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解决有效性的评价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分析评价
质量问题常见的原因分析方法是运用5M1E 分析法,我公司PPSR 分析工具也引入该方法。
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和PPSR 分析工具的通用性,PPSR 分析工具将分析思路具体化、标准化,便于指导实施和评价管理,其理论原理大致如图所示。
1)生产部通过前三钻调查,快速辨别问题是否为生产系统或物料配送系统变异导致。
质量人员通过第四钻调查,快速辨别零件是否变异导致。
通过前四钻初步原因调查,确认缺陷原因源于内部或外部。
少数情况下,前四钻均未发现变异,问题调查将升级至五钻(工艺原因调查),其次六钻(产品设计原因调查)和七钻(极端复杂问题半成品、成品包装设计不良或包装维护不当,会导企业注重质量问题管理,为质量问题的解决设计了一套通用的质量问题解决工具——PPSR 。
质量问题进行统一管理,主要关注问题解决的推进效率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对于问题解决有效性程度的度量,问题断点后产品质量长期表现问题管理有一个重要的结果绩效指标——质量问题重复发生率。
要达成该管理指标,技术层面上需要尽可能保证每个问题解决有效性较高,由此引出对于PPSR AI 制造—微信公众号
图 原因分析树状图
根本原因5
根本原因4
根本原因3根本原因2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1
程又由多个相互关联或作用的活动组成。
当产品质量变异,变异的原因可能来源于某个活动,也可能来源于某个过程,甚至可能来源于多个相互关联过程的关系发生变异。
因此,在质量问题管理过程中,设计不同层次的分析视角,如宏观层面:流出原因、制造原因及流程原因;微观层面:5M1E、5WHY等。
评价原因分析有效性时,主要确认原因分析过程:①前四钻调查分析逻辑通畅、周密严谨;
②有考虑宏观层面流出原因、制造原因和流程原因的可能性;
③5M1E分析充分识别出直接原因;④5WHY分析横向分析全面、纵向分析彻底;⑤5WHY分析逻辑通畅、周密严谨。
措施制定评价
评价问题解决措施时,针对制造原因和流出原因的措施,主要参照PFMEA的SOD评价方法。
针对流程原因的措施,主要评价是否针对缺陷产生原因,系统理顺过程与过程、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进行PPSR有效性评价时,主要以措施实现频度和探测度降低程度作为评价依据,很少以降低严重度程度作为评价依据,因为严重度只能通过设计变更或该过程重新设计实现,难度较大。
对于制造原因,通过产品设计更改或生产过程的改进,实施强有力措施以有效降低缺陷产生原因的发生频度。
措施实施后,频度≤3,为可接受的理想状态,分析结果见表。
对于流出原因,通过改善探测控制手段,提高失效模式或失效原因的探测能力,以有效降
低探测度。
措施实施后,探测度
≤4为可接受的理想状态,推荐
的PFMEA探测度评价如下。
1)等级1,探测可能性基
本可以确定:错误预防,以夹具
设计、机械设计或零件设计所做
的错误(起因)预防,通过过程
/产品设计进行防错项目,从而
避免制造不符合零件。
2)等级2,探测可能性非
常高:错误探测和/或问题预防,
通过自动控制设备进行工位上错
误(原因)探测,预防不符合零
件的制造。
3)等级3,探测可能性高:
从源头进行问题探测,通过在
本工位的自动控制设备来实现失
效模式的探测,探测不符合的零
件,锁定零件,防止进一步操作。
4)等级4,探测可能性中
等偏高:加工后问题探测,通过
自动控制设备进行加工后的失效
模式探测,探测不符合的零件,
锁定零件,防止进一步操作。
5)等级5,探测可能性中等:
从源头进行问题探测,操作者通
过使用各种测量进行工位上的失
效模式或错误原因的探测,或由
工位上的自动控制设备探测不符
合零件,并通知操作者(灯光,
警报器等)。
在作业前准备和首
件检查时进行测量(仅用于探测
作业前准备的起因)。
6)等级6,探测可能性低:
加工后问题探测,操作者通过使
用各种测量进行加工后失效模式
探测,或通过使用特性测量做事
后失效模式探测(行/不行,手
动扭矩检查等)。
7)等级7,探测可能性非
常低:从源头进行问题探测,操
作者通过直观/目视/排列/耳
听方法,在工位上实施失效模式
探测,或操作者使用特性测量(通
/止规,手动扭矩检查/扳手等)
做加工后探测。
8)等级8,探测可能性微小:
加工后问题探测,操作者通过目
视/排列/耳听方法的事后失效
模式探测。
9)等级9,探测可能性非
常微小:在任何阶段都不太可能
探测,失效模式和/或错误(原因)
不容易被探测到。
10)等级10,探测可能性
几乎不可能:没有现行过程控制,
不能探测或不能分析。
结束语
总体而言,措施制定需遵
循最基本的原则:降低发生频度
为主,提升探测能力为辅,并结
合措施有效性等级评价标准。
措
施验证需要使用适当的内部验证
工具,验证过程需充分、可度量。
经验教训需要举一反三,尽可能
推广至适用区域。
质量问题解决
有效性评价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对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效率有积
极的影响。
失效
可能性
准则:PFMEA原因的发生频度
(每个项目/每辆车出现的事故)
等级
非常高≥100次/1 000个,≥1次/10辆10
高
50次/1 000个,1次/20辆9
20次/1 000个,1次/50辆8
10次/1 000个,1次/100辆7
一般
2次/1 000个,1次/500辆6
0.5次/1 000个,1次/2 000辆5
0.1次/1 000个,1次/10 000辆4
低
0.01次/1 000个,1次/100 000辆3
≤0.001次/1 000个,1次/1 000 000辆2
很低失效通过预防控制消除了1
表推荐的PFMEA发生频度评价准则
45
工艺与装备20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