和铝的活泼性;
B .Fe 、Al 、Cu 分别伸入H 2SO 4溶液,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说明铝比铁活泼,铜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不如铁、铝活泼;
C .Al 、Cu 分别伸入FeSO 4溶液,铝表面析出黑色固体,是因为铝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说明铝比铁活泼,铜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
D .Fe 分别伸入Al 2(SO 4)3溶液、CuSO 4溶液,伸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铁活泼,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说明铁比铜活泼;
由以上分析可知,A 实验不可行。
故填:(1)大于;(2)Cu 2(OH )2CO 3
加热2CuO+H 2O+CO 2↑;(3)A 。
22.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化学
(1)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性;
(2)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炼铜的国家。
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 4)反应获得铜,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3)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方程式为
2CaCO 3+2SO 2+O 2=2CaSO 4+2CO 2;若2000g 废气中含有3.2g 二氧化硫,吸收这些二氧化硫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g 。
导电Fe+CuSO4=FeSO4+Cu5
解析:导电 Fe+CuSO 4=FeSO 4+Cu 5
(1)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