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改实践交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改实践交流
新课标这样要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达到探骊得珠、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将他们培养成知识娴熟、技能过硬,具有鲜明个性和完善人格的新型人才。

所以,笔者特此遴选几条一线教学实践经验,以供交流。

一、开放语文课堂,留下思维空间
根据新课改精神对我们的要求,笔者率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了一些符合实际学情的活泼有趣、生动形象而又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活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开自主探究性学习。

比如,六年级小学语文课文《穷人》就给我们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探索的余地,该文写到“桑娜拉开了帐子”戛然而止,这恰恰为我们提供机会开放课堂,鼓励学生探究。

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兼顾上文来分析桑娜和渔夫思想变迁的过程,然后让大家大胆猜想,“拉开帐子”后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如此利用经典文章,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交流和讨论,为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开拓创新能力夯实了基础。

二、注重阅读方法,体味语文魅力
阅读是学生体味语文魅力,提升语文素养的基本手段之一。

因此,一线语文老师要注重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密切联系文本,有感情地、充分地阅读,在反复的阅读中,揣摩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字运用技巧。

这里,以六年级课文《怀念母亲》为例,可以说该文意切情深,读来齿颊留香,读后回味无穷。

如果不熟悉,初读此文你会感到平淡无奇,很有可能感觉跳跃性比较大,似乎感觉情感连贯性不太好。

但是如果阅读过一些相关的材料和作品,了解作者的特殊写作背景,我们就会走近作者的心灵,这时再去读、去回味,就能读出味道,读出情感。

三、训练写作技能,注重知识输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只有通过多写、多练,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见缝插针,寻找机遇,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

教学《荷花》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出荷花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在美妙柔和的乐声中,学生神游其中,似乎置身于千亩荷塘之上。

此时,我问学生:“你能描绘出荷花仙子摇曳多姿的样子吗?假如你是一只小鸟,面对如此美丽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快速起笔,写出了一篇篇美丽的文章。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心得摘要,当然,语文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展现自我、提升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课堂中自由探索,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件只中心小学东魏完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