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10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基础组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读图,完成1~2题。

1.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A.a、b、c
B.d、e、f
C.a、c、e
D.b、d、f
答案 B
解析要求找出人类与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的关系,d、e、f反映了地理环境要素与人类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答案 D
解析江淮平原是我国的湿润地区,可将旱地改造成水田,不会产生盐碱化现象。

盐碱化现象主要存在于干旱、半干旱区以及半湿润区。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3~4题。

3.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
A.地形平坦B.地下水丰富
C.降水稀少D.土壤肥沃
答案 C
解析该植物地上部分树枝短小,植物枯萎;地下部分植物根系十分发达,可以吸收地下深处的地下水源。

这说明该地区降水稀少。

4.此景观所在地,以及由邯郸到该地所体现的分异规律组合正确的是()
A.华南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西北地区,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西藏地区,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D.华北地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 B
解析由上题可知,该植被所在地区降水稀少,气候比较干旱,应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邯郸到西北地区,主要体现了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了()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③垂直地域分异④非地带性现象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答案 D
解析图中沿Y轴自然带的变化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①正确;沿X轴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②正确;图中没有显示垂直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现象,③④错误。

6.M代表的自然带应为()
A.温带草原带B.冰原带
C.苔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 A
解析根据图中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信息可知,M处应该是位于温带地区的草原带,A项正确。

下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答案 B
解析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是水分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8.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A.热量B.水分
C.地形D.土壤
答案 A
解析①→②→③纬度发生变化,热量发生变化,自然带也随着变化。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D.荒漠
答案 B
解析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山地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

10.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
C.海拔D.土壤
答案 A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为荒漠草原。

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图中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是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

(4分)
(2)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

(10分)
(3)C地区远离赤道,但和赤道地区的自然带相同,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2)热带荒漠带'低纬度的大陆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跨纬度广大气环流、洋流(寒流)、地形(山地)
(3)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解析图示为南美洲部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A、B分别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西岸寒流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C为非地带性热带雨林带,是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能力组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

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完成12~13题。

12.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答案 C
解析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的,A、B、D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13.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
A.雨林生态农业B.热带种植园农业
C.基塘农业D.河谷农业
答案 A
解析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可以判定这里发展的是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光照与地形。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7月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
答案 D
解析图中显示山地南坡雪线分布的海拔较低,则南坡为迎风坡;同时南坡7月等温线分布海拔较高,则南坡为阳坡。

15.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答案 B
解析图中①处7月等温线为3 ℃,②处有雪线经过,则①②间分布的植被可能为雪线以下的高寒荒漠。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1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1220年,道教领袖丘处机西行途经张家口的野狐岭时,叹曰:“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

”下图为华北部分地区示意图。

(1)描述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2)分别说出丘处机登高之地南、北的自然带名称。

(4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永定河下游常处于断流状态,试说明原因。

(4分)
(4)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张家口以北地区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4分)
答案(1)特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影响因素:地形、纬度。

(2)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北—温带草原带。

(3)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4)植被破坏会导致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下降;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沙尘暴等灾害更加频繁。

解析(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是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

(2)丘处机登高之地以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植被为温带草原。

(3)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

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人为原因: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4)植被破坏会导致蒸发旺盛,进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地下水位的下降和蒸发的增强,会导致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加上蒸发强烈,会导致沙尘暴等灾害更加频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