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津的症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津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伤津的症状*二、治疗伤津的中药方*三、伤津与脱液的区别
伤津的症状1、伤津的症状
1.1、热性病过程中,邪热煎熬津液,或燥邪损伤肺胃津液所致。

如肺津受伤,则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丝,鼻干咽燥,喉干舌绛。

胃津受伤,则见烦躁,渴饮不止,口燥咽干,舌红面赤等症。

1.2、胃津伤。

胃津不足,胃失润降,纳化失职,口干唇燥,知饥而不欲食,食则干涩难咽,干呕,肌肉瘦削,面色萎黄,大便秘结,脉细数。

甚则导致胃阴耗伤。

1.3、大肠津亏。

大肠主液,司传导糟粕,排泄大便。

大肠津液耗伤,肠道失于滋润,传导失常,腑气不畅,症见大便燥结,坚硬难出,咽干燥等。

2、引起伤津原因
2.1、外感热邪,灼伤阴液。

2.2、阳气偏亢,内伤真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阴病。

2.3、暴怒伤阴,阴血易于耗泄。

2.4、房劳过度亦可耗伤真阴。

3、伤津是什么意思
是津液受伤的意思。

一般是指肺胃的津液。

热性病的过程中,由于邪热炽盛,往往容易耗伤肺、胃的津液而出现燥热症状。

如肺津受伤,则见干咳无痰,或痰带血丝,鼻燥咽干,喉痛;
胃津受伤则见口燥咽干,烦躁,渴饮不止。

如因误汗、误吐、误下或消渴病等耗伤津液,一时出现小便不利或大便难,《伤寒论》称之为“亡津液”。

治疗伤津的中药方1、甲鱼二母二胡汤
【原料】甲鱼1只,贝母、知母、前胡、柴胡、杏仁各5克,生姜丝、味精、食盐各少许。

【制作】甲鱼宰杀,洗净,切块。

贝母、知母、前胡、柴胡、杏仁分别洗净,装入纱布袋内,并扎紧袋口,备用。

将以上原料一起放入炖盅内,加清水没过,置锅内用文火隔水炖2小时,捞出药袋,加人生姜丝、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2次,每次150毫升~200毫升。

【功效】滋补肝肾,养阴退热。

适用于阴液不足、虚火上攻而致头面部红斑骤起、目赤耳鸣、口干咽燥、长期低热不退、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等。

2、辛荑花杏仁鸡蛋汤
【原料】辛荑花10克,蜜枣2枚,南杏仁20克,北杏仁15克,
鸡蛋1个,冰糖适量。

【制作】将辛荑花用清水浸透,漂洗干净。

鸡蛋磕入碗内,
搅成蛋浆。

南杏仁、北杏仁分别用清水洗净,去衣。

沙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放入辛荑花、南杏仁、北杏仁、蜜枣,继续用中火煮2小时左右,再加入冰糖和蛋浆,并不停地用筷子搅拌,使蛋浆变成蛋花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2次,每次150毫升~200毫升。

【功效】润肺养颜,滋补肺肾。

可以令皮肤嫩润,防止皱纹过早出现,减少雀斑、褐斑的出现。

伤津与脱液的区别1、伤津是津液受伤
伤津,是指津液受伤,其实质是津液缺乏。

伤津是津液病变的两个方面之一。

导致津液受伤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摄入不足,生化乏源。

津液源于饮食水谷,赖脾胃纳化输布,小肠分清别泌。

2、脱液是津液耗伤之甚者
液为人体精华,生于水谷,润骨而充脑髓。

《灵枢·决气》说:“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可知液是人体阴精中具有特殊功能的那一部分,如注于骨,补益脑髓,则与肾中精气相类。

肾之精,藏于肾,主骨生髓充脑。

肾中精气有先天后天之分,后天之精源于水谷,
化于脾胃,故有“无后天先天不长”之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