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运用(32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名著阅读(12分)
6. 名著阅读。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1)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
(2)《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选段加以分析。
【答案】(1)瓢虫
(2)《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如把瓢虫鼓鼓的身体比喻为“半粒豌豆”,生动形象;对瓢虫鞘翅颜色的描写细微入至;“吓退”一词对其颜色作用的描写更是充满幽默感。
【解析】
【详解】(1)本道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积累。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
根据这个昆虫的外形的特点“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可知这段话描写的是瓢虫。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这句话把瓢虫鼓鼓的身体比喻为“半粒豌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瓢虫身形的特点。
“吓退天敌”则把瓢虫人格化,生动地表现了瓢虫鞘翅颜色的作用。
由此看出,《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7.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按要求作答。
【甲】
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但在A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
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
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
忽然间,他们两个都俯过身去,看到一只飞蛾在蜡烛旁边奄奄一息地死去,高兴得叫起来。
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
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橘黄色和玫瑰色的彩纹。
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乙】
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B在一块。
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
“跑上山顶去!”
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喊着。
他像一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
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
(1)【甲】片段中的A是____,【乙】片段中的B是____。
(均填人名)
(2)从所选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3)《红星照耀中国》中有段文字:“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疯子”“神”中的哪一个?请结合整本书,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答案】(1)①. 毛泽东②. 彭德怀
(2)毛泽东、彭德怀都不知疲倦,永攀高峰;质朴率真、富有生活情趣。
(3)示例1:我认为红军是“人”。
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
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他们更是大写的人,他们也追求幸福的人生,但他们的人生目的不是为自我,而是为了普天下的穷苦百姓;他们也具有人的七情六欲,但他们是以天下人的乐为乐,以天下人的悲为悲。
示例2:我认为红军是“疯子”。
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过桥。
示例3:我认为红军是“神”。
但红军不是“天神”,而是人中之“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他们翻越数座大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的是名著情节和人物的把握。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第一空,根据甲文中“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判断出A是毛泽东;
第二空,根据乙文中“红军第二师演习”“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气喘吁吁着的部下喊着”,判断出B是彭德怀。
【小问2详解】
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掌握。
根据甲文段中“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萎的飞蛾欢呼起来”“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可见毛泽东质朴率真、富有生活情趣;
根据乙文段中“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
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表现了彭德怀质朴率真的性格。
这是二人的共同点。
【小问3详解】
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本题是主观性的试题,作答时需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和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来分析作答。
如认为是“神”,可从红军所创造的人类奇迹角度来分析作答;若认为是“疯子”,可从红军面对困难奋不顾身的品质方面分析;若认为是“人”,可从红军指战员与正常的人一样生活和工作的角度来分析。
示例一:我认为红军是人;首先,红军在大渡河以北爬上了一万六千英尺的大雪山;由于当时已经是6月,红军战士衣衫单薄,且战士大都是南方人——抵御严寒能力较弱,很多战士被冻死;有一个军团三分之二的驮畜在这里死掉,成千上万的战士失去生命;其次,红军接下来又爬过了邛崃山脉、梦笔山、打鼓山,又损失了不少人,他们也是人,也有着普通人的生老病死。
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疯子;根据原文“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路上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
休息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5000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即近24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等内容可知,他们是一群不怕死、不知道死的疯子,创造了作者眼中的奇迹。
示例三: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长征时不畏艰险,“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他们是神,他们面对只有大铁索的泸定桥,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没有丝毫畏惧,他们拥有“神”的意志,他们不惧生死,勇往直前,一次又一次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完成了“神”才能完成的任务。
(二)诗歌阅读(5分)
8.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春山夜月
于良史(唐)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这是一首有特色的写景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传神名句,请你赏析这句诗的传神之处。
(2)你从诗中哪里看出诗人陶醉在这春山夜月之中的?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结构上:前句紧承上联的“夜”字,下句“弄花”则承首句的“春”字。
内容上:显出水清夜静与月百花香,“掬水”“弄月”动作表现诗人的童心和雅兴;“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确是传神。
(2)“赏玩夜忘归”,迷恋玩赏美景竟然忘了归去;颈联“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沉醉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兴之所至,哪里还计算路程的远近。
一个“惜”字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深情。
如答尾联将钟声与春山夜月的紧密景色相映衬,使画面增加动态美,表现作者的陶醉之情。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词语艺术效果的赏析能力。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
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
“採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融为一体。
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
此诗描写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
首联“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可知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颈联“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可知游兴顿起,不会在乎路途的远近;想要离去,总难舍下花草的深情,“惜”字表明诗人的不舍,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可知翘首南望钟声悠扬之处,翠微深处,楼台掩映,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
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
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
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正好遥相呼应,使画面增加动态美,表现作者的陶醉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①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②恻隐之心;非所以
内交③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④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⑤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⑥,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节选自《孟子》)注释:①乍:突然、忽然。
②怵惕:惊惧。
③内交:结交,内同“纳”。
④要,同“邀,求。
⑤贼:伤害。
⑥然:同“燃”。
9. 解释加点词语。
(1)非恶其声而然.也()
(2)仁之端.也()
(3)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4)不足以事.父母()
10. 请为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11.【2022年.苏州市.期末试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二章)
12. 本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论证方法,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9. ①. 这样②. 开端③. 说④. 赡养
10.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11.【2022年.苏州市.期末试卷】(1)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入江河)。
(2)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12. 示例:举例论证,本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然:这样。
②句意为;仁的发端。
端:开端。
③句意为: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
谓:说。
④句意为: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事:赡养。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据此断句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中重点词语有:始,刚刚。
达,流出。
(2)中重点词语有:所以,用来……。
动,使……惊动。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分析。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干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运用生活实际中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的例子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举例论证。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运用比喻论证,将“四端”比作人的四体,更加生动形象地指出“四端”的重要性。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运用比喻论证,把扩大充实“四端”比作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突出后天扩充发展“四端”的重要性。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正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等是反面,通过有无“四端”的对比,突出不忍人之心的重要性。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足以保四海”是从正面论述,“不足以事父母”是从反面论述,这是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扩充发展“四端”的重要作用。
据此分析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饭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阀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
样。
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
(四)实用文阅读(11分)
【材料一】
火炬“飞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亮相
①时间:2021年2月4日
②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在国家游泳中心举行。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正式发布。
③冬奥会火炬外形颜色为银色与红色,象征。
冬残奥会火炬则选用银色与金色,寓意辉煌与梦想,体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火炬最下方一圈刻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全称的盲文。
④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
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既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又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
【材料二】
①时间:2021年10月26日、27日
②10月26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同心”正式亮相。
③冬奥会奖牌“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
造型质朴简洁,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④10月2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发布。
此次发布的制服装备,供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及志愿者穿着使用,包含服装、鞋品、配件3类,制服装备蕴藏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将功能性、民族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可以实现温度变化和场景转换下的自由穿搭。
【材料三】
①时间:2021年11月24日
②11月24日,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发布——2022年3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共有约600名冬残奥会火炬手参与,火炬接力计划包括火种采集与汇集、火炬传递两个部分。
③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与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的主题和口号相一致,以“迎接冰雪之约奔向美好未来”为主题,以“健康·欢乐·活力”为口号,表达了在全球疫情形势下,激励全世界残疾人爱护生命
健康、共抗疫情的美好愿望。
(《人民日报》2021特别报道)【材料四】
①在东京残奥会上,我国运动员们用拼搏实现梦想,书写了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动人篇章。
②在轮椅女篮半决赛上,有这样一幕令人动容,在和对手的一次对抗中,女篮队员张雪梅被连人带轮椅掀翻在地,但是她马上自己单手撑地用力,将身体和轮椅快速扶正,继续投入比赛。
这也是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的姑娘们在东京残奥会上数次逆风翻盘的缩影,最终她们创造了历史,拿到了银牌。
③在男子盲人门球决赛赛场,中国队的第一得分手杨明源和队友胡明耀在一次防守时撞到了一起,这次激烈的碰撞让队医和教练赶紧进场,但从口型上我们可以看到,坚强的杨明源一直在说“没事”。
最终,他和队友们时隔13年再度登上领奖台,收获银牌。
④在游泳赛场,30岁的卢冬完成了一届残奥会收获4枚金牌、三度打破世界纪录的壮举,震撼世界,她也成为本届残奥会收获金牌最多的中国运动员之一。
卢冬6岁时因为车祸失去了双臂,但游泳打开了她全新的人生。
(《中国青年报》)
13. 材料一、二、三是一个系列新闻,请参照材料一的小标题,为材料二、三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
14. 请根据材料内容,补充材料一中横线上冬奥会火炬的象征意义。
15. 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萨马兰奇表示,北京冬奥组委在打造可持续奥运遗产征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传承了奥运文化。
结合材料,说说北京冬奥会是怎么体现奥运文化传承的?
16. 小洲在一次考试失利后,闷闷不乐,失去了前行的信心,作为他的同学,请你结合材料三、四,用残奥会运动员身上的精神劝说他,帮助他树立信心。
【答案】13. 材料二标题:奖牌“同心”和制服装备发布。
材料三标题: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发布
14. 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
15. (1)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
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
(2)冬奥会奖牌“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16. 示例:小洲,一次考试不理想没有关系,未来的路还很长。
你看残奥运动员们,尽管肢体残缺,但是他们用拼搏实现梦想,自强不息,超越自我,书写了他们意义非凡的人生。
我们在学习上也应如此,要迎难而上,越挫越勇,收获自己的成长!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
答题时要找到新闻的要素来加以概括。
材料二的第②段“10月26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同心”正式亮相。
可知主要写的是: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同心”正式亮相,根据第④段“10月2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发布”可知主要写的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发布。
因此标题上要体现这两点内容,可概括为:奖牌“同心”和制服装备发布;
根据材料三第②段“11月24日,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发布”可知写的是: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发布,然后对这一计划进行了具体说明。
所以标题可简洁地概括为: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发布。
可据此作答。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冬奥会火炬颜色的象征意义。
冬奥会火炬外形颜色为银色与红色,银色是冰雪的颜色,象征着纯洁;红色是火的颜色,象征着温暖,激情。
银与红交织,则象征着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
可据此作答。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北京在2008年举办过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现在即将举办冬奥会,时间虽然在推移,但奥运文化一脉相承。
材料一④段中提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
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材料二中③段提到“冬奥会奖牌'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
造型质朴简洁,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可据此作答。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
劝说别人时要有称呼,劝说的理由要针对“考试失利后,闷闷不乐。
失去了前行的信心”,可用材料中残奥运动员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来鼓励他,并对他提出希望。
这样内容才完整。
可据此作答。
示例:小洲,一次考试不理想没有关系,未来的路还很长。
你看残奥运动员们,尽管肢体残缺,但是他们用拼搏实现梦想,自强不息,超越自我,书写了他们意义非凡的人生。
我们在学习上也应如此,要迎难而上,越挫越勇,收获自己的成长!
示例二:小洲,一次考试失利不代表什么,你看今年的残奥会,一共有600名冬残奥运会火炬手参与其中,难道他们的生活就是一帆风顺的吗?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他们,振作起来,去击败困难,你可以的!。