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专题0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目录
2
3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4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4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5
考向01 生活生产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5 考向02 文学知识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6 考向03 工艺流程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7 考向04 对化学变化的理解8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9【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9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10
考向0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10 考向02 性质与变化的判断11
考向03 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12
考点三化学反应的类型14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14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15
考向01 判断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15
考向02 判断化学反应类型16
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预测
物质的变化➢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分为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及用
途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
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
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
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
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
系的判断,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
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
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可以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
化学反应类型➢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及简单应用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①_没有其它生成物的变化②_有_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现象多表现为状态、形状、大小等的变化、的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
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
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判断依据微

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没有变化,一般只是微粒间隔变化。

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破裂为原子,
原子重新组成新_分子_。



没有其它生成物有其他生成物生成
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_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却是_化学变化_。

举例外形变化破碎、弯曲、榨汁、切成段压成片燃烧类火灾、火药爆炸、纸张燃
烧等
状态变化熔化(融化)、蒸发、升华、液化、凝华、
凝固、挥发等
变质类发酵、酿酒、发霉、腐烂

实验操作类蒸馏、过滤、溶解、稀释、海水晒盐等锈蚀类铁生锈、铜绿生成等
其他吸附、灯泡通电发光等其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1.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是指相对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伴随现象发生,但是出现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主要是形状的改变和状态的改变。

状态变化的微观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本
考向01 生活生产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例1】(2023年重庆市中考A卷)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

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铜雕锈蚀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D.火山烈燃
【答案】C
【解析】A. 铜雕锈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枯木腐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冰雪消融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火山烈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BD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C。

【变式1-1】(2023年重庆市中考B卷)重庆火锅备受追捧。

下列火锅底料的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刀切原料B.清水洗涤C.大火熬制D.成品装袋
【答案】C
【解析】A、刀切原料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清水洗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大火熬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成品装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1-2】(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阆中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以下生产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原料B.搅拌混匀
C.入坛发酵D.成品装瓶
【答案】C
【解析】A、清洗原料,只是洗去原料表面的灰尘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搅拌混匀,只是将原料等混合均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入坛发酵,有醋酸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成品装瓶,只是将醋装入瓶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例2】(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A
【解析】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结冰、下雪,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狂风怒号,卷走茅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变式1-1】(2023·山东济宁)古代诗词谚语富载化学知识,下列词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滴水成冰
C.木已成舟D.火上浇油
【答案】D
【解析】A、花香四溢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木已成舟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火上浇油后,油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变式1-2】(2023·山东枣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答案】B
【解析】
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春江水暖鸭先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千树万树梨花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日照香炉生紫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3】(2023·湖北武汉)(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中考化学真题)下列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使用火药B.指南针用于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
【答案】B
【解析】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用泥土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冶炼金属需要用还原剂与化合物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变式3-1】(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化学真题)长沙有许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

下列非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B.雕刻菊花石
C.用棕叶编篮子D.用针线制作湘绣
【答案】A
【解析】A、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B、雕刻菊花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棕叶编篮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针线制作湘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3-2】(2023·江苏宿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丝绸刺绣B.手工剪纸
C.玉柄雕琢D.烧制陶器
【答案】D
【解析】A、丝绸刺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工剪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玉柄雕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烧制陶器,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考向04 对化学变化的理解
【例4】(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潮解过程是物理变化;②变质过程是化学变化;③变质过程是物理变化;④潮解过程是化学变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潮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A。

【变式4-1】(2023·重庆市中考·A卷)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

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铜雕锈蚀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D.火山烈燃
【答案】C
【解析】
A. 铜雕锈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枯木腐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冰雪消融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火山烈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BD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故选C。

【变式4-2】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A.火星四射B.发热
C.生成黑色固体D.固体形状变化了
【答案】C
【分析】化学变化的判断要从本质也就是根本依据去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依赖于反应的现象.【解析】铁丝在氧气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在过程中生成了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其余均是伴随的现象,辅助判断,但不是根本依据。

故选:C。

【变式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B.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C.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
D.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A、物质从固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说法不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B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是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故D 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关键
从宏观上抓住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在物理变化中变现出的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和密度等。

2、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可燃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变化。

4、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5、掌握初中常见化学物质基本用途(这一点将在各个专题中逐个积累)。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辨别
1.物理性质主要表现在颜色、气味、状态、熔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方面,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2.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动性、还原性、毒性等。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3.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点”,而变化是一个过程。

考向0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
【例1】(2023·湖北恩施州)关于铁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的熔点较高B.金属活动性较强
C.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D.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答案】B
【解析】
A、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铁的熔点较高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金属活动性较强,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导电、导热和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1】(2023·陕西省)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C
【解析】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1-2】(2023·甘肃金昌)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B.常温下呈固态C.难溶于水D.熔点高
【答案】A
【解析】
A、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常温下呈固态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熔点高是物质的熔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A。

考向02 性质与变化的判断
【例2】(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考三模)“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

下列有关变化和性质的描述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红磷是暗红色的,具有可燃性
B. 酒精属于易燃物,露置于空气中易挥发
C. 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能吸附色素
D. 二氧化碳制成干冰,也可用于灭火
【答案】D
【解析】
A、红磷是暗红色的,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红磷具有可燃性,是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A错误;
B、酒精属于易燃物,描述的是物质的类别,酒精露置于空气中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活性炭能吸附色素,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C错误;
D、二氧化碳制成干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二氧化碳也可用于灭火,是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D正确;故选:D。

【解析】
A、用铅笔芯制作电极,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故可用食醋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C、回收铝制易拉罐,是因为可以节约金属资料,减少污染,符合题意;
D、用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2-2】(2023年河北中考)下列对生产生活中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用冰块给饮料降温——升华吸热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氮气化学性质活泼
C.汽车轮胎上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减小摩擦
D.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D
【解析】
A、用冰块给饮料降温——熔化吸热。

A不正确;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不正确;
C、汽车轮胎上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摩擦。

C不正确;
D、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考向03 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例3】(202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C
【解析】
A、天然气因为具有可燃性所以用作燃料,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是氮气含有氮元素,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转化为硝酸和氮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可以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C。

【变式3-1】(2023年黑龙江龙东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各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银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B.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D.氢气具有可燃性,能作高能燃料
【答案】D
【解析】
A、银具有良好导电性,可用于制造电线,与有金属光泽无关,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与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关,错误;
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作铅笔芯,与能导电无关,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能作高能燃料,正确。

故选D。

【变式3-2】(2023·内蒙古赤峰市)金属及其合金的用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特性。

下列对钛及其合金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钛的韧性强——做导线
B.钛合金强度高、耐腐蚀——做医疗器械
C.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制造人造骨骼
D.钛合金密度小、强度高、耐高温——用作航空航天材料
【答案】A
【解析】
A、钛具有导电性,可做导线,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的性质,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制造人造骨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钛合金密度小、强度高、耐高温,适合用作航天航空材料,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定义反应特征例子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
一种物质的反应
A+B+……→C
(多变一)
3Fe+2O2点燃
===
====Fe3O4
分解反应由 _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
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C+……(一变多)
2KMnO4△=====K2MnO4+MnO2
+O2↑
置换反应一种 _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
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的反应
A+BC→B+AC Zn+CuSO4===ZnSO4+Cu
复分解反应 _两种化合物 _互相交换成分生
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CB
(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
Ca(OH)2+H2SO4===CaSO4
+2H2O
2、其他反应类型
(1)中和反应: 酸与 _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它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例如:S+O2点燃
===
====SO2(硫(或S)被氧化)。

(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例如:CuO+H2△==
===Cu+H2O( H2具有还原性)。

1、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质换单质,不是某元素被置换出来,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2、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复分解反应。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