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大雪山》教案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越大雪山》教案之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翻越大雪山》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读音和词义。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英勇精神。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翻越大雪山》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困难。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翻越大雪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文阅读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生字词学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词义。
2.学生自学生字词,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四、课文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课堂小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英勇事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文深度阅读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和英勇精神。
三、写作训练
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翻越大雪山,我们学会了什么?”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写作训练。
四、课堂讨论
1.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交流、讨论。
2.教师点评学生的写作,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红军战士的敬意。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英勇事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文拓展
1.教师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学生交流、讨论红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悟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三、课外阅读
1.教师推荐相关课外读物,如:《长征组歌》、《长征路上的故事》等。
2.学生自主阅读,积累知识,拓宽视野。
2.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课后作业
1.写一篇关于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读后感。
2.搜集红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进行交流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翻越大雪山》的内容,还感悟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和课堂讨论,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重难点补充:
一、教学重点
1.理解红军翻越大雪山时的心理状态和所面临的困难。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二、教学难点
1.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
2.学习并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过程补充:
第一课时
三、生字词学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正确读音。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个词‘翻越’,它的读音是‘fānyu è’,谁能告诉我它的意思呢?”
学生:“翻越就是翻过去,越过某个地方的意思。
”
2.学生自学生字词,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学生A:“我觉得‘严寒’这个词很重要,它让我们感受到了雪山的寒冷。
”
四、课文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教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课文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了吗?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B:“这里用了对比,把红军面对困难的轻松态度和实际的艰难对比起来。
”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学生C:“就像‘雪压竹枝头点地,风吹红旗背靠山’这句话,用了对仗和夸张,形象地描述了红军在雪地中的情景。
”
第二课时
二、课文深度阅读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D:“我觉得课文中的情感很强烈,尤其是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的坚定。
”
2.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红军战士在翻越大雪山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E:“他们最需要的是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
三、写作训练
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
教师:“现在请大家以‘翻越大雪山,我们学会了什么?’为题,写一篇短文。
”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写作训练。
学生F:“我学会了面对困难不退缩,像红军战士一样,勇敢地向前。
”
四、课堂讨论
1.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学生G:“我在写作时,尝试用了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感觉自己的文章更有感染力了。
”
2.教师点评学生的写作。
教师:“同学们做得很好,尤其是G同学,能够活学活用,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
第三课时
二、课文拓展
1.教师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教师:“同学们,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精神的远征。
”
2.学生交流、讨论红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学生H:“我听说过红军过草地时,一位战士把的粮食留给战友,自己却饿死的故事,非常感人。
”
学生I:“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
2.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教师:“同学们,我们要学习红军战士的精神,不仅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也要勇于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
注意事项:
1.针对本门学科的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阅读和写作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
2.考虑到教学内容涉及历史事件,教师应确保传达的信息准确无误,避免误导学生。
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3.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挑战更高级别的写作任务。
4.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结合多媒体资源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场景和情感。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比如,对于喜欢视觉学习的学生,可以提供图表和图像;对于喜欢听觉学习的学生,可以播放相关音频资料。
6.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对于学生的写作作品,要具体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7.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知识。
避免一堂课内容过多,导致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
8.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