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流行情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流行情况分析
高昆;赵雪涛;韩倩;黄惠婷
【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目的:检测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情况,了解本地区各种DEC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对835例腹泻患者粪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用荧光PCR法检测致病基因,鉴定DEC。
结果共检测出148株DEC 菌株(阳性率17.7%),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4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22株,弥散聚集性大肠埃希菌(DAEC)28株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65株,仅eastA阳性未能分组的19株。
6~10月共检出DEC 90株。
0~13岁患者检出DEC 菌株11株,阳性率10.8%(11/102);>13~60岁患者检出DEC菌株108株,阳性率20.3%(108/532);>60岁患者检出DEC菌株29株,阳性率14.4%(29/201)。
结论 DEC是引起肠道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DEC 的检出与季节和年龄有关。
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更灵敏,临床实验室应选择更加灵敏的方法,加强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总页数】3页(P853-854,857)
【作者】高昆;赵雪涛;韩倩;黄惠婷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237;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0237;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237;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儿童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2.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在感染肠道病毒71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
3.基因芯片技术在常见肠道致病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4.2011~2012年猪腹泻疫情中6种病毒在乳猪肠道的感染检测
5.EV71-IgM 抗体检测在婴幼儿肠道病毒感染早期诊治和防控中的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